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息肉就没有大肠癌

2016-07-25 09:27纪小龙
癌症康复 2016年3期
关键词:肠镜镜检查大肠癌

□ 纪小龙

没有息肉就没有大肠癌

□ 纪小龙

纪小龙教授原为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癌症康复》杂志副主编,北京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病理科主任、纳米医学研究所所长。

“息肉”一词误了多少人?

起因:我的一个远房外甥女,40多岁。虽然出生农村,从小在田间劳作,但20多岁嫁了一个生意人,从此物质条件富裕,体态也变得“富裕”了,多年来一直注重“养生”,在衣食住行上动足了脑筋。知道我是医生,一有问题就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怎么办。3年前的一天突然又来电话,说是超声检查发现她的胆囊有个9 mm的息肉,医院让她用腹腔镜摘除胆囊,可是她一怕疼痛,二怕肚皮上打几个洞会留下疤痕而不愿手术,非要我给她介绍中医,想靠吃中药把息肉“消化”掉。我当时的回答是先不要吃什么中药,隔3个月复查超声看看息肉有无变化再说下一步。可是她不听我的,就开始吃“消化息肉”的中药了。大约吃了一个月的中药后,来电话告诉我说息肉变小了,中药有效,还要继续服用。我这个人有个潜意识,那就是听我建议的病人,我会认真对待;不听我的劝告的病人,我也就远离而去。所以,以后她再打电话问她的胆囊息肉的问题,我都推说记不清了。没想到,上个月她的大哥来电话说他妹妹胆囊长癌了,开刀时医生发现腹腔广泛转移,手术切不掉了。现在家里人都还瞒着他妹妹,要我无论如何想办法救救他妹妹,我无语。

当然,我不可能找到不让息肉在人体内生长的办法,但我想说明息肉是怎么一回事,如何正确对待和预防息肉。

“息肉”一词,英文称polyp。息是多出、盈余之意,息肉就是多余的肉,人体黏膜表面上多余的、突出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息肉是一个诊断名词,临床医生及内窥镜医生可以看到息肉。在显微镜下,息肉可以是炎症,也可能是肿瘤;可以是良性肿瘤,也可以是恶性肿瘤;可以是由上皮发生的肿瘤,也可以是上皮下面的结缔组织增生或肿瘤所致局部黏膜的隆起。因此,在病理诊断上就不能用息肉的名称,应该区分各种息肉的本质,到底是炎症?增生?肿瘤?良恶性?都需要得出明确的性质,才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图 大肠壁上悬挂的圆形突起(箭头所指)称为大肠息肉

人体常见的息肉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鼻息肉、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等。当超声检查、CT检查、核磁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等发现突起的肉疙瘩,都可以叫息肉。但这时决不能肯定这个凸起来的肉疙瘩一定是良性,必须进行显微镜下检查,看看这个肉疙瘩里面到底是什么细胞,才能判定是不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有的高年资医生会说,我已经干了几十年了,一看就知道是良性还是恶性,八九不离十的。要知道,即使你有99%的把握,100次判断99次正确了,那1%的一次错读,也就是一个病人被误诊了,但对于这个病人自己来说,就是100%的错误。所以,要想对病人负责,就必须取一小块息肉送病理检查。

一旦检查中看到凸起来的“息肉”,如果是胃镜、肠镜下,可以夹取米粒般大小送病理检查,确定什么性质,再决定下一步该如何治疗。对于超声、CT等影像学看到的凸起,虽然叫“息肉”,其实并不知道这个凸起的性质,最可取的办法是看具体情况(部位、大小、形状等)采取1~3个月复查,观察这个凸起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为好。千万不能认为“息肉是良性的,无关大碍”,这样的推测不可靠。要知道,绝大多数大肠癌都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的。如果肠腔内“息肉”在肠镜下切除,并且定期复查,可能就不会发生大肠癌了。

大肠息肉是如何形成的

人体的肠子分十二指肠、小肠、盲肠、大肠、直肠等部分,简单来说可分为小肠与大肠两部分。小肠癌太少见,大肠癌较为多见。

食物从口腔进去,最后从肛门排出体外,途经食管、胃、小肠,最后进入大肠(结肠和直肠),从肛门排出。

食物在口腔中咀嚼,通过食管,到胃里消化,再到小肠吸收营养,然后由大肠临时储存废物渣滓,定期排出体外。实际上大肠每时每刻都“忍受着”废料毒物的“熏陶”,起着垃圾储存袋的作用。由此可见,大肠受到的“刺激”远远超过小肠就可以理解了。

大肠的起始部另有个盲端,叫盲肠。在盲肠内侧有一个小小的尾巴,叫阑尾。接着往上走的部分叫做升结肠。中间像横梁一样,横在肚子中间的,叫横结肠。前面是肝和胃。当横结肠走到左侧脾脏的地方拐弯往下走了,就叫降结肠。最后到了肛门之前有15 cm,直管向下,叫直肠。大肠全长约150 cm。

通常正常人应该是24小时左右大肠排便一次,主要看个人排便的习惯而定。理论上来说,粪便在大肠里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有毒物质对大肠伤害越小越好。

常言道“水滴石穿”。大肠内面的黏膜长期在粪便的毒害下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叫“息肉”,就是在大肠里面长出一个个小肉团。

息肉绝大多数是良性的,炎症性和腺瘤都属于良性。如果不做肠镜检查,很难发现大肠息肉。少数息肉可能引发排便问题,或者便秘,或者腹泻。多数息肉没有症状,只是不知不觉地发生并逐渐由小长大。一般来说,50岁之前很少发现息肉,50岁以后可能会有息肉发生。如果有条件,50岁以后做一次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在肠镜下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息肉一定要摘除,如果有息肉不摘除让它长下去,很有可能发展成大肠癌。就目前对大肠癌的认识,几乎所有的大肠癌都是从息肉发展而来的,只是潜伏时间长短而已。

如果肠镜检查时看到你的大肠里面光溜溜的,表现为“鲜嫩”状,那么5年内你不用担心会发生大肠癌。因为大肠癌先要有息肉,长出一枚息肉是需要时间的,至少1~2年,等息肉长大再发展成癌又需要几年时间,所以基本上要5年左右。

今年4月份,有一位中国的肠镜医生,在没有麻醉、没有用药且清醒的状态下,在电视上展示自己给自己做肠镜检查的全过程,据说这是世界首例自己用肠镜检查的病例。现在肠镜的检查技术要比10多年前进步很多,绝大多数人检查时没有不适的感觉。肠镜可以到达回盲部,把整个大肠看个清清楚楚。

猜你喜欢
肠镜镜检查大肠癌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