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
摘 要: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认知能力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处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养成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科目的重要性,培养他良好的学习认知,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本文笔者就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模式入手进行论述,谈一下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便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46-01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记忆,进行题海练习,学生的学习任务量相对较大,导致不少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影响学习效率。新时期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趣味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趣味情境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此外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时候,教师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随便画出任意的三角形,其内角和都是180°,以此来创设趣味的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便能够更好地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特色
数学是一项基础科学,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感悟“美”。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用语言是这样叙述的: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来概括就是(ɑ+b)+c=ɑ+(b+c),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太简洁了,从而感悟到数学中的简洁美。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又比如在教学位置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在的GPS定位系统、导航系统都是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机、手机都是运用数学原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影响,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趣味的数学活动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开展一定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价值,体会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比如酒精度、能量比例等等;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新闻联播中的百分比等等),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更好的体会到相关的数学现象与数学原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数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对于体积的计算也会有更为清晰的了解,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
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特殊现象
数学是一项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激趣。有时对数学资源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如在教学乘法知识的时候,戏称0为倒霉蛋,不管多大的数遇到它都要变为0.这一比喻,不但把本课时中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下课后还谈论着这一有趣的称呼。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更具吸引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找一些有趣数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左图),让这些材料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有趣的教学资源。
六、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单靠数学课堂想要做好数学教学是不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拓展教学时空范围,在课外活动生趣。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比如鼓励学生计算教室的面积,计算校园的面积,计算一年中睡觉的时间等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趣味化的学习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