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
有多少人在年少的时候敏感又孤独,在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的时刻,你是不是也曾困惑、迷茫?探索世界的触角已经伸展开,而世界是冰冷的墙。你无处发泄自己的情感,你用自己的方式抗拒这个世界。你和世界对峙,和自己较劲。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把刀,直接又锋利地对抗世界。你不能安静地生活,你像一只困兽,无法突围。
“每一个问题少年一生中似乎都会经历一段用来想象自杀的日子,在近乎着魔的暴戾中完成由黑暗混沌到光明澄澈的穿越。”这样一段或长或短的时光,就是一段“断档”时光。
有一部影片就讲述了这样一段“断档”时光。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Girl, Interrupted》被很多影迷称为女版《飞跃疯人院》,由安吉丽娜·朱莉、薇诺娜·赖德联袂出演。朱莉还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奖的最佳女配角。
在豆瓣,这部电影获得了近2万人评出的8.3分。很多影迷说这部片子带给他终生受益的启示。它便是根据苏珊娜·凯森的自传体小说《冰箱里的灯》改编而成。
苏珊娜来自一个优越的中产家庭,父亲是普林斯顿学院的主管。十八岁的苏珊娜即将面临高考,巨大的压力迫使她怀疑自己是否真实的存在,于是,她吞下了50片阿司匹林。在与一位心理医生会面后,她被送往麦克林恩精神病院接受治疗。(麦克林恩精神病院很有名,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人罗伯特·洛威尔、音乐家雷·查尔斯等社会名人都曾被收住在这里。或许敏感的人更容易成为艺术家?)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苏珊娜记录了自己,还有病友乔治娜、波莉、莉萨、辛西娅、黛西的生活。
“我们这里的门有双重门锁;我们这里的窗户全都被钢丝网罩住;我们这里的厨房配备的是塑料的刀具,但平时都被锁起来,只在有护士从旁看管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使用;我们这里的浴室门从来不上锁。所有这些都只是中等安全监禁。最高安全监禁已然是另一个世界了。”
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在这里接受治疗,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这也是每个人青春期的故事,只是,她们成长的方式更激烈,或者,我们内在的那个“疯狂”的自己没有爆发。
苏珊娜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就好像处在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中转车站,是折断了但并未被拆散开来的灵魂。”
“在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有极不稳定的冲动型的心理行为模式……人生目标和职业选择……难以确定……”这难道不是对青春期的绝佳描述吗?情绪化、浮躁易变、爱赶时髦、不安全不牢靠。总之,让人无法忍受。
“长期经历这种不稳定的自我认知体验的人,往往觉得生活非常空虚而且枯燥乏味。”没错,我是长期觉得生活非常空虚而且枯燥乏味,那是因为我过的是一种这也不能干、那也受限制的生活。我的自我认知并没有不稳定。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非常了解。我知道自己跟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难以相处。
但是我的父母和老师不愿了解和承认我的自我认知。他们并不在意我的生活是不是受到了诸多限制。我的同班同学们都在忙着将梦想编织进自己的未来,他们有的要当律师,有的要做民族植物学家,还有的想成为一名佛教僧人。就连那些中规中矩、从不让生活出现偏差的无聊的笨蛋们,也在计划着自己的婚姻和下一代。我知道我的人生中是不会有这些东西的,因为这些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可是,难道这样就意味着我应该被剥夺一切吗?
在我们青春期里,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无法安然和自己相处。
在麦克林恩,这些女孩们眼睁睁注视着自己的灵魂从躁郁到平和的蜕变,最终找到与自己相处的方式。生活对她们来说似乎很艰难,需要不断告诫自己:忍受生活并不是随波逐流,不是麻木,给自己一些时间选择告别,并丢弃一些东西,然后继续前行。纵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要高歌向前。
漫长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寻找不断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循环过程。选择疯狂,只是为了更清醒地看到生命的本质。
这是一场自我战役。再坚持一下,黎明就要来临。你终将和世界和解。这不是世界尽头,一切终将过去。
冰箱里的灯
作者:[美]苏珊娜·凯森
译者:黄渭然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定价: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