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聂枞宁,唐 茜,黄 亮,王馨语
(四川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川西茶区高密高效扦插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李 慧,聂枞宁,唐 茜*,黄 亮,王馨语
(四川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为进一步改进川西地区高密高效短穗扦插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扦插密度、短穗嫩度及粗度以及茶树品种对茶苗生长势、质量和出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扦插的最佳扦插时间为8—9月,其成活率、出圃率为75.08%~76.92%和56.76%~58.82%;短穗嫩度以红梗和半红半绿梗为宜,其成活率、出圃率分别为74.21%~76.43%、57.51%~60.74%,分别较绿梗和麻梗高4.37%~32.01%、13.10%~28.12%;短穗粗度以中粗最佳,成活率为76.55%~76.77%,出圃率为58.41%~59.69%;高密度扦插(行距×株距=6.7 cm×0.8 cm,825万株/hm2)的合格苗出圃数为437.99万~451.91万株/hm2,较中等密度和常规密度高出54.13%~104.70%;不同品种短穗的发根能力、茶苗生长势及成活率也有一定差异。
茶树; 扦插时间; 密度; 短穗嫩度; 短穗粗度; 品种; 川西茶区
茶树良种繁育是加快良种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1-2]。由于短穗扦插具有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发根成苗快、繁殖系数较高等特点,目前茶苗繁育普遍采用短穗扦插技术。而常规茶树短穗扦插技术,育苗周期为8~13个月,中小叶种的短穗扦插密度一般为225万~300万株/hm2,茶苗出圃数为180万~225万株/hm2[3-4]。前人关于茶树短穗扦插的研究报道很多,梁月荣等[5-6]进行了茶树插穗发根的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及茶树扦插苗的生产模式分析,杨亚军等[7]研究了茶树扦插密度的生物学效应,何哲[8]研究了提高茶树短穗扦插茶苗成活率的技术,李传忠[9]进行了不同插穗扦插茶苗质量差异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短穗扦插技术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川西茶区是四川省主要茶苗的繁育基地,其中雅安市名山区拥有育苗专业合作社40多家,年繁育良种茶苗10亿株以上。为提高茶苗出圃率、苗木质量和育苗效益,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茶树育种团队和名山区茅河乡香水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生产应用,结合川西茶区的气候特点,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高密高效茶树短穗扦插技术[10]:通过使用旋耕机整地,用沼渣液抽排运输机喷施沼气液;适当增加苗床宽度,缩小畦沟宽度;提高短穗扦插密度至750万~900万株/hm2;加强苗圃遮阴和培肥管理,运用修剪技术来促进茶苗增粗,以此实现多出苗,出壮苗。运用该技术进行扦插和管理,茶苗的出圃率及育苗效益均可提高1倍以上。该技术目前在川西茶区广泛推广,近几年来已繁育茶苗40多亿株,但有关该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探讨了川西茶区高密度短穗扦插条件下,不同扦插时间、扦插密度、穗条粗度和嫩度以及茶树品种对茶苗生长势、质量和出圃率的影响,旨在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供试材料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茅河乡,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温润气候区,海拔700 m,年降雨量约1 700 mm,常年相对湿度为75%~80%,年均日照时数980~1 000 h,年均气温14.0 ℃,1月平均气温6.0 ℃,7月平均气温25.0 ℃,年均无霜期298 d[11]。土壤为酸性红黄壤,肥力中等偏上。
