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男(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女子柔道运动员的静息心电图分析
张冠男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目的 对河北省女子柔道运动员的静息心电图进行分析,排查潜在心脏疾患并探索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取河北省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15例,记录晨起静息12导联心电图,同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血压及主诉症状,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运动员心电图筛查标准进行筛查。结果 15名女子柔道运动员中,11名(73.3%)存在心电图异常。窦缓、窦不齐检出率分别为53.3%、40.4%,同时存在偶发房性早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早期复极综合征等异常心电图表现。考虑运动员身体反应良好,并无心脏功能不足的相应症状,提示为与训练相关的心电图改变。
关键词:柔道 运动员 心电图
运动性猝死在国内外时有发生,它不仅威胁着运动员的健康和生命,更违背了体育精神,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运动性猝死90%的发病原因为潜在心脏疾病,早期发现运动员潜在心脏疾患是预防运动员猝死的重点[1]。心电图是筛查心脏疾病的良好手段,异常心电图波形往往与潜在心脏疾病相关。柔道属重竞技项目之一,对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爆发性等素质要求较高,由于其对抗性很强,体力消耗大,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该研究旨在对河北省队女子柔道运动员静息12导联心电图进行筛查,为运动员心脏诊断、机能评定以及运动过程中疲劳诊断和预防治疗心脏异常提供资料,从而降低运动导致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等诱发性猝死,这对提高运动员职业年限、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有重要意义。
1.1研究对象
河北省女子柔道运动队优秀运动员15名,年龄18~26岁,训练时间为6~11年,均为二级以上运动员。所有受试运动员身体健康,训练正常,无其它影响心电图变化的干扰因素。
1.2研究方法
采用日本福田FX-7000心电图机,记录运动员清晨空腹静息状态下的12导联心电图,同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血压及主诉症状。单盲法测量心电图各波段形态、振幅及电轴,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运动员心电图筛查标准[2]进行筛查和分析。
根据心电图长导联显示的心率来计算,受检运动员晨起安静卧床状态下心率范围46~64次/min,平均心率为(56.8±5.5)次/min。血压均正常,收缩压为(103.5±15.1)mmHg,舒张压为(72.1±10.3)mmHg。在受检的15名运动员中,心电图完全正常的有4名,占26.7%。其余11名(73.3%)运动员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心电异常,检测结果见表1。
该次测试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心电图异常比率为11/15(73.3%),其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特别是窦性心动过缓,异常率为53.3%,同时存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早期复极综合征等异常心电图表现。以上是该次测试队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特点。异常心电图波形往往提示相关心脏疾病的存在,但运动员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导致心肌重构,心电图亦有相应改变[3]。运动员心脏的生理重构与潜在病理疾患所造成的异常电信号很大范围上有重叠,需要仔细甄别。
表1 15名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静息心电图异常情况统计
该次测试受检运动员窦缓及窦不齐发生率最高,共计10人,占约67%。该现象在运动员中较多见,运动员身体反应良好,并无心脏泵血功能不足的相应症状,因为长期运动训练使运动员的心脏产生适应性变化,迷走神经张力相对增高,导致静息心率普遍低于正常人群。窦性心律不齐也很常见,常与呼吸周期有关,不代表病理意义[4]。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13.3%,无其它心电异常合并表现,多属生理现象,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引起。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13.3%,一名运动员V1导联QRS呈M型,一名呈rSR’型。单纯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意义不大,部分正常人群存在此变异,运动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右心室心肌肥大,心室扩张造成的传导延迟。该次测试有1例早期复极异常心电表现,运动员中出现ST-T这种改变,多与运动员机能水平下降,自主神经张力异常有关,身体过度疲劳,需要进行调整。该次测试发现1例运动员心电轴右偏,单纯电轴偏移临床意义不大,正常人由于体形、年龄,心脏位置的影响可能发生电轴偏移。
柔道运动作为体能主导项目,对运动员速度、耐力要求很高,需要进行大量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较多的耐力训练使心脏产生生理性适应改变。该次测试检出的运动员心电异常情况多为与运动训练相关的心脏表现,心电图的表现错综复杂,存在着较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因此,常常需要结合病史、家族史、体检检查等综合判断,并进行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心脏MRT扫描等进一步筛查,才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Maron BJ,Gohman TE,Aeppli D.Preval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during competitive sports activities in Minnesota high school athlete[sJ].J Am Coll Cardiol,1998,32(7):1881-1884.
[2]Corrado D,Pelliccia A,Heidbuchel H,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pretation of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athlet[eJ].Eur Heart J,2010,31(2):243-259.
[3]Pelliccia A,Maron BJ,Culasso F,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patterns in trained athlete[sJ].Circulation,2000,102(3):278-284.
[4]常芸.运动员心脏的热点问题与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10,30(10):70-79.
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b)-0007-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