王丽梅
在上下班时间“爆堵”的大城市里,如何轻松愉快地上下班,选择什么代步工具上下班,成了城市上班族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此年轻人也进行了各种尝试。最近,一种新颖的代步工具电动滑板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同时电动滑板车也成了创业者的新契机。G-FORCE电动滑板车创始人金鑫就是循着这样的逻辑开始了他的创业旅程。
第一次尝试,一台都没卖出去
G-FORCE电动滑板车的创始人金鑫目前在清华大学读 MBA。最开始,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电动滑板车毫无概念。两年前的一天,金鑫帮助朋友上网浏览平衡车时第一次发现了电动滑板车,好奇心驱使下他自己也买了一辆用来体验。令他意外的是,骑着滑板车回来,一路上前来咨询滑板车的行人还真不少,“大家来问我这个是在哪里买的,多少钱,骑得舒不舒服突然觉得,也许电动滑板车是可以做创业项目的。”
然而,真正让金鑫意识到电动滑板车有市场是出于他本身的经历:“我当时实习的公司在望京,我住在西三旗,坐地铁不能直达,下了地铁还得坐公交。早高峰的时候特别堵,想打车也打不到,每天光是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四个小时,经常迟到。在知道了电动滑板车之后,我觉得它能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会有市场。 ”
在自己做电动滑板车之前,金鑫先尝试在学校里卖滑板车,传单发了一圈成本价出售的700块钱一台的电动滑板车竟然一台也没卖出去。后来,金鑫将目标转向了各自行车代售点,“当时把全北京卖车的店跑了个遍,感兴趣的人确实有,但是商家普遍觉得这个东西利润低,还是一台也没卖出去”。
生意遇到瓶颈的金鑫尝试将实体销售转移到网络销售上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将电动滑板车放到了网上,结果隔天就卖出去了一台。一个月下来,金鑫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卖出去了100台!经过销售试水后,金鑫更加坚定地认为电动滑板车有市场,同时他做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创立自己的电动滑板车品牌。
机械宅低调做硬件
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金鑫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产品生产基本是靠简单组装。很快地,他发现这样做出来的电动滑板车品质跟不上,故障率也非常高。因此,金鑫决定组建一个完整的团队,还在宁波联系了制造工厂。金鑫是学机械出身的,在他看来,低调踏实地做好硬件才是公司能够长期生存的不二法宝。
“我们和业内最专业的供应商联合开发,包括前沿技术、材料等等,及时运用到自己的产品当中去。我们聘请自己的电子工程师,会对电池、控制器、电机这些东西提出具体的要求,设置一个具体的参数,然后让电机厂电池厂去做。做完了之后我们再进行测试,反复调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金鑫说。
就拿电动滑板车减震来说,一个看上去简单的工序让金鑫团队付出了整整5个月的努力。“首先,减震效果要很好,不能有噪音;其次,部件必须要耐用。我们从用户体验方面一遍遍地试加速后刹车的性能,光是一个小弹簧可能就要测试几十遍。这遍测试不行就重新回到弹簧厂改强度,然后再测,整个过程消耗非常大,也直接影响了产品上市的时间。”金鑫说。
除了推迟产品上市时间,漫长且看不到终点的测试过程对于团队内部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团队中有人说暂时不要做太细,因为整个团队会因为反复测试闲置下来,而且产出还没有,内部压力很大,资金也比较紧张。“但是研发一旦开始了就停不下来,如果停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只能咬着牙挺过来。 ”金鑫说。
终于,金鑫的坚持和团队的付出都见到了成效,第一代电动滑板车的减震功能和骑起来的流畅感受得到了第一批客户的认可,也直接带动了接下来第二代、第三代的发展。“我们愿意去想很多传统硬件公司不愿意想的事情,像产品的功能和设计,还有电机和轮胎方面的一些创新等等,跟他们比我们没有大批量生产的优势,必须从这些方面努力。在产品设计和创新上,我们始终致力于开发更好的用户系统,但与国外品牌相比,这方面还显得有些弱势,好在我们可以努力争取更美好的价格。”金鑫说。
失败的股权众筹
因为各种改进与调整,一再推迟上市的G-FORCE第一代电动车,销量比较乐观,公司逐渐有了一些知名度, G-FORCE也因此拿到了第一笔投资,一直困扰金鑫的资金问题也得到了缓解。融资到手后,用金鑫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觉得自己牛了,“一下子融到钱了,有点膨胀,觉得可以做研发了,可以打广告了,可以找比较牛的合伙人了随之,各种建议都涌过来了”。
于是,团队决定趁着这个势头做一轮股权众筹,希望通过众筹获得更多资金。但是当时的团队对于众筹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只是单纯地希望通过众筹起到宣传品牌和获得资金的目的,一旦真正做了之后才发现要做的事情很多,远远超过了 G-FORCE能够承受的业务范围,结果他们花了很多力气也没筹到多少钱,渐渐地也就累绝不爱了。
“当时团队内部也产生了分歧,而且正好是在销售淡季的时候,业务也不好,整个团队都乱了。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定要知道自己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要是花费了太多精力在边缘业务上可能就会出现问题。”金鑫总结道。
不断迭代应对理性消费者
在融资上面跌了一个大跟头之后,团队接下来的每一步就走得更加谨慎了。金鑫发现,用户与创业者的想法是不同的:“每个创业者对自己产品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度,觉得这个东西有市场就做。但是用户不一样,他们一开始就是理性的,你说电动滑板车能上地铁,那我就要知道是不是真的能上地铁,带起来方便不方便。”所以,G-FORCE将自己的侧重点主要放在用户体验上。
金鑫渐渐发现,用户对产品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只有确保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才会主动购买。“因此,为了与其他知名的电动滑板车品牌做竞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了解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外观,侧重什么样的需求。”他分析道。
电动滑板车的主要消费群是住所离公司只有几公里远的上班族,而这类人对出行工具的选择更加侧重便捷和轻巧,最好能够带上地铁。除此之外,滑板车天生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是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两个问题,金鑫和自己的团队对滑板车的结构进行了新一轮升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相关服务,使外形更加轻巧和便捷,希望滑板车能够从用户家里一直带到办公桌门口。在安全方面,我们设置了从低到高的不同档位,还选择了防滑性更好的轮胎,在刹车和加速上也设置缓冲,为了鼓励大家安全出行,培养戴安全头盔的习惯,还将安全头盔打包出售。”金鑫表示。
如今,G-FORCE电动滑板车已经衍生出了三代产品,其中正在研发的第四代产品还增添许多智能化内容,包括依靠蓝牙实现手机与滑板车的连接等等。除了网络销售,他们也设立了线下实体体验店,力求推广电动滑板车的出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