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投入、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基于山东省面板数据的动态GMM检验

2016-07-25 05:20张红霞王丹阳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3期

张红霞,王丹阳(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要素投入、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基于山东省面板数据的动态GMM检验

张红霞,王丹阳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摘要:文章选取山东省17地市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就三次产业要素投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要素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劳动力和技术投入的增加会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而资本投入的增加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研究认为,在产业政策调整进程中,应理性看待产业结构高级化,重点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提升劳动力质量并提高高素质劳动力对产业成长的贡献,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率并形成成熟的技术发展模式,持续稳定资本投入并提高第三产业资本投资效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关键词:要素投入;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3.009

一、引 言

早在17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91)最先注意到产业结构变化具有特定演进趋势,发现产业结构差异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紧密相关[1]。18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研究,初步揭示了要素流动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按斯密的理论推导,各国按照绝对成本的高低进行分工,会引致生产要素从低效率产业流入高效率产业,并最终导致资源配置合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2]。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A.G.D Fish⁃er,1935)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进展第一次提出三次产业的思想[3]。随后,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1940)进一步完善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法,并对四十多个国家在不同历史年代的劳动投入与产业产出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人均收入水平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存在内在联系的结论[4]。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41)以57个国家近100年的数据资料为样本,考察了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揭示了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互动变化规律[5]。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1968,1975)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对39个国家的三次产业间的变动及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进行了细致考察,认为一国的社会制度、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会影响该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6]。上述国外学者较为一致的研究观点是,产业结构的不同是经济发达国家与经济后进国家的根本区别,这些研究促成了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学派的构建,并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指导。

国内学者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也已做较多研究,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如唐德祥和孟卫东(2008)的研究认为,以R&D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7];干春晖和郑若谷(2009)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的产业间转移推动着中国产业结构演进[8];余子鹏和刘勇(2011)的研究发现,产业间资本和劳动力的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效率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9];杜传忠和郭树龙(2011)的研究结论是,劳动力、资本、消费水平、技术水平、政府职能、对外开放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10];于泽等(2014)的观点是,国民收入增长和资本深化两个因素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较大[11];罗荣华等(2014)的分析认为,金融发展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没有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12]。总括来看,国内现有关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进行检验和分析,而将产业结构升级具体化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并分别从两个层面展开研究的文献还较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断变化,产业发展水平获得很大提升。1978年山东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为33.3∶52.9∶13.8,第一产业在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大,此时山东省还是一个农业大省。2014年,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优化为8.1∶48.4∶43.5,第二产业占据半壁江山,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超过90%,山东省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结构转变。山东省产业门类齐全,劳动力人口众多,作为产业结构变迁的样本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在选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指标对其产业结构变迁进行度量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间劳动力、资本、技术三要素的配置变化,检验要素投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以期为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度量与变迁轨迹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度量指标

依据不同经济体发展进程中的部门经验,产业结构演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向,一是合理化,二是高级化。合理化是指经济体中不同产业间发展更加协调以及资源利用更加有效的演变过程,高级化则指产业结构由较低级层次向较高级层次逐步升级的过程,两者从两个维度动态反映经济体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演进。

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学者一度曾用非农产业产值占全部产业产值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但考虑到发达经济体中经济服务化即第三产业化已成为普遍经济特征,并且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中等发达经济体也已开始表现出经济服务化趋势,着重考察经济体中服务业与工业的相对比重,相较考察非农产业的比重而言,应更能准确反映当今国际发展大趋势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基于此,本文将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U作为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即U=Vm/Vs,如果U值不断增大,就表明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向服务化方向发展,即产业结构处于升级进程。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变迁的时段特征

进一步地,依据上述两个指标对山东省1978-2014年产业结构变迁进行度量,并将具体结果以图1描述。

由图1可知,整体上,T值和U值在观测期分别表现为明显下降和显著上升,这说明,观测期末与期初相比,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都明显提高。分时间段看,T值和U值呈现波动性。1978-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农村体制改革迅速推动了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T值迅速下降,U值迅速上升;1984-1990年,国家放宽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政策,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快速,改革开放带动的市场化改革拉动了服务业发展,农业在经济中比重有所下降,代表合理化程度的T值变化不大,而代表高级化程度的U值继续趋于增大;1991-1995年,山东省大量外资进入带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吸纳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T值表现为短暂上升后快速下降,U值则短暂下降后回升;1996-2000年,社会劳动力仍供大于需,T值和U值呈现为上升;2001-2004年,随着山东省制造业强省战略实施,第二产业再获发展并吸收了大量第一产业转移的剩余劳动力,T值和U值都表现为下降;2005年后,伴随市场化改革更加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跃,山东省服务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期,T值持续下降,U值持续上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趋势明显。

图1 1978-2014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迁

三、山东省三次产业要素投入结构变化

从供给角度而言,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统计了2000年来山东省三次产业的产值、从业人员、R&D经费投入与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具体见表1所列。

