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分90后、80后、70后

2016-07-25 20:23唐雪
大学生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业者电商

唐雪

作为南开大学 2011级政治学专业的学生,我一向关注社会问题。大一从学院讲座了解到“中国环境生态补偿”后,我便深入思考如何帮助因退耕还林导致收入下降的农民增收。在导师的帮助下,我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科计划,进行了两个月的“生态补偿”社会调研后,提出了“林下经济新型发展模式”,并决定创业。

虽说一个政治学专业的门外汉要去做农业创业,无异于痴人说梦。我却反向思考:如果我先去行业里学规则,等规则学完的那一刻,我就失去了冒险精神,等同于失去了机会。于是我当机立断,抛弃既定规则,决心摆脱行业的框架束缚,轻装上阵。凭着不可遏制的创业激情,我一边完成学业,一边疯狂找投资人,经常连续数天出差外地,午夜12点回天津后马上召开会议或约客户商谈,聊到凌晨2点。费尽心思打动投资人后,我立即创建了团队,开辟2000亩试验田,使农民通过种树致富,也为自己谋得“第一桶金”。

随着研究项目的推进,我进入大热的电商领域,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打算专门运作“探元诚鑫通”项目,通过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互动网络,将农产品销往国外。未料,我经验不足,初期无甚收获。创业导师一直提醒我,农村电商模式不要碰,因为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实在太低了。我却坚持,创业者不能忘记本真,更想找到游戏规则中没有的点。逆流而上,终于熬到了第二年,我开始发动大学生村官,借此联系村民,终于把电子商务开进农村。第一批试点成功后,团队一举把模式推向全国。后来,该模式被引入一家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带来后续融资,帮公司稳定盈利。

在复杂的商业环境里,初涉商海的 90后并不能一帆风顺。虽说今天是创业最好的时代,创业能改变我们的生存境遇,但同时很多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90后有互联网的“原住民”思想,很容易崭露头角,但此优势正被那些资本雄厚、经验成熟、积累颇深的人模仿。到了 2013年,两大巨头京东、阿里做了跟我们同样的模式,只有二十几个人的“探元诚鑫通”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

我虽然不完全听信市场,但也敬畏市场。身边的人出了形形色色的点子,我只好秉怀“筛子”心态,纳入所有信息,再去批判性地分析和研究。除了面临“外患”,我们还有“内忧”——学生在管理团队时也面临着重重压力。由于缺乏商业经验,我们团队遭遇了管控风险,在应对财务、人力、公司治理、法律规范等诸多方面都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劳务风险。国家人力资源监管部门对所有企业均采取相同的监管模式,而小小的初创公司如果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文,就不能规范处理很多细节,比如如何上缴五险一金,如何让员工有效地流动、迭代等等。虽然我也梦想着上市,但如果真要上市的话,所有的财务流程必须非常规范,这对于90后创业者来说非常难。所以我认为 90后创业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找到优秀的前辈,才能更好地建立团队,有效地补好短板。但既然僵局已成,我意识到,再发展下去不利于整个团队的发展,二三十人已经是我的管理极限,于是我直面现实,审时度势,把公司卖给了一个上市公司。

以上的创业经历告诉我,没有必要把创业者分成 90后、80后、70后,因为我们面临的监管环境、市场机会都是一样的。如果 90后创业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创业者,用普通的商业逻辑去思考问题。当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时候,就会发现,你跟别的创业者没有区别,你有你的优势和特点。只有当我们真正踏实下来寻找社会痛点,并把这个价值点无限放大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热点,而社会上飘的那些概念不是真正的热点。如果一定要问“90后创业者该何去何从”,我认为是回归本质,回归初心,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猜你喜欢
创业者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
电商下乡潮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
从职场高管到创业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