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晏几道梦词探微
张莹莹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由于家道中落及性格原因,现实世界把晏几道拒之门外,梦幻世界收容了他。晏几道梦词数量丰富,哀婉缠绵,清壮顿挫,在北宋词史上呈现出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试从梦词内容、梦词创作成因及梦词的风格与价值三个方面对晏几道梦词进行探析,以期把握其本质。
关键词:晏几道;梦词;小山词中图分类号:I207.23
一、世事漫随流水——梦词创作成因
晏几道是北宋宰相晏殊的“暮子”,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格外受宠爱,他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据黄昇《花庵词选》于《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后记记载:“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仁宗于宫中宴乐,宣叔原作此,大称上意。”①这首《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作于晏几道早年时期。
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官眉捧寿觞。
这首词描写了北宋中期歌舞升平、太平盛世之景,词人意气风发,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可见,晏几道早年并非醉心于创作梦词,早年创作的词作与后期缠绵哀婉的词作亦有很大的区别。
晏殊身居高位,晏几道又是才华横溢,曾大称上意而受赏,按理说,晏几道应该在仕途上春风得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黄庭坚曾在《〈小山词〉序》中道出晏几道生平四大痴绝处,“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之语”为其两痴。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力,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此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等小吏。仁宗至和二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家道逐渐中落,他立刻感受到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据《侯鳍录》卷四记载:“熙宁中,郑侠上书,事作下狱,悉治平时往还厚善者。晏几道叔原亦在数中。侠家搜得叔原与侠诗云:‘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裕陵称之,即命释出。”从前养尊处优、春风得意的贵公子竟然入狱一年,落魄到这般田地,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晏几道受到了不少打击,并对官场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他并未失去希望。宋神宗元丰五年,晏几道监颍昌许田镇,此时晏殊门下——韩维为颍昌知府,晏几道上任伊始,就向韩维献上自己的诗作,很快得到了“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的评价。在北宋理学兴起的时代,“才有余”“德不足”是很难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元祐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②苏轼当年闻名天下,但晏几道辞气颇为倨傲。大观元年,蔡京权势正盛,曾于重九,冬至日,遣客求写长短句,晏几道作《鹧鸪天》两首,内容只限歌咏太平,而无一语言及蔡京。晏几道在官场上未能如鱼得水,终于“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③。
黄庭坚为晏几道至交好友,曾经这样评价他:“磊魄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晏几道如此特立独行,孤傲耿介,注定了他的仕途不能像他父亲一样扶摇直上,如鱼得水。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晏几道常于沈、陈两位朋友家,与莲、鸿、萍、云四位歌女饮酒作乐。但好景不长,沈、陈二友或病或殁,四位歌女也“流转于人间”,晏几道终于失去了现实世界唯一的精神寄托。这个世界是如此残酷,他也曾享荣华富贵,也曾春风得意,也曾与心爱的女子纵情相爱,可是后来,他全都失去了。现实世界把晏几道拒之门外,梦幻世界却收容了他。
二、梦魂惯得无拘检——梦词中的世界
晏几道梦词,文章指晏几道作品中出现“梦”字的词。258首小山词中,出现了“梦”字的有54首,“梦”字出现了59次。有“春梦”“秋梦”“残梦”“虚梦”“梦后”“梦雨”“夜梦”“蝴蝶梦”“鸳屏梦”“桃源梦”“巫峡梦”“高唐梦”等。不仅数量可观,而且秀气胜韵④,得之天然。小山词的题词范围非常狭窄,大部分都是对往事的追忆,对佳人的怀念。晏几道把自我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执着于对梦境的开拓,词作哀婉缠绵,感人至深。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表层,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⑤。现实世界有如此多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晏几道便到梦中自由追寻,如《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在宴席上,词人为美丽的歌女所迷醉。下阕中,词人冲破了时空的界限,在迷蒙的夜色中,欢快地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谢桥,去会见意中人了。北宋道学家程颐读后笑评“鬼语也”。最后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出神入化,让无数的效颦者黯然失色。梦是避风港,温柔乡,那里没有官场上的腐败黑暗,没有事业上的壮志难酬。梦中的词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放肆地追寻幸福。例如:
别后除非,梦里时时见得伊。(《采桑子》)
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少年游》)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采桑子》)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临江仙·斗草阶前》)
梦里时时得见伊。(《采桑子·秋来更觉》)
可是,无论梦多么美好,那依然是梦,梦中的美好都是泡沫,梦醒之后便烟消云散,更添惆怅。如《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又是一个酒醉初醒的时刻,词人并未花笔墨描绘梦中之景,因为必定是轻裘肥马的奢华生活,再去回忆也是徒添烦恼。楼台上的锁早已锈迹斑斑,小苹住过的瓦舍也是帘幕低垂,梦中的甜蜜果然是镜花水月,小苹早已不在身边。微雨点点,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落花满地,燕儿成双成对遨游天际,词人孑然独立,黯然神伤。
晏几道《小山集》自序:“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萍、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⑥小山词中也频繁出现这四位女子。例如:
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鹧鸪天·梅蕊新妆》)
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清平乐》)
