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馆设计的隐喻联想

2016-07-25 01:50:48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关键词:展示馆隐喻设计

杨 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展示馆设计的隐喻联想

杨 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基于基本展示馆设计理论重新思考,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换一个角度与思维,旁征博引,再识展示馆设计的庐山真面目,思考展示馆设计理论之根本,因为方向对,则设计才可以更接近真、善与美。

展示馆设计;隐喻;组织关系;自然行为;互动认知

图1 故事叙述和展示馆的对比隐喻

展示馆不仅承载着着“展”,其根本还在于“示”,“馆”则代表一种存在和关系,设计的广延则是这种关系的精心组织,实质是“示”的探寻,柳冠中前辈在IXDC中国交互体验日论坛所说:设计是讲故事,编辑一幕幕生活戏剧,“物”是故事中的道具,设计看起来是“造物”,实质是“祁使性”叙事、抒情。所以说,通常所称的“展览馆”,更像是强调一个造物的结果,因为它缺少了“示”这个字,而展示馆的称呼,就有了“谋事”这个层面的意思。展示馆设计的概念通常解释为运用技术手段制造交流、互动的空间场所,这个一般概念仅仅是强调制造实物这么一个事实,而忽略展示馆设计的其他因素与关系。

创造合理、健康之行为关系为设计的“真”。反思一下展示馆的设计,不妨借助索绪尔一句话:事物的分类是实验性的,事实并不存在。作为符号学家这句话,其所指为文学,联想至普遍事物,许多自然组织关系,是按照人的认知打散后重新组织归类,比如:脱离实际语境的字典,这种人工的痕迹可以是合理,也可以是不合理。《园冶》中的一句话便是这种结果的最好解释:自成天然之事,不烦人事之功。老子修真思想最终沉淀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寻找规律、尊重自然天成,不是设计应该遵循的吗?隐喻到展示馆设计问题上,不论是纯粹的功能主义,还是形式主义的升华,人工制造不能脱离自然天成的规律。展示馆设计的自然体现在哪里呢?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体验认知规律,还有就是所展示主题事物的运行自然规律,展示馆设计不能脱离事物运行自然法则,应该是尊重自然,创造更为合理的体验方式和组织关系,这种体验符合受众的认知经验,符合事物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创造行为关系,因而空间组织不再是生硬、简单的分区、分类和动线设计。联想到戏剧学理论的五个因素,即:人行为、使用的工具、场景以及目的,隐喻到展示馆组织关系:设计有其目的,造物结果体现在道具和场景,人通过使用道具,产生了互动行为,发生了关系,进而达到目的。简单类比故事要素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展示馆也存在:空间环境、主题目的、行为、情感与认知、人物几个因素。(图1)

借用管理学组织设计学者John.Heskett关于组织的三个基本功能:整体规划、执行层面、执行任务。设计师有时更像管理组织者,通过行为、关系的整体规划,使得体验变得可行、可靠、不繁琐、有趣、喜欢,做到情感认知。通过设计去完善组织关系,走出仅仅是人工造物的设计死胡同(图2)。

展示馆设计需要明确意图与主题,考虑谁来参与,通过环境道具,完成互动行为,产生情感认知,从而达到“启示”的目的。人物、目的和道具最终归于行为,成功的互动行为过程才能产生情感认知,那么,行为交互的规则设计便是整个组织关系的中心了。这里不得不说,对于展示馆设计过程,通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前期内容资料的准备,都会错误的围绕呈现形式展开,把展示空间、道具的概念形式当成设计的第一步,这样的设计仅为片面的“造物”过程,因而可能会违反事物本原规律。如果结合图2的宏观视角去考虑必要因素,反而这四点是必须考虑:一是人在这里“做什么”;二是人在这里“怎么做”;三是“按什么方式规则做”;四是“谁在这里做”。还要注意的是:这里牵扯到物理逻辑、行为逻辑的转变,如果行为规则、步骤的设计不友好、繁琐,就会违背认知规律。正确的互动行为规则确立了,再去选择适合的空间环境与道具,就如:我知道要去拔钉子,那我要带羊角锤,如果不知道去做什么,就不知带什么工具。最后一点:组织展示馆内的行为规则,预留各种可能,多线条才有活力。通常的,许多展示馆是按照时间主线,或是按照分类组织固定分区,通过唯一动线串联,这往往是一种固化的组织方式。普利兹克奖被称之为建筑界诺贝尔奖,智利设计师Alejandro Aravena获此殊荣,是因为“半个房子”的设计成就,政府预算不足,贫民们不愿接受公寓,地价昂贵的现实催生了这个自然的创意,但没用多久,有了使用者自由的发挥,“半个房”子社区变得美丽完整,以此隐喻展示馆设计问题,遵守规律,但不固化,给展示馆受众预留选择余地,那么,优秀戏剧、文学、电影的结构框架,都能给展示馆设计提供不错的借鉴。