供试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川农黄芽早、中茶302、中茶108和福选9号,树龄为7年生。在各个供试茶树品种的母本园中,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茶树留养穗条,并剪取短穗作试验材料。每个处理剪取10 000个插穗,重复3次,扦插密度为825万株/hm2,于2013年8月20日按照高密高效扦插技术[10]进行扦插和苗圃管理。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扦插时间对比试验 以名山白毫(A1)、福鼎大白茶(A2)粗度一致的短穗为材料,分别在2013年8月20日(B1)、9月20日(B2)和10月20日(B3)进行扦插,即设置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的插穗数量、重复次数、扦插密度以及扦插技术和苗圃管理同1.1。在扦插当年11月、次年3月、6月和9月每处理随机取样50株观测插穗发根数及根干质量;次年9月,茶苗成熟起苗时,每处理随机取150株茶苗,观测其苗高、茶苗直径、着叶数、全株鲜质量,计算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出圃数。成活率=成活数/取苗数×100%;合格率=合格苗数/取苗数×100%;出圃数=扦插总数×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成活率×合格率×100%。
1.2.2 不同嫩度、粗度短穗对比试验 茶树穗条自下而上木质化程度和嫩度不同,按成熟度依次分为麻梗(C1)、红梗(C2)、半红半绿梗(C3)、绿梗(C4),以名山白毫(A1)、福鼎大白茶(A2)不同嫩度的短穗为材料,设置A1C1、A1C2、A1C3、A1C4、A2 C1、A2C2、A2C3、A2C4共8个处理;取上述2个品种粗梗(D1,直径6~7 mm)、中粗梗(D2,直径3~4 mm)、细梗(D3,直径1~2 mm)3种粗度的短穗,即设置A1D1、A1D2、A1D3、A2D1、A2D2、A2D3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的扦插时间、插穗数量、重复次数、扦插密度、扦插技术和苗圃管理同1.1。次年9月茶苗成熟起苗时,每处理随机取150株茶苗,观测其苗高、茶苗直径、着叶数、发根数、全株鲜质量、根干质量等,计算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出圃数。
1.2.3 不同扦插密度对比试验 以名山白毫(A1)、 福鼎大白茶(A2)嫩度、粗度均一致的短穗为材料,分别采用高密度(E1)、中密度(E2)、常规密度(E3) 3种扦插密度,其中高密度为行距×株距=6.7 cm×0.8 cm,每公顷扦插短穗825万株;中密度为行距×株距=8.0 cm×1.0 cm,每公顷扦插短穗450万株;常规密度为行距×株距=8.0 cm×1.25 cm,每公顷扦插短穗300万株,设置A1E1、A1E2、A1E3、A2E1、A2E2、A2E3共6个处理类型。各处理的扦插时间、插穗数量、重复次数、扦插技术和苗圃管理同1.1。次年9月,茶苗成熟起苗时,每处理随机取150株茶苗,观测其苗高、茶苗直径、着叶数、发根数、全株鲜质量、根干质量等,计算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出圃数。
1.2.4 不同品种扦插对比试验 剪取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中茶108、川农黄芽早、中茶302和福选9号6个品种粗度、嫩度相同的短穗作为试验材料,各处理的扦插时间、插穗数量、重复次数、扦插技术和苗圃管理同1.1。次年9月,茶苗成熟起苗时,每处理随机取150株茶苗,观测其苗高、茶苗直径、着叶数、发根数、全株鲜质量、根干质量等,计算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出圃数。
1.3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Excel 2010、SPSS 21.0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1 不同扦插时间对短穗生根及茶苗生长势的影响
茶苗的发根数、根质量反映短穗的发根力及根系活力,苗高、直径、全株鲜质量、着叶数则是衡量苗木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小叶种茶苗出圃时要求高度达20 cm,主干直径达2 mm。因此,通过以上指标可评价短穗发根能力、茶苗生长势和苗木质量。
茶树扦插一般在春、夏、秋3季[12]。常规密度扦插条件下,宋志强等[13]认为,夏季扦插的适宜时间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秋季扦插则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均可,而吴淑平等[14]的研究则表明,9月上旬扦插最好。由表1可知,川西茶区高密度扦插条件下,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在8月、9月扦插的短穗在当年11月己生根,而10月扦插的短穗在次年3月后才开始生根。2个品种的茶苗发根数均以8月扦插的处理最多,10月扦插的处理最少,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至2014年9月起苗时,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8月扦插处理的茶苗发根数分别较9月扦插处理高23.47%、20.25%,较10月扦插处理高245.95%、257.41%。2个品种的茶苗根干质量在次年6月以前均以8月扦插处理根干质量最大,10月扦插处理最小,但起苗时则以9月扦插处理最大,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9月扦插处理茶苗根干质量分别较8月扦插处理高21.79%、2.53%,较10月扦插处理高106.52%、97.56%。
