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中海集运巨亏成因及对策探讨
李梦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海运力供需失衡,运价持续下滑的影响,我国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多家航运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如何使我国的航运企业扭亏为盈,振兴我国的航运市场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海集运为案例研究样本,分析成本对企业巨亏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航运企业扭亏为盈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中海集运成本控制巨额亏损
航运业作为经济贸易的派生产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海运力供需失衡,造成航运业运价低迷的现象持续不断,燃料价格的上涨、港口使用费的增加等使营运成本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加大航运企业的运营压力。
在运价不可控制的情况下,加强航运企业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夏妍,2008)。宋佳(2013)在对中国远洋2011年度巨亏案例分析中,也明确指出总营业成本过高时导致中国远洋2011年巨额亏损的直接原因。朱婷婷(2007)认为,对于航运企业目前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经营的特点,应当将成本管理目标放在战略制高点,以此使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价值得到增强(焦跃华,2001)。刘桂艳(2010)认为企业成本控制失效的成因在于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考核机制不完善,会计人员技能不足和外部监督乏力。彭小琳(2014)认为企业应当优化成本管理概念,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黄丽娥(2013)认为航运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独特性,应加强进行船舶燃油业务的内部控制,对现金流进行统筹和合理安排。魏莉洁等(2013)认为航运业最大的变动成本是燃油成本,但该成本受全球经济波动较大,成本控制存在难度。
本文将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中海集运近几年运营情况进行研究,明晰成本控制对航运企业盈利水平的显著影响,从而为我国航运企业扭亏为盈提供现实参考。
(一)中海集运近9年盈亏状况分析
2009年,中海集运实现营业收入为199.376亿元,较2008年同期下降43.21%,营业成本支出人民币263.737亿元,同比2008年同期降低24.80%;2011年中海集运实现营业收入为282.808亿元,较2010年同期下降18.82%,营业成本支出人民币310.939亿元,同比2010年同期增加0.97%;2013年中海集运实现营业收入为343.41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加5.40%,营业成本支出人民币376.339亿元,同比2012年同期增加10.29%;2015年中海集运实现营业收入318.61亿元,较2014年降低12.07%,营业成本支出为352.20亿元,较2014年下降仅为2.76%。具体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中海集运历年盈亏状况 单位:亿元
中海集运营业总成本构成 单位:亿元
表3 中海集运2011年、2013年、2015年营业总成本变动表
从表1可见,中海集运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四年亏损的原因,从账面数据来看是源于中海集运营业总收入减少,但营业总成本反向增加,或者营业总成本下降的幅度低于营业收入下降的幅度所致。与此同时,2009年、2011年、2013年度中海集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4.599亿元、-22.6078亿元、-10.1802亿元,反映出中海集运在这几年经营活动层次存在一些问题。
(二)中海集运巨亏原因分析
一个纯实体生产经营企业利润构成为:净利润 =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由数据可知,2009年、2011年、2013年中海集运的营业毛利率分别为-31.99%、-9.66%、-8.57%,在发生巨额亏损的2009年、2011年、2013年,营业成本并没有与营业收入保持完全一致的变化趋势,除去2009年、2015年中海集运收入的下降幅度超过成本的下降幅度外,2011年和2013年中海集运的营业收入均呈现下降态势,但相对应的营业总成本异常上升0.97%、10.29%,并且中海集运2015年的销售毛利率均在-2.84%,远低于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水平,如中国远洋的销售毛利率在4.14%,中海发展为18.42%,招商轮船为38.30%。因此居高不下的成本是导致中海集运发生巨额亏损的直接原因。
由表3数据可知,中海集运2011年、2013年、2015年营业成本占营业总成本的比例均高达93%以上,2011年营业成本较2010年增长1.93%,2013年营业成本较2012年增长10.70%,显然营业成本不降反增、居高不下的情况是造成营业总成本异常上升的根本原因。
表4 中海集运营业成本构成 单位:人民币亿元
中海集运营业成本的具体构成如表4所示,2011年造成亏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燃料成本的显著增加,相比2010年增加17.22%。2011年的燃料成本急剧增加与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当年国际原油价格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和地区局势动荡的双重影响下,WTI、布伦特与米纳斯三种原油现货平均价为107.02美元/桶,2010年的平均价格仅为80.35美元/桶,相比同期上涨33.2%,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布伦特原油,涨幅为31.80美元/桶,其次是WTI原油,涨幅为15.66美元/桶。
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相对稳定,变化幅度不大,中海集运对燃油成本进行缓压,强化节油措施,燃油支出为人民币886 211万元,较2012年同期下降13.6%,油耗同比减少4.1%,平均燃油采购价格同比下降9.9%,但是对于企业整体的燃料成本控制效果并不突出,新增的燃油代理业务,使得相对应的燃料成本又显著增加,以及由于2013年外贸集装箱运载量的增加,空箱调运费及租金随之增加,使得中海集运的营业成本不降反增。
