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31-01
《新课标》新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模式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下面我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大家一起做一下探讨。
一、增强数学意识,明确教学目标。
1、让数学预习成为习惯。如果没有预习,就很难在课堂上暴露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盲区和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作业暴露出来,就会增加老师和学生的课后辅导压力。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依靠预习来培养,预习后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时间,激发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教师要教的就是学生预习后没学会的内容,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深度,我们课堂才会更加的充满智慧火花。
2、把“学习参与度”定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评价尺度——提高思维含金量。要让全体教师,形成共识的是学习的参与度,主要指向师生思维的参与度,它的起点是学生“专注”地听教师、听学生,然后才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3、把认知技能落实为保底目标。作为数学教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形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眼中的保底目标,抓好基础,不放松。
二、丰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重视“听”的习惯培养。
听老师讲应做到“专注”是。当老师在讲解或提问时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应集中在老师身上,目光也应指向老师。这必须作为每日强调和对学生提出的首要规范,节节强化,不形成习惯不罢休。
2、重视“说”的习惯培养
要求学生要把话说完整。当学生回答问题语言不完整时,教师要及时地指出,并要求重新回答。在回答问题时,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最后结果进行阐述。对只说结果没有思考过程的回答教师要适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老师们应有意识地加强引导,杜绝数学课堂中大声附和现象的泛滥。
3、重视“思”的习惯培养
养成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时时问“为什么”的思考习惯。经常让学生自己问:“我还有不一样的想法或做法吗?”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同时教给学生思考的办法。
4、重视“练”的习惯培养
转入练习的速度要快。这就要求在课前对与数学有关的学习用具及相关的作业本准备充分,以及对教师指令的快速反应。课内练习本的使用也应强调格式规范。对学生的练习,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再加以评定。
三、平常课堂讲四环节:导入、讲解、练习、交流。
导入:导入新课高速度,力求3-5分钟内进入新课教学,忌所示形式。
讲解:每堂课师生交流及教师讲授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
练习:课内至少要留给学生5-10分钟的作业时间(高段5分/低中段10分)以利于教师做到课中补。
交流:倡导课堂内的小组讨论,组织讨论必须有效,切忌流于形式。100%学生有说话机会。
四、建立“以学为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学在前面,教在后面,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在学生身上。
“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自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教”不是系统讲授,是“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实践证明,很多知识,只要目标明确了,给学生时间看书、思考、探究,学生自学是能掌握的,教师只须加以精当的点拨,当学生的“指南针”,当“引桥”,学生就会踏上坦途,渐入佳境,直达目标。
“先学”需要一定的方法:
1、常规性先学:重点把它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要读懂教材,理解模式、图式、格式的表达意思等,切亘于“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的教学理念,强化问题何在,策略何在的探索。
2、引导性先学:确立以导学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收集材料、社会调查等形式作为先学指南或拐杖。在这些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
3、拓展性先学:由教师指导参阅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材料、了解社会、历史背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教材。全面了解有关参阅材料,以提升自主学习效果。总之,落实“先学”使问题形成、提出,使矛盾、困惑碰撞,逼迫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近同学、小组和教师。
教师“后教“教什么?
1、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手段、角色等表现自我,满足学生表现欲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以“让”为“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提供必要的帮助。当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时,给予指点迷津,确立航标;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铺路架桥,纠正错误;当学生思维外放时,给予正面牵引,把握教材;当学生思维定势时,给予侧向、发散的启发;在学生思维“山穷水尽”时,给个“柳暗花明”的启示。
3、促进交往互动。创设机会,把球抛给学生,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课堂教学注重以活动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通过活动提升学生交往能力。互动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本互动,引导学生与书本交流,回到文本中再认知,再发现。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管运用怎样的教学模式都要切实地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师要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参与、亲身实践、多与同学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希望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