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派绘画的形式特征

2016-07-23 03:46:10李骏逸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关键词:卢梭亨利形式

李骏逸(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朴素派绘画的形式特征

李骏逸(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摘 要]朴素派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潮流中的一个绘画流派,富有个性,影响深远。其绘画在形式上表现出形的图式化、自然物象的变形、平面化以及具有表现性的色彩等几个特征,把握这些特征对于认识朴素派的艺术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朴素派;亨利·卢梭;形式;图式化

“朴素派”(Primitivism Art) 是西方现代绘画大潮中一支奇特的绘画流派。这一派创始人与代表是法国的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另外还有路易•维凡(Louis Vivin)、塞拉菲娜•露易丝(Seraphine Louis)、凯米尔•邦波瓦(Camille Bombois)、多明尼克•培洛涅(Dominique Peyronnet)等人。这些画家居住在当时的艺术中心法国,他们与周围热火朝天追求创新的艺术家不同,似乎显得更为“平和宁静”。这源于他们多数是以“业余者”的身份从事创作,故而又被人称为“星期日画家”。但恰是这些“业余画家”,却在潜移默化中对现代以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现代主义各流派逐渐衰落后,朴素派的影响反而进一步扩展到世界各地,在欧洲、美洲、亚洲都出现了新的继承者。朴素派的魅力核心在于他们所坚持的天真质朴的创作精神,这种精神转化为艺术语言时,就会生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而要了解朴素派绘画的价值,就要首先认识其艺术形式上的个性。朴素派绘画的形式特征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一、形的图式化

朴素派绘画的首要形式特征是形的图式化。图式化是对现实景象进行简约化理解与把握的一种方式。在成人眼中,世界充满了生存难题与文化的复杂性。而朴素派艺术家从单纯、童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时,往往剥去了现实中繁琐的问题,以朴素的心态去接近生活,如此,常常会将生活意象简化为单纯的图式。贡布里希(E. H. J. Gombrich)在《艺术与幻觉》中指出:“对于全世界的成人与儿童来说,正常的情况是依赖‘图式’,依赖一种所谓‘概念化艺术’。”[1]贡布里希认为,图式化艺术是艺术史中正常的、完善的历史现象,反之,西方写实艺术在艺术史上的高度发展更显得异常。朴素派艺术模仿原始艺术的绘画形式,也正显出其明显的图式特征。因为抽象、符号化的东西更便于记忆与表达,所以从儿童绘画到朴素派绘画以及整个西方现代绘画都善于将自然物象简化或抽象为象征符号及图式,用以示意性表达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朴素艺术家们创作中的这种图式化倾向比一般的现代艺术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而构成其首要的特征。

二、自然的变形

脱离真实物象,人为地表现主观意念和感受,使用夸张变形手法,是朴素派创作的又一大特征。变形是造型的一种手段,即将对象物质形态的正常结构、体积、比例、颜色等全部或局部地加以放大或缩小,增加或减少,或解体后重新组合。朴素派画家多数未经过专业学院式规矩的素描,准确的形体要求,客观的观察方式的训练,所以往往没有被“知识”的理性所局限。他们用本真的心意、原始的眼光,依靠直觉表现自己的主观意念,凭借着植根于生活、生命的“自我”思维方式进行绘画。当他们用浸润着无限情感的意识去创造“形”时,反而表现出天真、稚拙、简朴的绘画语言特色。这种对形的天生敏感把握,显示了朴素派艺术家无穷的想象力。比如凯米尔•邦波瓦钟爱丰满而厚重,具有实在体积感的人物,其《红衣主教》、《胖农妇》以及《女人体》等作品就是明显的代表。作品中人物的变形并非仅仅出于造型的需要,而是因为画家在长期艰苦劳作中发觉,只有壮硕的体魄才能经受住生活的重压,于是把这一力量引入自己的艺术,因此人物形象没有流于表面的体积感,而被充入了丰富的内涵。