表1 2000-2014年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与要素投入构成

就业方面,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呈现波动变化。2000-2014年,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由15.2%降至8.1%,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总就业人数仍达30.7%,表明山东省农业就业人口比例依然很大,劳动力要素配置与较低的产出水平并不相适应;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则由23.7%上升至34.7%,产值占比在十几年间维持在50%~57%,参照发达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经验,就业比重基本合理,但第二产业产值在三产中的占比偏高;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由34.8%上升到43.5%,就业比重由23.3%上升至34.6%,与发达经济体的服务化程度相比,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吸纳劳动力的空间。

资本投入方面,2000-2014年资本要素在三次产业的分布结构也有较大变化。2000年,第一产业获得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少,9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流向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间的分配比例为3.23∶48.75∶48.03;2002-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间的分配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向第二产业倾斜,制造业成为投资主体;2008年后,随着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领域进行调整,一些重点调控行业投资明显减弱,电力、煤炭、冶金等制造业获得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回落,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如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投资得到加强,第三产业获得的投资逐渐增多,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的分配比例为1.7∶51.2∶47.1,投资结构趋于优化。

技术投入方面,本文以研究与开发经费(R&D经费)作为技术投入的指标,2000-2014年,第一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较慢,2014年仅比2000年增加了1.2亿元,而研发投入占三次产业研发经费总投入比重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为2.3%,2014年降为0.18%;第三产业研发经费增长速度偏低,2000年为4.50亿元,占三次产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7.9%,2014年达到110.8亿元,占比仅为8.1%;第二产业研发经费增长迅速,2000年为51亿元,2014年增至1 255.2亿元,占三次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也由89.8%升至91.7%。从行业分布看,山东省R&D经费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企业等相对成熟的行业,技术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产业失衡。

四、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考虑到山东省不同地市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及要素投入规模存在差别,为准确判断山东省三次产业要素投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变迁的影响,本文选择山东省17地市的分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所取数据均来自于2000-2015年《山东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山东科技统计年鉴》及《山东省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上文对产业结构变迁和三次产业要素投入结构的分析,本文选择以下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见表2所列。

表2 变量名称及代表含义

(二)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进一步地,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如下:

其中,j代表地市;t代表时间;Tjt代表t年 j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Ujt代表t年 j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λj代表不可观测的各地市区域效应;εjt代表随机误差项。模型中引入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项作为解释变量,若采用随机效应或固定效应进行估计,会因存在特殊的个体区域效应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导致参数估计系数的有偏性和非一致性,Arellano&Bover(1995)提出了借助工具变量的差分广义矩估计法(DIF-GMM)以解决此问题,但对高持续性数据,其一阶差分估计系数仍可能存在有偏性,对此,本文采用Blundell&Bond(1998)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进行分析。

首先,对上述两方程式进行差分处理,以解决未观测到的个体效应,得到模型如下:

SYS-GMM估计的一致性取决于随机扰动项不存在序列相关及工具变量有效的假设前提,上述两式虽消除了不随时间变化的特殊地市效应,但包含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存在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及随机扰动项与被解释变量滞后项存在相关性问题。在此,将解释变量滞后项的一阶差分作为工具变量,通过Sargan过度识别检验和AR(2)检验分别判断工具变量的有效性及残差序列的相关性。Sargan和AR (2)检验的原假设分别为工具变量有效和残差项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如果Sargan检验和AR(2)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则原假设不能被拒绝。

(三)检验结果与分析

模型估计结果见表3所列。由表3可知,Sargan检验和AR(2)检验的P值均大于0.1,表明工具变量是有效的且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同时,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t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投入要素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是显著的。

表3 动态面板数据SYS-GMM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的检验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劳动力就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具有正向影响。lnL在方程(3)的系数为-0.482,说明就业人员每增加1%,会引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上升48.2%,出现这一结果,与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为新增就业人员配备比以前更多的物质资本有关,也与劳动力产出效率在产业间存在差异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较低有关,但其更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三次产业增加劳动力就业人数,将会有助于本产业成长,劳动力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边际产出都有上升空间;lnL在方程(4)的系数为0.693,说明就业人员每增加1%,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上升69.3%,这表明,随着近些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增加较快,而且,相较第二产业,劳动力对第三产业的产出贡献更大,即产出效率更高,目前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方向是合理的。整体来看,增加劳动就业人口数量,有利于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2)资本投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具有负向影响。lnK在方程(3)、(4)的系数分别为0.016 8和-0.081 6,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增加1%,会引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下降1.68%,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下降8.16%。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领域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近几年获得的资本投入略超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最低。资本投入增加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出现负向效应,与山东省产业间资本投入失衡及第二产业积累了大量的原始固定资产有关,同时也说明,在山东省的产业成长中,资本要素相对劳动力要素对产业产出的贡献更大,甚至可能存在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阻碍,说明第三产业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要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行业领域尚不合理,同时还可能存在资源配置上的效率损失。

