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仙女圈”之谜

2016-07-23 06:06方陵生
晚报文萃 2016年4期
关键词:纳米比亚怪圈白蚁

方陵生

纳米比亚这片沙漠荒原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偏远荒野。那些在纳米比亚荒野探险中幸存归来的人,带回了一些扑朔迷离的故事:一望无际的广袤沙海,多个世纪前的古老沉船,还有被沙丘吞噬掉的“鬼城”,但最令人着迷的是神秘的“仙女圈”。当地传说“仙女圈”是上帝留下的神迹,也有的说它是地下神龙呼出气息留下的灼痕。在一些现代传说中,人们更多听到的是,“仙女圈”是外星人乘坐UFO来地球时的降落点。还有少数人认为,它们只不过是鸵鸟或羚羊的休憩之地。

美国昆虫学家沃特尔·钦克尔观察的那片沙滩上有一个明显的粉色圆圈。圈外绿草丛生,圈内寸草不生,对比之下,粉色怪圈十分引人注目。

长满野草的纳米比亚沙漠中,像这样寸草不生的神秘怪圈多达数百万个,如麻点般洒落在广袤的沙漠中。从空中俯视地面,这片沙漠景观看起来与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十分相似。当地人将这些怪圈称为“仙女圈”。怪圈的直径从2米到12米不等,形成一条横亘2000千米的狭长地带,从安哥拉经过纳米比亚一直延伸到南非。但是,没有人真正知道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对神秘“仙女圈”的成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从土地被辐射污染到被病原体、真菌感染,还有人猜测怪圈是被地球内部渗出的有害气体侵袭而导致形成的,还有人认为这里原是有毒大戟属植物生长的地方。据传说,曾有一队16人的沙漠旅人用这种植物的枯枝点燃篝火,导致全体死亡的可怕后果。“仙女圈”究竟是如何来的,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像大多数迷上了“仙女圈”研究人员一样,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昆虫学家沃尔特·钦克尔,最早是以一名旅行者的身份邂逅了“仙女圈”。2005年,他和妻子来到纳米比亚自然保护区参观,那里是“仙女圈”旅游热点区。当时有人问他,是否知道它们的成因。

钦克尔是一位研究蚁群的专家,于是不假思索地说这显然是白蚁造成的。他说:“每个人几乎从那个时刻认为与白蚁有关。”2007年,钦克尔夫妇重返旧地,并相信能在一星期内找到证据。通过对一些“仙女圈”进行了三天的挖掘考察,却没有发现一个白蚁窝,至此钦克尔意识到,最初设想的白蚁导致形成“仙女圈”的猜测需要重新思考了。

在最初的考察之后,钦克尔抽出时间多次重返纳米比亚,努力想要破解这个许多人都倍感兴趣的“仙女圈”之谜。但是每次野外考察都让他产生了更多的疑问。2009年,他在一些“仙女圈”内洒下一些营养物质,通过翻土或设置一些橡皮材料做成的障碍物等,从圈外到圈内,或者从圈内到圈外来改变“仙女圈”的土质和土壤环境,但所有这些实验都没能让“仙女圈”旧貌换新颜,“仙女圈”内依然光秃秃地寸草不生,而“仙女圈”外围的植物仍然继续旺盛生长。

虽然没有找到肯定的答案,却激发了钦克尔探索到底的决心。通过卫星图像和现场观察,他发现“仙女圈”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就是说,它们在沙漠中周而复始地“出现”和“消失”,平均生命周期长达41年。之后他和另外两位研究人员合作一起来破解这个谜,一位是南非开普敦大学的迈克尔·克拉默,另一位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尼克尔·巴杰。

2013年,克拉默和巴杰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式,模式显示降雨量多寡是形成“仙女圈”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仙女圈”最多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沙漠中最多沙、土壤营养最贫瘠的地方,这些地方每年降雨量只有50~100毫升。据此,克拉默、巴杰和钦克尔三人有了一个新的推测:“仙女圈”是生长在严酷环境下的植物生存竞争导致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之前的一些研究发现干旱年份会形成更多的“仙女圈”,而雨水较多的年份里,一些“仙女圈”会消失的原因。

植物争夺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竞争十分激烈,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弱者”的命运是死亡,将更多资源让给了它们周围更强壮的“邻居”,这就导致在旺盛生长的植物中,出现一些草木不生的光秃秃的怪圈。这些地方地表没有植物生长,地底下保存的水分和营养可为沿“仙女圈”周围的植物提供更多资源,令它们生长得更好。通常在最后一次降雨后,这些地下资源可保存8~11个月之久。

而且由于“仙女圈”里的地表面没有植物生长,表层沙土变得十分干燥,就像盖在水桶上的一个盖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尽管“仙女圈”内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种下去的植物种子却仍然无法扎根成活的原因。渐渐这种生长机制稳固下来,形成一种圈状结构,一种可令生存竞争最小化的结构。其实,植物生存竞争的这种模式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如尼日尔的“条状怪圈”、乍得的“点状怪圈”以及苏丹的“带状怪圈”等,所有这些奇特的怪圈现象无一例外都发生在干燥缺水的沙地与水分充足的草地或灌木林地相接的地方。

这是一个很说得通的解释。但要让那些对“仙女圈”感兴趣的铁杆粉丝们相信这个解释,仅靠计算机模式的模拟猜测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中许多人并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所设想的“仙女圈”成因的推测和解释。

(衍数摘自《大自然探索》2015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纳米比亚怪圈白蚁
麦田怪圈
77岁“蚁人”家中养10万多只白蚁
纳米比亚大挑战
纳米比亚小号手
残忍的白蚁
纳米比亚严查“酒后走路”
2015麦田怪圈(下)
2015麦田怪圈(中)
白蚁克星机器
奇特的麦田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