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华奇石》

2016-07-23 08:15
中华奇石 2016年7期
关键词:收发室新刊石友

我与《中华奇石》结缘可以说是期盼中的巧遇,大概在2007年秋天,当时我还在高原新城格尔木工作,闲暇时间爱逛书市和玉石市场。有一天不由地走进了老石友尚师傅的石头店。尚师傅可能是当时这座小城最早玩奇石的人,那时他的小店也是格尔木市唯一的一家石馆,就在玉石市场门口的一间黑漆漆小屋里。一见到我他就操着浓重的河北口音一边招呼我进屋,一边给我指着茶几上放着的一本《中华奇石》,我眼睛一下亮了起来,房间似乎也明亮了许多,顿时拿起来爱不释手地不停地翻阅着,并寻根问底才打探到这本《中华奇石》是他在安徽一位石友那借来看的,是奇石圈里创刊的新杂志。

在当时“国字号”正规出版的观赏石类杂志并不多,偏远的格尔木能见到《中华奇石》很不容易,如果能买到那是更不容易的事。尚师傅借的这本杂志似乎点燃了我的渴望,所以,我跑邮局去书店,找遍了小城市所有卖书的地方,但都失望而归。于是,又去数百公里外的敦煌新华书店找也未能如愿。一直寻觅到2007年底,到北京出差时才费尽周折买到了。回到单位正巧是邮局征订新年杂志的日子,就义无反顾地征订了2008年全年的期刊。值得感慨的是若不是这次去老石友那串门和交流,哪知道能有这本好杂志呢?

在当时知道这本杂志的人很少,而征订这本杂志的人更少。每一期发行后,杂志一到单位收发室大家争相翻阅,期盼每一期的到来不仅成了我的心事,大家也跟着惦记起来。记得有一期迟迟没有收到,收发室的同志查记录找线索,先是刨根问底地到分发柜中、报纸杂志堆里翻找,又担心分发错了,到爱书群里去打听,还分头跑到市邮局找投递员问询,可能被哪位石痴或书圣提前“收藏”了,折腾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收到,同样,到处去求购也未能如愿。最终找敦煌观赏石协会的樊秘书长借阅了这一期复印后放到书柜里才算放下了这桩心事。

《中华奇石》我已连续征订九年,百期“卷宗”齐刷刷摆放着自家的书柜里,好似我的心宠,也好似我成为有“石”之士的见证。即便是过去的老刊,信手抱起一本,必然会从头看到底。特别是每当我收到一本新刊,翻阅、阅读等词汇可能都显得苍白了,手捧着带有油墨香的新刊一页一页地看,感到的是一种享受,用“品阅、赏阅”应该更合适。因为期刊中一幅幅奇石的精美图片,一桩桩石友的动人故事,一场场展会的热闹场景,一条条信息的石市导向,一个个地方的新发现的石种……这就是《中华奇石》的魅力所在!

《中华奇石》承载着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的优秀传统;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地域文化、赏石文化、收藏文化、国学文化的传承和变迁;展示着中华民族文明儒雅、赞美自然的情操和风尚;推动着中华民族国学思想、身心雅好、石商贸易、地学科普、文化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奇石浩若繁星、精品无限、生命无限,相信《中华奇石》的内涵无限,直到永远!写到这里,我对《中华奇石》的厚爱愈加浓厚,愿这份抑制不住真情传递给每一位,是石朋,更是刊友。

猜你喜欢
收发室新刊石友
本期石友通讯录
早饭吃了吗(外一首)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不知如何是好
新刊《康太和墓志》考释——兼论敦煌文书P.3885中的唐蕃之战
2021年新刊订阅开始啦!
论中国行政服务中心重塑的整体性路径
——由“收发室”到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性平台
《新刊古列女传》版本源流及陕图藏本递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