(3)技术研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具有正向影响。lnR在方程(3)、(4)的系数分别为-0.024 5和0.079 0,表明每增加1%的R&D活动经费,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程度会分别上升2.45%和7.90%。R&D经费是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科技支持经费,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正向促进作用,说明科技投入是能够优化产业结构的要素之一。技术研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检验结果,反映了目前的研发产出水平在三次产业间很不均衡,同时也反映了技术研发相对资本和劳动力,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还较低,技术创新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得到提升。技术研发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表明,目前第三产业研发投入的产出水平相较第二产业更高,第三产业技术创新对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产出效率的贡献甚至全要素生产效率的贡献,要高于第二产业,整体上,当前重点向第三产业倾斜的科技支持方向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五、政策启示

(一)理性看待产业结构高级化,重点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近年在产业政策调整过程中,山东省做出了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各地区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推动服务业发展,但由于山东省不同地区在地理区位、要素禀赋、工业基础、历史背景等方面发展差异较大,现阶段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优先发展服务业,一些落后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产值比重很小,发展服务业并不能产生很强的经济拉动作用,若这些地区将产业结构高级化置于先行位置而不顾及合理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不如积极提升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升级改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制造业,为后续发展服务业和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提供物质基础。

(二)提升劳动力质量并提高高素质劳动力对产业成长的贡献

从检验结果看,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具有红利效应,因而三次产业应持续保持一定水平的劳动力就业规模。与此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劳动力质量,即提高劳动力的知识、能力与健康等的素质,高素质劳动力对产业成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单一的低质量劳动力的数量增加更有效率[13]。依据发达经济体的部门发展经验,山东省当前的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结构还不合理,第一产业存容了大量技能偏低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劳动力,第三产业受限于发展水平,尚未有效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随着第二、三产业的成长,可预期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会加速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大量低技能劳动力的附加会削弱吸纳产业的生产效率,并进一步削弱其吸纳就业的能力,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进程与结构优化水平。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大各种与提升劳动力素质相关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卫生保健等的投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注意从政策层面引导劳动力在产业间合理流动,推动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需要形成合理有效的衔接。

(三)持续稳定资本投入并提高第三产业资本投资效率

稳定投资是稳定增长和推动结构转型的重要环节,产业结构升级需发挥资本要素的作用,而根据模型检验结果,资本投资并没有起到优化产业结构的效果,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领域和方向。长期以来,山东省第二产业获得了大量的资本投资并因此积累了很高的资本存量,随着资本投入持续保持增长,第二产业的资本继续得以深化,很有可能会出现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甚至加速递减的严重现象,因此,在政策调控方面,应特别避免对已较成熟的第二产业相关行业形成过度投资。近期城镇化发展加速了第三产业中房地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并带动了如金融、建材等服务行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但现实中这些行业存在大量的要素配置效率损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重点投资行业的准确调控,提高第三产业资本投资效率及上下游产业配套资源的产出效率。

(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率并形成成熟的技术发展模式

根据检验结果,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但影响程度还比较低,要充分发挥技术研发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作用,还需尽快提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率,尤其要注重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率。须引起注意的是,现阶段第三产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需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行业或企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等渠道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以此带动提升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吸引更多的高质量资本和高素质劳动力投入到第三产业,优化经济发展中的服务化率。另外,还要着手推进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技术市场建设,推动形成完善的技术发展模式,发挥市场在技术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避免出现因盲目的技术研发投入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资源过度集中的现象,造成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参考文献:

[1]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陈冬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亚当·斯密.国富论[M].唐日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3]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M].常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霍利斯,李新华.发展的型式:1950-1970——钱纳里对经济发展和型式的看法及发展思想[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7]唐德祥,孟卫东.R&D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我国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5):85-89.

[8]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2):55-65.

[9]余子鹏,刘勇.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要素效率关系分析[J].经济学家,2011(8):19-26.

[10]杜传忠,郭树龙.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1(4):60-66.

[11]于泽,章潇萌,刘凤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内生动力:需求还是供给[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25-35.

[12]罗荣华,门明,何珺子.金融发展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探索,2014(8):84-91.

[13]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文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责任编辑:余志虎]

中图分类号:F127;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6)03-0057-06

收稿日期:2015-10-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081);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项目(115021);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114031)

作者简介:张红霞(1973-),女,山东临朐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王丹阳(1991-),女,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Input Factors,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Supererogation —Based on the Dynamic GMM Estimation of the Panel Data from Shandong Province

ZHANG Hong-xia,WANG Dan-yang
(School of Business,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Abstract:SYS-GMM method is employed to empirically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input factors in three industries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nd supererogat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17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put factors of labor,capital and technology,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rationalization and supererog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pectively.The increase in labor and technical inputs has positive impacts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nd supererogation,whereas the increase in capital input is on the opposite side.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industrial structure supererogation shall be treated rationally in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policy adjustment.The emphasis shall be placed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Moreover,i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by improvingthe quality of labor force and enhancingits contribution to the industrial growth,increasingth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rate and forming a ma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odel,making capital investment steady and improvingthe capi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Keywords:input factors;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superero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