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81-0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如此,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离开生活,教学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资源。”因此,语文教学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回归生活。
一、演绎生活情景,体验生活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我们应当以课堂为起点。贴进生活实际,架起课堂与生活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真正地受到启迪。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感悟语言文字的。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再用生动的生活情景来演绎文本,以直接理解词语,更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隐含于情景之中的丰富意蕴。这就赋予了文本以生命活力。教师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通过饰演,再现场景,从而加学生深对课文的感悟。
如《慈母情深》重点句“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的导读,教师设置了三个层次的品读:第一层次——学生自由品读后谈感受;第二层次——学生想象母亲的背是一个怎样的背,并带着想象读句子;第三层次——学生演绎生活情景,体验生活,把课桌当做缝纫机,弯曲着背脊,身子往前倾,头和缝纫机挨得近一点儿,手扶着桌面,眼睛盯着桌子上的一个点,再踩动双脚踏缝纫机一分钟,学生在演绎中感受那种腰酸背痛、头昏目眩,感受母亲的劳累与艰辛。最后教师引读划线句子:昨天的母亲这样工作着,明天的母亲又将这样工作着;春天的母亲这样工作着,秋天的母亲依然这样工作着;母亲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着。通过想象、演绎母亲工作场景,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到母亲的工作是那么乏味。
二、开放教学方式,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
课堂生活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之一。这一历程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方向和生命的有意义的建构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教育在人一生中地位和作用的增强,课堂生活对人的终身发展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关注是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它拒绝封闭的课堂生活方式,提倡创新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应从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开放为核心,拓展语文教学时空,突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主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探究、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见解,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鼓励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健全个性品格。
三、让生活走进语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更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天然的情景。如春天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夏天去河边,观察嬉戏的小鱼;秋夜看明月从天边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赏红妆素裹的雪里江山……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成了孩子们笔下创作的素材。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绪热烈,思维活跃,语文便逐渐丰富而生动。记得我带学生们去春游,在路上听到小鸟的鸣叫声,有学生脱口而出:“小鸟亮开美丽的歌喉是想和我们比高低”;看到蒲公英四面展开的绿叶,有学生说:“那是二月的春风剪裁的”;看到新开河夕照,有学生说:“河水披着金色的鳞片在为太阳公公载歌载舞”……学生在无限美好的天地间感受、思索、顿悟,真实的生活画面通过语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山涧的小溪一般流畅自如。
四、倡导多元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要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发展,就必须打破评价形式单一化,评价内容狭窄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能化的评价模式。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从以往的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这里的“多元主体”,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甚至鼓励家长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方面的情况,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我,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包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以及潜能等方面。在评价的方法上,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存,既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关注形成性评价。既有测试型评价,又有非测试型评价。测试型评价不仅是笔试,还包括听力、口试。只有通过全面性的评价,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