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跃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每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能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08-01
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让数学走进生活,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鼓励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创新力的发展,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一、通过情境教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这决定了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要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生活味,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新课程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了较真实的巫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也扩大了。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通过活动教学,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往往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找出算法。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体验成功和失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鼓励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策略多样化。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善解题策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应予以充分肯定,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做到既评价知识技能,又评价情感。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鸡兔同笼,上有8个头,下有26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教师可让学生先尝试猜一猜,引导学生从“0只鸡8只兔、1只鸡7只兔、…7只鸡1只兔、8只鸡0只兔”列表举例所有可能的情况,并进行一一检验,得到问题的结果。而有的学生先假定4只鸡、4只兔,然后再调整,最后求出鸡3只兔5只。还有的学生先画8个圆圈代表头,给每一个圆圈配2条腿,这样就用了16条腿,然后把余下的10条腿2条2条地添上,添完为止,最后得到3只鸡5只兔。还有的学生用假设法,假设兔子学鸡走路,即都是鸡则有16条腿,少了10条腿,原因是有5只兔学鸡走路造成的;还可假设鸡学兔子走路,即都是兔子则有32条腿,多了6条腿,原因是有3只鸡学兔子走路造成的。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可利用模拟软件或虚拟现实软件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除了运用教具、学具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使教与学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即可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已有的各种教学素材或网络,编写适合自己上课用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数学教学中某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分散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去考虑,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适量的运用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手段。发挥其最大功效,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文学荣.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钟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11).
[3] 王明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J].青海教育,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