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2016-07-25 23:19肖俊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策略

肖俊华

摘 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将会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生活化情境的引入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的作用,能够建立起信息知识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紧密联系到自己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很自然的就会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甚至将所学知识开发出更多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38-0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情境,目的在于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作为教师要从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

然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只讲操作要点,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即可,忽视了技术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是为了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而学习信息技术的,所学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举一反三。为此,我提出以下观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

教育家卡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提取生活中素材实例,提高学生相关的认知水平。学生对生活中素材实例的思考远没有达到深层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需要教师帮助努力提取,从而提高学生认知的相关水平。

例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学习信息及其特征时,信息的获取对象是刚跨入高中的学生,按照成长认知规律,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通常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这部分知识点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怎样才能不重复单调地强调让学生感兴趣并能提高认知水平呢?对这一部分生活中素材的选择有了非常大的考量,教师在此过程中具有引导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将信息这部分内容与其它科目结合起来,研究相关主题,从中学习信息及其特征,甚至其一些延伸特征,如:信息特征中的价值性及价值的增值性。素材可以使用野外生存实验,要求学生选出符合环境、必须携带的三样物品,并且重量不超过10KG。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另一素材可以使用沃尔玛超市实际销售中获得的信息,从零售单中发现每到周末买啤酒和尿布的数目会增加,获取该信息后如何处理?怎样提高销售量?引导学生对实际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进行分析,了解信息的价值性及增值性。用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认真分析得出信息及其特征,学生能提高相应的认知水平。

二、创设生活情景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着力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经常遇到诸如网络应用中的安全,如何将计算机连入因特网等实际问题,学生对此其实是一知半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着力解决这些常见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面对计算机和家庭上网,学生对硬件的连接知识也是知之甚少,看到乱成一团的线路不敢轻易动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原有的被淘汰的计算机搬到实验室,将其拆散要求学生观察、组装,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插口、连接线,识别计算机上相关的标识,先将计算机组装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接着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堂内绘制出网络拓扑图。教师在学生绘制出网络拓朴结构图后,要求学生根据拓朴图进行实际网络线路的连接,并仔细分析线路连接的具体原因和故障分析,学生受益匪浅。经过这样的实际训练,学生能力大大增强。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能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会解除相应的神秘性和恐惧感,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则大大增加。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是书本上讲解的,而有些问题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够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还要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通过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当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比如:“格式”的问题,正常的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格式的图标在颜色上的差异和在文件大小的区别就可以了。教师讲起来深奥、学生学习后也觉得没有用处,最后大家都是在做无用功。我结合父亲节的到来创设了一个给父亲送礼物的情境,礼物是学生自行下载不同格式的图片制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保存时不同的格式图片大小不同。应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你一嘴我一嘴的说了很多办法,有的想用压缩软件进行压缩,有的想用U盘存,有的想用光盘刻录,有的想发邮件,总之方法五花八门,而且都很实用,可以看出学生们都动了很多脑筋。这时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借助任何软件,只用画图工具就可以解决文件过大的问题,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教师适时引入文件格式的概念,通过教给学生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新课的教学。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有的指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好把礼物送给爸爸的情感体验,我想学生一定会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感到自豪的。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