表1 不同扦插时间短穗的发根数、根干质量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由表2可知,在高密度扦插条件下,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茶苗的着叶数均为B2>B1>B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以9月扦插处理着叶数最多;茶苗直径则均为B1>B2>B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以8月扦插处理茶苗最粗壮,分别比10月扦插处理高78.88%和81.29%。名山白毫的苗高为B1>B2>B3,福鼎大白茶则为B2>B1>B3,其中名山白毫8月扦插处理(B1) 较10月扦插处理(B3)高168.60%,福鼎大白茶9月扦插处理(B2)较10月扦插处理(B3)高156.77%;名山白毫的茶苗全株鲜质量为B2>B1>B3,福鼎大白茶则为B1>B2>B3,差异均显著,其中名山白毫9月扦插处理(B2) 分别较8月、10月扦插处理(B1、B3)高39.43%、122.49%,福鼎大白茶8月扦插处理(B1)分别较9月、10月扦插处理(B2、B3)高22.66%、78.41%。可见,2个供试品种的茶苗以10月扦插的处理生长势最弱,苗木质量最差。
表2 不同扦插时间茶苗的生长势及苗木质量
从表2还可看出,2个供试品种8月、9月扦插的处理茶苗成活率为75.08%~76.92%,合格率为75.32%~77.87%,合格苗出圃率为56.76%~58.82%,合格苗出圃数达到467.65万~484.62万株/hm2,而10月扦插处理茶苗成活率均低于50%,合格率仅在20%左右,合格苗出圃数仅为68.80万~68.88万株/hm2,两品种8月扦插处理合格苗出圃数最多,比10月扦插处理高596.86%和604.39%。因此,从茶苗生长势、苗木质量和合格苗出圃数来看,高密度扦插条件下,扦插时间以 8月下旬最适宜,9月下旬次之,10月下旬不适宜扦插。这与吴淑平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
2.2 短穗嫩度及粗度对茶苗质量、成活率、出圃数的影响
2.2.1 短穗嫩度 骆耀平等[15]、陈富华等[16]认为,茶树短穗扦插应选择红色或黄绿色的穗条。由表3可知,采用不同嫩度的短穗进行扦插,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茶苗的生长势、苗木质量、成活率和出圃率均有明显差异。2个品种各处理茶苗的发根数均为C2>C1>C3>C4,以红梗处理的茶苗发根数最多,绿梗处理的发根数最少。名山白毫茶苗的根干质量为0.66~0.87 g,各处理表现为C1>C2>C3>C4,其中麻梗处理(C1)较绿梗处理(C4)高31.82%;福鼎大白茶茶苗的根干质量为0.57~0.85 g,各处理表现为C2>C3>C1>C4,其中红梗处理(C2)较绿梗(C4)高49.12%。名山白毫各处理茶苗的着叶数为C2>C3>C1>C4,福鼎大白茶则为C1>C3>C2>C4,均以绿梗处理(C4)茶苗着叶数最少。两品种各处理的茶苗直径均为C1>C2>C3>C4,其中,名山白毫和福鼎大白茶的麻梗处理(C1)茶苗直径分别较绿梗处理(C4)高71.05%和82.85%;同嫩度处理的名山白毫茶苗的直径较福鼎大白茶高2.45%~11.30%。两品种苗高均为C1>C3>C2>C4,其中,名山白毫和福鼎大白茶麻梗处理( C1)的茶苗分别较绿梗处理(C4)高16.08%和21.17%;同一嫩度处理名山白毫的茶高较福鼎大白茶高7.94%~18.84%。两品种的全株鲜质量均为C1>C2>C3>C4,其中名山白毫和福鼎大白茶的麻梗处理(C1)分别较绿梗处理(C4)高55.48%和42.20%。茶树枝条不同部位短穗的成苗能力存在极大差异[17]。根据叶延庠[18]的研究,枝条尖部绿色软枝插穗的成活率仅40%,绿色硬枝插穗的成活率为86.6%。由表3可知,本试验条件下,两供试品种的红梗和半红半绿梗处理的茶苗成活率为74.21%~76.43%,合格苗出圃率为57.51%~60.74%,出圃数达473.82万~500.44万株/hm2;红梗和半红半绿梗处理的茶苗成活率、出圃率较麻梗处理的分别高26.81%~32.01%、22.62%~28.12%,较绿梗处理分别高4.37%~7.85%、13.10%~17.57%。综上,红梗和半红半绿短穗的茶苗成活率、合格率和出圃率高,且苗木质量和生长势好;麻梗短穗的苗木质量较高,但成活率较低;而绿梗短穗的茶苗成活率、出圃率和生长势均较差。因此,高密度扦插条件下,以红梗和半红半绿梗作短穗扦插的效果最好。这一结果与曾浩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不同嫩度短穗茶苗的质量