2015年,中海集运的成本稍稍得以控制,情形有所缓解。随着全球油价的持续下跌,中海集运单位燃油成本显著下降,燃料总成本较之2014年下降35.62%。但同时,由于供需失衡,货物需求增长放缓,航线的运力投放也有所缩减,也是导致燃料总成本下降的直接原因。但燃料成本的下降幅度,尚且不足收入下降幅度的一半,企业应当继续关注对燃料等成本的控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海集运的财务费用有着显著的增加,究其原因在于美元及欧元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净损失导致。
中海集运的营业成本目前主要包括集装箱及货物成本(包括港口使用费、重空箱装卸费、箱管费用等)、燃料费等,通过上述对中海集运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燃料成本控制是航运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燃料成本上升,尤其是当船用燃油价格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上涨,公司无法控制运费价格时,公司利润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一)有效降低燃料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决定燃料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耗燃量和燃料价格,中海集运应当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船舶,节约燃油等方式控制耗燃量,采取有效措施抓住燃料市场波动的时机,锁定燃料价格,从而降低燃料成本。
在对中海集运的燃料成本进行管理时,要做到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事前管理即是要进行精准预算,根据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安排,测算出燃料的总体需求指标,并对现金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然后将总体需求指标分配到指定的成本中心,制定船舶定额燃料消耗计划。事中控制则分为燃料核算和燃料分析两个阶段,燃料(特别是燃油)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同一时点不同区域的单价也会不同,以及由于船舶自营、承租、期租等运营形式交替使用,使燃料成本核算难度显著增加。在进行燃料核算时,可从加油、耗油、期租燃油三个方面进行核算,审查燃料消耗数量的合理性。进行燃料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与企业以前年度燃料消耗情况形成纵向比较,与国际国内同类企业进行横向比较,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在进行燃料分析时,同样可以从加油指标、耗油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加油指标可以帮助中海集运选择合适的加油港,在同等条件下享受更为优惠的价格和付款期限,耗油指标则可以帮助中海集运更为清晰的了解船舶机械的使用状况和燃料的消耗管理情况。事后分析则更多的是对成本中心的业绩考核,对下一次事前控制做好准备,从而实时掌握市场燃油价格变动情况,更为准确地制定每艘船舶的燃油定额,选择最优加油地点和加油量。
(二)全方位降本增效,抵御市场风险
2015年的航运业处境堪忧,宏观层面,“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但政策落地尚需时日。微观层面,航运各细分市场差异化明显:集运运价持续疲弱,干散货运价低位震荡,油运市场则一枝独秀。航运企业的并购重组还在继续,与国际航运联盟相呼应,形成新的市场格局,与此同时,一大批船东、船厂倒闭,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日益显现。处于这样的背景下,控制成本对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企业唯有全方位降本增效才是有效出路。
除去对燃料成本的特别关注外,全方位降本增效的关键还在于对员工内部技能的有效提高。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技能,可更大程度地发挥内部管理的协同效应,合理调度船舶,选择最为合理经济的轨道和航速;通过提高船舶管理部门的管船技能,不断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相对应的成本;通过提高人力资源部门人工成本的管理技能,可对工资总额进行合理化控制。行业龙头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规模产能固定成本费用的杠杆效应,在企业发生巨额亏损时,规模产能固定成本费用不随变动毛利的变动而变动,当企业的变动毛利下降时,企业利润将会随之产生更大幅度的下降,而职工薪酬正是规模产能固定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海集运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关注和控制,严格杜绝不计成本的用工现象。
最后是提高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意识,中海集运运输均以美元结算,因此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利率、汇率趋势的分析研究,全力控制与化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风险,确保财务安全。如2015年尽管中海集运采取了利率互换和远期外汇合同,但依然未能及时锁定外汇风险,形成了大额的汇兑净损失。除此之外,中海集运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方式进行外汇风险的规避,如采取提前或延期结汇,以及货币保值措施,交易合同中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如硬货币保值条款或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等。
主要参考文献:
[1]焦跃华.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黄丽娥.浅谈航运企业船舶燃油业务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3]刘桂艳,鲁永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0(12).
[4]彭小琳.关于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武陵学刊.2014(04).
[5]宋佳.企业亏损案例分析——以中国远洋2011年度巨亏为例[J].财政监督.2013(02).
[6]魏莉洁,肖康元.航运业成本控制——基于成本习性与粘性的视角[J].交通财会.2013(11).
[7]Yin,R.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2(4).
[8]夏妍.COSO框架下的跨国航运企业成本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9]朱婷婷.远洋集装箱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D]上海海事大学,2007.
责编:险峰
【中图分类号】F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