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宏军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
没治好≠没效果
文 李宏军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
一走进我的诊室,年近70岁的张先生就嚷嚷,“怎么还没有给我治好啊!”原来,患者是因为下腹疼痛和夜尿频,经数月的反复治疗不愈来我处求治。此前三天,他已经看过一位大夫,但是感觉疗效不理想,又挂了我的号。患者激动的情绪让我不禁猜测,是不是治疗没有取得什么效果?接下来,我给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结果,除了前列腺稍微大一点之外,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此前的诊断“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没有错,处方中的几种药也合适。那么,为什么在经过三天的治疗后没有效果呢?待患者情绪稳定后,我开始了问诊。
结果是耐人寻味的:患者的小腹疼痛虽然还有,但是发作频度和强度已经不那么严重了,而且夜尿频度也由原来的每晚5~6次减少到2次。由此看来,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显著改善。于是,我只得努力与患者沟通,确认治疗效果,最后患者终于认识到,短短三天达到当时的疗效已经很难得了。他向我表达谢意,要求继续治疗。
看着患者拿着药离开诊室,我陷入了思考之中:这位患者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认识很有代表性,即“没治好就是没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医生不能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病情,听任患者抱怨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而如果医生能客观评价之前的治疗,却没能让患者认识到疗效的存在,也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最终影响医患在诊疗中的配合。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特别想说说这个问题。疾病久治不愈,会给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因此,许多慢性疾病患者都有强烈的根治疾病的愿望。他们对医生的治疗期望值往往过高,有“求全”心态,这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这是很多久治难愈疾病患者的“通病”。只是,这种心态是有很多缺陷的。
首先,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无论治疗效果多么明显,患者只要觉得在众多症状中还有一项(或几项)没有改善,或者已经有改善但没有彻底根除,就会以偏概全地认为疗效不好。而这样片面的评价,有可能错误地引导医生改变治疗方案,导致疾病长期无法控制。换句话说,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都有一个渐进过程,而求全心态可能会让我们放弃那些其实已经起效的治疗药物或方法,甚至因此错过有效的治疗方案或时机。所以,患者一定要摆正心态、调整情绪,要冷静、公正、客观地向医生陈述病情和治疗效果,以便医生做出合理判断。临床实践证明,很多提出不满抱怨的患者,其临床症状是有改善的,“没治好”不等于“没效果”。
此外,客观评价疗效,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对医生的信心,这能为最终战胜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容易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干脆放弃治疗。当然,从医生的角度讲,患者实事求是地评价疗效,能让医生积累正确的诊治经验,最终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好医生,造福更多患者;反之,则会误导诊疗工作,使医生错误判断病情,甚至积累下错误的经验,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