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多根
摘 要:实践证明,多读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学习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指导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92-0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的练习,是目前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基本手段,是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的基础,字、词教学离不开读,多读才能弄清每个字、词的音、形、义,并熟练掌握用法。分析课文离不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至于写,更离不开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神”就来自于多读多看。离开读便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二、读什么
关于读什么,有两层意思:一是读什么文章,二是读文章的什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确定读什么文章好?这个问题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总的来说,要“量体裁衣”因人而宜。应本着文道统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统筹安排,全面规划。
我认为小学生阅读范围广泛些好。各类体裁的文章都要读,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广汲营养,博采众长。当然“广泛”并非漫无边际,随意乱读,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
其次,读文章的什么?一篇文章不管长短,总是由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许多因素构成的,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特点,或以内容精深见长,或以构思巧妙著称等等。因此,指导学生阅读,首先,深入研究所读的文章,找出特色,根据学习目的确定阅读重点,然后,层层深入,逐步理解。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每次阅读,可侧重一、二个方面,不宜求全责备。这样目的明确,目标集中,读啥学啥心中有数,有利于提高效果。
三、如何读
阅读的形式很多,默读、朗读、精读、粗读、课内读、课外读等等。究竟哪种方法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搞好阅读,要从根本抓起,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篇文章字、词、句、篇,字是基础,学语文从认字开始。认了字才能读。我们要抓住这个根本,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必须抓好汉语拼音教学,学生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就能促进识字教学,掌握识字工具,以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质量。过了“识字”关,就不但给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给整个语文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搞好阅读,要做到“三结合”。一是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两者各有特点,前者眼看、口读、耳听,有利于感受和记忆;后者目视、心想、深化,有利于理解,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习目的,灵活运用。二是精读与粗读结合,精读的目的是解决“深度”问题,主要内容是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熟读深思”,深刻理解,以便举一反三,掌握规律。精读虽好,但所读有限,需要粗读与之配合,以解决“广度”问题,粗而快,可以广泛涉猎,多方汲取营养。三是课内读,课外也要读,课内所学毕竟有限,大量的东西还要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学生知识重要来源,但要注意开源导流,不能任其自流。
四、朗读,要有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形象思维的训练,是各种训练的前提,也是将知识自外而内的吸收过程。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交给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注意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感情的浓淡等,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那样读。
1、初读要认真,要读准字音,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然后,查字典,结合课文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要有节奏地读,即不读破句、按句子结构,读出停顿和轻重,读出文章的意思和感情。
3、重点部分反复读。课文的重点部分要反复朗读,以加深理解。
4、推敲词语比较读。学生通过读,要以学习范文的遣词造句为借鉴。
5、体会感情表情读。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读的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表情读。让学生边读边想,把自己“摆进去”,置身于语言所描写的事物和环境之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疑问句、反诘句用昂上调;命令句、祈使句用降抑调;表现言外之意,言不由衷的句子,多采用弯曲调,叙述句用平直调;表现急切心情和紧张情境的句子,或者兴奋与愤怒感情的句子,一般用快速;表现庄重、沉痛、宁静、肃穆内容的句子,一般用慢速等等。
读,应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开始读、字词教学读,联系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音时把有关部分突出读,按段落讲解时分时段,为深入领会分角色读,总结时全篇读等等。
通过读的训练,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可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但能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对记忆原文帮助很大。学生多读、熟读范句,可积累丰富的词汇,把别人的语言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多读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学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