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竹青
摘 要: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的方法有:读时积累、2、诵时积累、搜时积累、说时积累“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
关键词:积累;方法;能力;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69-01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能力的高低。比如我们应聘去一家公司当业务员,你即使才华过人但无法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无法打动对方,不就会影响你的前途吗。既然语文学习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去学好它呢?学习有三境界,即苦学、好学、会学。
学习是一门学问,是要讲究方法的,好的正确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应该是最正确和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当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早在前几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大语文教育”观点: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科书在编排方面也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这一精髓。义教阶段第四学段七年级上册的教科书第二单元编排了一个“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语文”,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要注意吸收和积累社会生活的新鲜用语。教师在指导这项活动时不能把它仅当作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安排,而要把它的要旨和方法贯彻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会积累语言。积累的具体途径有:
一、读时积累
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作了量的规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总目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7-9年级阶段目标);并在附录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推荐书目。在具体的指导时,教师还应从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计划的制订(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假期计划等)、阅读效果的物化管理(摘抄、概括、心得)等方面规范学生课外阅读行为。阅读是学生间接经验积累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广开源头活水,适时推荐一些名篇佳作给学生阅读、记录。长此以往,他们头脑中就会积累下大量优美的词、句、段,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必将大为提高。
二、诵时积累
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古诗文120篇(段)。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让学生形成习惯。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形成积累。
三、搜时积累
搜集功能在信息社会体现得无处不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义教阶段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搜集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接触搜集。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二是分类搜集。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搜集吟咏花草的有关诗词。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实现了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四、说时积累
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 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所达到的效率永远是优于个体行为的效率,因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学生花很短的时间(相互交流的时间远比独自探索的时间要短)积累到了不同的语言信息;有交流就有辨伪存真,在辨析和取舍中的积累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另外,交流活动带来的彼此认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语言积累以外的另一层妙处了。 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如摘抄笔记、心得体会)等形式。语文无处不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锻炼能力的最好基地。开展社会大课堂,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学生的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只有“积跬步”——不断地积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必须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扩大阅读面。生活之书内容丰厚,生活世界处处学问,只要善于观察、发现和积累,就能使自己胸纳百事,心存万物,积满腹情趣,蓄一江春水。社会是很好的语文学校,我们要更新观点,立足生活,不断改革课堂内容,加快学生语文认知结构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