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小区的社区体育环境分析
——以滨州市学苑小区为例

2016-07-25 08:27王东升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

王东升(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基于居民小区的社区体育环境分析
——以滨州市学苑小区为例

王东升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居民小区为调查根基,以滨州市学苑小区为调查对象,深入了解小区社区体育的发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经调查发现,社区体育虽然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开始普及,但在学苑小区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包括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不完善以及体育场地设施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区体育 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社区体育,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区域性体育。”[1]社区体育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和谐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个人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与民族的进步。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社区体育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2]。社区体育环境是与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相关联的系列因素,其制约着社区体育的发展,该文主要研究分析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场地、设施等环境,“软件环境”包括组织管理、政策法规、思想观念、人力资源等一系列因素。

1 学苑小区社区体育的硬件环境

1.1学苑小区内的体育场地、设施状况

体育场地设施是城市居民小区建设的重要因素,学苑小区60%的体育参与者认为小区内外体育场地设施对社区体育的影响很大。经过实地调查得知,学苑小区内现有健身路径2处,儿童游乐场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并有多处广场。从居民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如图1)来看,学苑小区有57%的居民对其表示不满意。从实际情况来看,学院小区内的体育场地设施单一,缺乏维护,这可能会成为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

图1 社区体育参与者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

图2 学苑小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满意程度

图3 学苑小区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图

1.2学苑小区周围的体育场地、设施状况

就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水平来说,小区内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小区内所有居民的正常体育活动需求,需要开发周围有效的体育资源加以弥补。经调查发现,虽然学苑小区内体育场地设施有限,但小区外拥有大量的、可利用的体育资源。学苑小区靠近北镇中学、滨州学院等多所学校,可以共享学校的体育资源,但如今大部分学校的场地设施未对外开放,没有达到资源共享。另外,学苑小区靠近新滨公园、中海公园、市政府等场所,这些地方环境优美,可以充分利用它们进行体育的锻炼,而在调查中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小区内,未高效的利用小区外的体育场地设施。

2 学苑小区社区体育的软件环境

社区体育的服务保障、管理及制度等软件环境在社区体育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调查发现,学苑小区属于滨州学院的一个单位小区,它在滨城区彭李街道学苑社区的管辖范围内。随着社区体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涌现,各级政府对于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而在学苑小区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学苑小区的体育组织形式还停留在单位体育阶段,没有完成单位体育向社区体育的良好过渡。原则上学苑社区为每一个小区配备一名社区体育指导员,而由于小区居民缺乏体育意识,自愿参与体育活动的居民较少,社会体育指导员未落实到实处,切实的为小区居民进行服务。学苑小区只有负责滨州学院退休职工体育活动的人员,即使有这样的组织,也只是在有各类比赛的时候才组织活动。另外,在大众宣传方面为发挥其良好的舆论效应,缺乏必要的宣传引导。从图2中可以看出,有55人认为学苑小区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一般,有44人对此表示不满意。这些现象的存在将严重阻碍学苑小区社区体育的发展。

3 学苑小区社区体育发展环境优化的对策分析

3.1提升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促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提升居民体育锻炼意识,是社区体育发展的敲门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强调“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全民健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学苑小区要加强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多开展具有趣味性的社区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居民先进体育观念的养成,进一步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要将社会体育指导员落实到实处,积极调动专业老师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滨州学院具有体育专业的学生,建议与滨州学院体育系联合开展志愿活动,一方面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另外,要充分重视青少年、儿童的体育发展,加强他们体育技能的学习,促进体育习惯的养成,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体育为依托,加强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共同的发展。

3.2社区体育硬环境的开发

社区体育物质资源的保障系统作为发展社区体育的硬件系统是发展社区体育的必然条件。要加大对社区体育经费的投入,在政府补助的基础上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学苑小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加快实现体育现代化。体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体育不断地实现科学化、普及化、国际化和高水平化的过程[3]。当社区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小区域内要积极开发建立体育微型市场,实现体育经费的自给自足。要促进体育场地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充分满足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同时,还应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要大力开发一切可利用的体育资源,加强对外合作与联系,实现体育资源共享(见图3),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社区体育环境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

3.3社区体育软环境开发

网络化管理是处理当前城市基层社会复杂事务的一种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4]。社区体育服务的制度政策保障系统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软件系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政府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各政府部门要充分响应中央政府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有关号召,加快体制改革,积极实施中央提出的有关政策制度,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在其位,谋其职,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保障。学苑小区要建立社区体育发展的规章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要组建一支适合小区社区体育发展的领导队伍,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协助下,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另外,要制定学苑小区社区体育的发展计划,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利用有关节日定期开展社区体育竞赛,定期进行居民体质检测,引导居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居民切身体验到体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欢.运动就在家门口[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苏东波.对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 (27):36-37.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Jiliang Fu,Yongliang Huang.Research on Urban Community Sport Servic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Grids[J].Advanc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ical Machines,2011(134):755-760.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b)-0134-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134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
武汉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
我国青少年球员培养模式的思考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阜新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服务型政府背景下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