图2 设计关系图

终极与本善具有慧性,万物同归于终极而复于本善。“善”即好、积极、健康的一面,最能体现设计向善的经典当属明式家具当中的坐具,我们看见的不是舒适与满足奢望,中国是礼仪之邦,“四威仪”其中就有“坐如钟”一说,腰杆要直,双腿自然放松,男性双脚略分开等同于肩宽等等,从结构上说,较高的坐姿,可产生腰、臀、腿多个分散受力点,坐久了反而臀部、腰椎不会感到难受,榫卯结构阴阳扣合,形成一体,从这些可以就可以看出古代人们辩证统一、联系的哲学观念。通过现象,看其本质,设计是向“善”的,在展示馆设计中,不应该是设计者的自我诠释,更不是去迎合用户,而是借助空间与道具的设计组织,启发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行为关系。环境影响评估公司LSA事务所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aniel stokols合作尝试“员工的期望”计划,将压抑的办公场所转化为轻松自然的宜人环境,另一个例子是巴尔的摩在社区引入自然环境,同“员工期望”计划一样,都是通过一种心理补偿,引导健康与快乐。展示馆设计在处理组织关系之时,也应当注意品格的健康向上与自然和谐,展示馆中的“善”,大多数情况下,体现在行为互动上,这种行为互动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和物之间。层出不穷而又前卫的数字信息技术,在展示馆设计中使用广泛,有些数字互动项目,同一时间,只能局限一个人或是很少的人体验,比如虚拟翻书与单个的触摸屏幕,造成许多人的等待,这种“点”对“面”的行为关系,往往会造成人为的紧张与不和谐,而“面”对“面”的互动行为,参与者们共同参与一个事件,则体现平等、互助以及快乐。少用“点”对“面”的互动行为,多用“面”对“面”的互动行为,也是一种行为关系的“限”。对于互动的方式,通常首先想到数字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的井喷,也夺取了人的天然乐趣,不用数字技术的互动,则更体现用心,更需要创意。非数字技术的互动是积极向上的,也是生活中数字技术泛滥的一种平衡补偿,如同易经中的阴阳调和。这也是行为关系组织的一种“限”。

审美包含文化和经验元素。传统建筑斗拱的出现有宗教因素,也让建筑更美了,建筑家具的尺寸无不和鲁班尺有关,以求吉利,避灾凶,中国古建筑内、外空间布局上无不体现“贵中尚和”的追求。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则寄托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风度和雅致,外圆内方的造型,无不体现文人墨客的外柔内刚的品质。佛座演变而来的须弥座,原本用于建筑,以显示神圣,明式家具中束腰家具的束腰结构和须弥座是十分相似的。不同时代的“物”,在设计上,无不有道可循,无不扎根特定时代的哲学文化,才成就了许多传世经典。除了文化特征对审美的影响,经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审美的经验形成,非常复杂,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确信无疑的审美真理,人是容易接受暗示的生物。倾向于接受权威。比如我们崇尚的颜色是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直到今天的红色。外来审美文化入侵和时尚也是一种权威,只不过时尚是短暂的,只是“一时”的“崇尚”,相对展示馆设计应多加甄别,不必刻意跟随使用,展示馆设计应立足于真、善与自然生成,这种自然生成包含于人文特征,衍生出形、色、肌理、比例与尺度,进而产生态势,反馈到人后,形成情感认知。从功能主义上讲,展示馆设计大的形式直接受行为规则的影响,氛围的凝造不是简单视觉符号的叠加,而是人文特征的挖掘和升华。

设计分类是人为的,不论展示馆设计、包装设计还是产品设计,事实上,它们之间根本不存在严格的界限,所有设计的终极都在追求美与和谐的存在方式,普利兹克奖获得者Alejandro Aravena认为,设计是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同样,柳冠中先生也说:设计不是专业,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解决关系的一门学问。解决关系亦是解决问题,设计问题首先理解,从宏观的角度不断地去修正理解,不让设计犯错,联想到展示馆设计是如此,其他设计又怎么不如此呢?

(责任编辑:吕少卿)

J525

A

1008-9675(2016)03-0139-02

2016-03-10

杨 峰(1978-),男,江苏徐州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展示设计。

猜你喜欢
展示馆隐喻设计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 01:48:26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鄞州区非遗展示馆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扬州特色农业展示馆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
大众考古(2015年5期)2015-06-26 08:21:28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