2.2.2 短穗粗度 吴淑平等[14]认为,在短穗嫩度适宜的情况下,短穗的粗细对茶苗质量和成活率等均有影响。由表4可知,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不同粗度短穗所扦插的茶苗苗高、直径、发根数、根干质量、全株鲜质量5个生长势指标均表现为D1>D2>D3,其中,粗梗处理(D1)茶苗苗高分别较细梗处理(D3)高49.26%、19.99%,茶苗直径分别较细梗处理(D3)高12.29%、9.26%,以粗梗(D1)和中粗梗(D2)处理扦插的茶苗生长量最大,生长势最好,细梗(D3)处理的茶苗生长势较弱。且同一粗度短穗扦插的名山白毫茶苗直径较福鼎大白茶高7.47%~11.53%。这是因为较粗的插穗所含的营养物质较多,能较好地满足短穗早期生长的需求,具有生长优势[14]。
从表4还可以看出,两供试品种细梗处理的合格率、出圃率和出圃数为71.79%~72.88%、52.89%~52.93%和435.76万~436.09万株/hm2,分别比粗梗处理低5.97%~7.03%、7.11%~8.35%和7.11%~8.35%,比中粗梗处理低5.64%~6.51%、9.45%~11.33%和9.45%~11.33%,且中粗梗处理的成活率、出圃率和出圃数均高于粗梗和细梗处理,但合格率略低于粗梗处理。综上,粗梗短穗扦插的茶苗苗木质量和生长势最好,但成活率、出圃率和出圃数均低于中粗梗短穗扦插;而细梗短穗扦插的茶苗生长势最弱,且茶苗成活率、合格率和出圃率均最低。
表4 不同粗度短穗茶苗的质量
2.3 扦插密度对茶苗质量和成活率、出圃数的影响
常规扦插技术中,中小叶品种茶树扦插的行距一般为8~10 cm,株距为2 cm左右,扦插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20]。唐敏等[21]在重庆地区的研究表明,茶树短穗最适扦插行距×株距为6 cm×3 cm。由表5可知,3种不同扦插密度条件下,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茶苗苗高、直径、着叶数、发根数、根干质量5项生长势指标及茶苗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均表现为E3>E2>E1,即扦插短穗的生长势、出圃茶苗的质量与扦插密度呈负相关,且随扦插密度的增大,茶苗的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均随之下降。其中,高密度扦插处理的成活率分别比中密度和常规扦插处理低10.73%~12.22%和17.20%~17.99%,合格率分别较中密度和常规扦插处理低4.08%~4.32%和9.97%~14.56%,出圃率分别较中密度和常规扦插处理低14.38%~16.01%和25.47%~29.93%。但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2个品种高密度扦插处理的合格苗出圃数最高,分别为451.91万株/hm2和437.99万株/hm2,二者高密度扦插处理(E1)的合格苗出圃数分别比中等密度(E2)和常规密度(E3)高57.12%和104.70%、54.13%和92.00%。而杨阳等[22]在湖南地区的研究表明,当扦插行距×株距为8.0 cm×3.0 cm时,茶苗出圃数最高,为186.75万株/hm2,与之相比,本研究中2个品种高密度扦插处理的茶苗合格苗出圃数高出134.53%~141.99%。
表5 不同扦插密度茶苗的质量
2.4 茶树品种对扦插茶苗质量和成活率、出圃数的影响
张亚莲等[23]研究表明,茶树品种与扦插效果密切相关。由表6可知,高密度扦插条件下,不同品种短穗的生根能力及茶苗生长势存在一定差异。中茶108和名山白毫茶苗的苗高、着叶数、根干质量及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和出圃数均相对较高,表明这2个品种短穗的发根能力强,茶苗生长势旺,生长量大。而川农黄芽早、中茶302的苗高、直径、根干质量、成活率、出圃率、出圃数等均低于其他品种,表明这2个品种短穗的生根能力及茶苗生长势相对较弱。其中,中茶108的苗高较中茶302和川农黄芽早分别高35.78%和29.52%;名山白毫的茶苗直径较中茶302和川农黄芽早高22.03%和14.74%。各品种扦插茶苗的成活率、出圃率和出圃数均以中茶108品种最高,分别较中茶302高15.13%、15.24%和15.24%。
表6 不同扦插品种的茶苗生长势与苗木质量
高密扦插条件下,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8月扦插的茶苗生长势、苗木质量和合格苗出圃率均高于9月扦插茶苗,而10月扦插的茶苗各项指标均最差。陈炳环[24]、谢前途[25]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地区,夏插表现最优,秋插次之。这是由于8—9月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呼吸作用减弱,养分积累多,且降水量较丰富,插穗内相关酶类活性强,相关激素分泌丰富,促使短穗更易生根,茶苗长势更旺;而10月底气温和地温均较低,插穗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根均缓慢(本试验中10月扦插的短穗至次年3月均尚未发根),若遇上冻害,未愈合的愈伤组织易冻伤,且越冬成活率很低(本试验中10月底扦插的茶苗成活率仅约40%)。因此短穗扦插时间应以8—9月为宜。