小萍微笑尽妖烧,浅注轻匀长淡净。(《玉楼春·琼酥酒面》)
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虞美人》)
这四位女子的美貌、舞姿、歌喉、品德撩拨着晏几道的心,她们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晏几道与她们相知相恋,心意相通。近代杨海明先生认为晏几道与贾宝玉“很有些相似之处”,且“为人极为深情,极重感情”。晏几道与这四位歌女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但是,随着沈、陈二位好友的“疾废”“下世”与晏家家道中落,这四位女子也“流转于人间”,晏几道无力扭转乾坤,也无法改变她们的命运。她们人虽然离去,可是却永远地扎根在晏几道的心里。在失去她们的日子里,晏几道不能自已,日思夜想,于梦中追寻,将思念诉诸笔墨。“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柳永扮演的似乎始终是负心人的角色,而晏几道始终深情,始终相信恋人是美好的。不管大千世界如何纷繁复杂,晏几道仍固执地心存善念,坚守自己的狭小天地。他像是睡着了,在睡梦中精雕细琢自己的完美恋人形象,恋人的辜负,甚至背叛,他都视而不见。所幸晏几道没有清醒过来,才可以保住恋人耀眼的光环,咀嚼这甜蜜的忧愁。
晏几道梦词的另外一大特色,即为“酒”与“醉”两大意象。《小山词》中涉及“酒”的词有一百多首,酒字出现了五十余次,“醉”字出现了四十多次,晏几道的梦总是屡屡和“酒”“醉”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因酒因醉成梦,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此恨绵绵无绝期。例如:
从来往事都如梦,伤心最是醉归时。(《踏莎行》)
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恋花》)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鹧鸪天》)
《小山词序》云:“考其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⑦从云端跌落人间,从贵公子到潦倒书生,从四位歌女抚琴吟唱到空无一人,这一切都像是泡沫,五彩斑斓然后倏然破碎,人生匆匆数十载,白驹过隙,浮生如梦。赏花听曲时饮酒,潦倒失意时更要饮酒。那片刻的酣畅淋漓,让人忘却世间所有的忧愁,且更容易进入梦境,去追寻驰骋。可惜,借酒消愁愁更愁,梦中的欢愉更添酒醒后的惆怅。
三、人间唯有小山词——梦词风格与价值
首先,如梦似幻,虚实相生。小山词中有“春梦”“秋梦”“残梦”“虚梦”“梦后”“梦雨”“梦云”“夜梦”“蝴蝶梦”“鸳屏梦”“桃源梦”“巫峡梦”“高唐梦”等,晏几道梦词通篇笼罩着如梦如幻、朦胧氤氲的基调。比如《鹧鸪天》:
其次,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清壮顿挫为黄庭坚对《小山词》的评价。自古以来,就有“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的说法,鲁迅先生也说过,“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抒情小词到了晏几道,已明显地由晚唐五代不具个性的艳歌转为抒写一己之情的词篇。从总体上看,晏几道此类词作已脱离了歌舞欢场上逢场作戏的性质,带着更为个人的色彩。晏几道的情词重心向内转,向情深处转,不纠缠于艳事本身,着重于男女情爱中心灵的感应与共鸣。努力挖掘和表现更深、更微妙的感情。晏几道对四位歌女一往情深,即使她们薄情,晏几道也没有丝毫怨恨,被黄庭坚称为“痴绝”。《小山词》的主体抒情意识尤为明显,且工于言情,感人肺腑,如《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上阕直言游子背井离乡的相思之情。用关山的长暗喻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深。词人抱怨那些送信的鸿雁使者太少,没有及时把亲人给他的信捎给他,从表面上看来,他的埋怨未免有些不讲道理,却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因而真切感人。下阕,词人归乡心切,恍惚间,他就进入了梦境,竟然真的看到了朝思暮想的爱人。词人没有用大量抒情的语句,而是喃喃低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比大发感慨更为真挚感人。
晏几道梦词清壮顿挫的风格还表现在梦词的高雅意趣。所谓“清”,即字面上的纯净、高雅、不媚俗。明代毛晋对晏几道评价很高,“诸名胜词及删选相半,独小山集直逼花间,字字娉娉袅袅,如揽嫱施之袂”⑧。冯煦也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⑨
在北宋理学兴起之际,晏几道梦词对内在情感进行开掘,深入探索精神世界,是对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冲击。且梦词清新流丽,异想天开,连程颐都对“梦魂惯得无拘检”大为称赞,笑称是鬼语。此外,叶嘉莹先生也说过,晏几道的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回潮中的开新”⑩。“回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北宋词至柳永已扩大题材范围,但晏几道词的内容十分狭窄,集中于传统的对往事的回忆,对佳人的怀念。在形式方面,柳永之后,写长调作慢词蔚然成风,晏几道仍然作小令。晏几道不管别人如何,始终忠于自我,他执着于内心世界的探寻,探索出独特的道路:梦词的世界。
注释:
①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第226-227页。
②夏承焘:《二晏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60页。
③④王灼:《碧鸡漫志》,中华书局,2000年,第182页,第184页。
⑤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孙名之等译,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9页。
⑥⑦晏几道:《小山词序》,见施蜇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52页,第52页。
⑧《小山词·跋》,毛晋汲古阁本。
⑨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扫叶山房。
⑩叶嘉莹:《灵溪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4页。
[参考文献]
[1]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2]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张惠言.词选·续词选[M].董毅,选.李军,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张璋,职承让,张骅,等.历代词话[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6]吴熊和.唐宋词汇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7]沈祖棻.宋词赏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8.
[8]王灼.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2.
[9]叶嘉莹.灵溪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庄亚华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3.005
收稿日期:2015-12-16
作者简介:张莹莹(1992—),女,硕士研究生。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3-0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