关于不同成熟度茶苗短穗的扦插效果在国内外虽有研究,但结果不一[26]。本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扦插条件下,名山白毫及福鼎大白茶绿梗扦插处理的茶苗生长势较弱、成活率较低,半红半绿梗、红梗、麻梗扦插处理的生长势较强,但麻梗扦插处理的短穗成活率低,这与王世芳等[27]研究结果一致。主要原因是插穗过嫩,其水分含量较高,贮藏的营养物质少,且表皮抵御机械损伤及病虫害能力较差,不利于插穗生根和生长;而插穗过老,其木质化程度加深,不定根的伸展较困难,导致插穗死亡率也随之上升,且老的插穗分生组织的水解作用较合成作用占优势,所以插穗的成活率较低。因此,扦穗嫩度以半红半绿梗和红梗为宜。高密度扦插条件下,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的茶苗生长势及苗木质量均随短穗粗度的增加而增强,但粗梗处理的茶苗成活率略低于中粗梗。其原因是粗穗所含营养物质较多,能较好地满足插穗初期生长的需求[14],但插穗过粗会使其木质化程度加深而不利生根,成活率随之下降。因此,扦插短穗粗度以中粗为宜。
本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扦插条件下,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的茶苗生长势、苗木质量及成活率、合格率、出圃率均低于中密和常规密度处理,这是由于高密度扦插条件下,茶苗根系和地上部所占的营养空间过小,茶苗生长受到抑制。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度扦插处理的茶苗合格苗出圃数分别较中密度处理高54.13%~57.12%,较常规密度处理高92.00%~104.70%,其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在川西茶区,短穗扦插密度提高到825万株/hm2左右时,采用配套的高水平苗圃管理技术,如扦插初期适当提高遮阴(80%~90%),冬季至2月初揭开遮阳网,以利于短穗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苗高达到20 cm时,离地15 cm进行修剪,以控制茶苗徒增高,并使营养物质集中供应以利于茶苗增粗,同时有利于矮苗、弱苗的生长,应用以上这些管理技术,可使茶苗的合格苗出圃数比常规扦插提高1倍左右。本试验仅对茶树中小叶种的最适扦插密度进行了探讨,大叶种不同密扦插密度间的差异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方泽基[28]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发根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短穗扦插培育的茶苗成活率、出圃率受品种影响较大。本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扦插条件下,以中茶108和名山白毫的生长势及茶苗质量最好,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次之,川农黄芽早、中茶302相对较弱,且这些品种的短穗的发根能力也有一定差异。其原因主要是不同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生化成分和枝条再生能力差异大。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母叶中淀粉、非蛋白氮含量、母茎内碳氮比高,以及母叶内蛋白氮含量低的茶树品种,一般生根能力都较强[5],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吴淑平,吕立哲,蒋双丰.茶树扦插繁殖的原理及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10,32(7):13-14.
[2] 覃秀菊,林朝赐,陈新强.茶树扦插繁育与快速出圃新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224-226.
[3] 吴琼,王文杰,雷攀登,等.茶树短穗扦插技术研究进展[J].茶业通报,2012,34(4):162-165.
[4] 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 梁月荣,刘祖生,庄晚芳.茶树插穗发根的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J].茶叶科学,1985,5(1):19-28.
[6] 梁月荣,刘祖生,庄晚芳.茶树扦插苗生长模式分析[J].中国茶叶,1986(1):10-12.
[7] 杨亚军,应华军.茶树扦插密度的生物学效应与经济效益[J].茶叶科学,1993,13(1):21-26.
[8] 何哲.提高短穗扦插茶苗成活率的几点经验[J].茶叶通讯,2002(3):29-30.
[9] 李传忠.不同插穗扦插茶苗质量差异的研究[J].茶叶通讯,2006,33(3):19-20,25.
[10] 谢文钢,黄福涛,李万林,等.茶树短穗扦插育苗关键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3):34-36.
[11] 覃建雄,张培,陈兴.雅安地区避暑度假旅游生态环境条件与舒适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297-300.
[12] 王瑛,田宗宇,邱云华.鄂西南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现代园艺,2011(20):3-4,61.
[13] 宋志强,傅金根.茶树扦插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0,112.
[14] 吴淑平,吕立哲,郑杰,等.茶树短穗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0):34-37.
[15] 骆耀平,梁月荣,罗军武,等.茶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7-130.
[16] 陈富华,纳玉鲜.茶树良种短穗扦插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3(5):46-47.
[17] 严云刚,李后羿,吴君.提高茶树短穗扦插成活率的方法[J].蚕桑茶叶通讯,2014(3):33-34.
[18] 叶延庠.茶树短穗的成熟度及留叶量对发根和生长的影响[J].茶叶科学简报,1980(3):4-6.
[19] 曾浩,梁健梅,李艳梅,等.茶树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57,159.
[20] 杨阳.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茶叶通讯,2004(3):10-13.
[21] 唐敏,敬廷桃,翟秀明,等.两种茶树剪穗的扦插密度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4,8(19):22-24,45.
[22] 杨阳,赵洋,刘振.茶树短穗扦插不同品种与密度的效果比较[J].茶叶通讯,2008,35(4):5-9.
[23] 张亚莲,常硕其,傅海平,等.茶树品种、土壤营养和扦插效果的关系[J].茶叶通讯,2009,36(4):3-6.
[24] 陈炳环.茶树扦插时期的划分与选择[J].中国茶叶,1984(3):18-19.
[25] 谢前途.扦插时间对茶树夏季育苗效果的影响[J].中国茶叶,2009,31(8):24-25.
[26] 董丽娟,贺利雄.茶树插穗成熟度对扦插苗影响的观测[J].茶叶通讯,1991(4):28-31.
[27] 王世芳,李梅,李刚,等.茶树扦插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7(2):62.
[28] 方泽基.茶树良种特性及其扦插繁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6-27.
Analysis of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High Density and Efficient Cutting Technology in Western Sichuan Tea Area
LI Hui,NIE Congning,TANG Qian*,HUANG Liang,WANG Xinyu
(College of Horticultur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China)
To further improve the high density,efficient and short sprout cutting technology of western Sichuan tea area,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tting time,cutting density,short sprout tenderness and thickness,and tea varieties on tea seedling growth potential,quality and outplanting rate.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is experimental condition,the best cutting time was August to September,and the survival rate and outplanting rate were 75.08%—76.92% and 56.76%—58.82%,respectively.Red or red and green stem was advisable for short sprout tenderness,and their survival rate and outplanting rate were 74.21%—76.43% and 57.51%—60.74% respectively,4.37%—32.01% and 13.10%—28.12% higher compared with green stem and hemp stem.Short sprout with medium thickness was the best,survival rate and outplanting rate were 76.55%—76.77%,58.41%—59.69%.By high-density cutting(line width×plant spacing=6.7 cm×0.8 cm,825×104plants/ha),the number of qualified seedling was 437.99×104—451.91×104plants/ha,54.13%—104.70% higher than the medium density and conventional density.Using short sprou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the rooting ability,tea seedling growth potential and survival rate also had some differences.
tea tree; cutting time; density; short sprout tenderness; short sprout thickness; varieties; western Sichuan tea area
2015-10-27
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名山试验站资金项目
李 慧(1991-),女,四川眉山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茶树栽培与育种。E-mail:942701536@qq.com
*通讯作者:唐 茜(1963-),女,四川彭州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E-mail:tangqi2008@126.com
S571.1
A
1004-3268(2016)05-00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