图1 凯米尔·邦波瓦 《胖农妇》

图2 塞拉菲娜 《花卉》

三、平面化

朴素派绘画的平面化就是不着意去表现自然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而是将物象作为二维的平面形态去表现。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平面的视觉表达方式。西方艺术因受到古希腊“摹仿论”的影响,一直主张模拟自然,再现外在世界的艺术创作理念,从而强调运用透视法和写实技巧,在作品中创造出逼真的幻觉,构造出“视欺骗”的艺术效果。但是,平面化技巧作为一种主动地表现行为,是“取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更高级的直指本质的方法,不是把眼光局限于模仿现实的立体构成与光线效果。朴素派的朴素目光正在于剥除艺术视线中逻辑要素,画家在创作中对形象的平面化处理,虽然并未完全“有意而为之”,但这种发自内心的审美眼光,反而跳过了西方传统艺术模拟自然的局限,与现代派艺术达成了精神上的契合,从而更具感染力。朴素派绘画营造平面化效果的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1.以线造型

“线”是最简便、最直接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自古以来,“线”在绘画艺术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画家追求单纯与抽象表现的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不过朴素派画家用“线”来表达情绪是有其特定意味的。他们喜欢使用或厚重粗犷,或稚拙可爱的线,而不是流畅圆滑的线。从其用线轨迹中,就可见他们埋首用心的虔诚态度。南斯拉夫画家米尔科•维留斯(Mirko Virius)的《受惊的马》和伊凡•拉可维奇(Ivan Lacković Croata)的《荆棘》中的线的个性可以算得上迟涩严谨,而亨利•卢梭在《自画像》中用多重单线的交织组合来形成粗厚的形象感。这些对线的重视以及特殊的表达技巧都显出朴素派独特审美个性。

2.形的平面化

(1)剪影法:指用外部轮廓来表现物象,产生平面效果。这一手法类似于希腊瓶画、剪纸、皮影等艺术,利用规整的外形轮廓线,也就是“勾边”,不太注重细节和微小变化以及内部结构,因此所呈现出的性情,给人不无“大气”的印象。上面布兰克•巴哈内克的两幅作品中的女音乐家,身着鲜红长裙,头和手被有意缩小,纤细优美,外轮廓规整却又富于变化。其中大提琴、钢琴的处理也是如此,安静优雅的氛围,令人感受的是和缓柔情的乐曲浸在耳边。

(2)平面排列法:是将立体物左右横向排列,或把物体的不同平面平列在一个面上,如同把物象压成平面标本一样。如把动物的腿、家具的腿、植物的枝叶等左右平列在一条线上或一个平面上。比如在亨利•卢梭的作品《共和的贡献》中,人物都排列在一起,秩序井然,像浮雕一样庄严肃穆,与要表现的各国领导商议共和大事的严肃性非常吻合。

3.独特的观察方式

(1)鸟瞰式:视点在同一高度居高临下,物象各自散落,互不遮挡。洛伦慈•普拉多的《种植园》就是如此。

(2)水平式:把前后层次沿水平方向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层层排列,形成整齐明确的水平带。这种视角正是南斯拉夫画家伊凡•拉普仁(Ivan Rabuzin)的特色之一。在其作品中,要么是大地、树林、远山、天空,要么是花朵、草丛、山坡、房屋、白云等等都是层层递进的,在平静中有着微波的变化。画家仿佛要从这种富有韵律而又宁静优美的动势中得到乐趣。

(3)开放式:将物象由中心向外开放排列,使物象在画面上呈上下左右各种方位。

(4)混合空间:根据主观意念将不同视点的物象组织在一个画面里。

四、表现性的色彩

朴素派绘画的色彩有着无法言说的魅力,充满美妙的梦幻色彩,似乎要引领人走进另一个世界,这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朴素派的作品无论是颜色对比鲜艳明丽,还是表现灰暗忧郁,都带有一种深沉的诗意。当然其中还是以热烈的、高纯度、高强度的色彩感觉偏多。其色彩具有表现性特征:即排除光影对物象色彩的影响,不凸显物象体积感,着重物象间的色彩组合,使绘画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在朴素派绘画中,用色彩平涂画法表现物象与用平面化手法表现物象是一致的。平面画法排除了条件色对物象的影响,把色彩看成是一种造型符号,多是用色彩勾画物象轮廓或用色块平涂。平面画法用色时既可以以固有色为依据,也可以改变固有色,还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变色,一切都从画面色彩表现的需要而进行选择。平面画法不等于用物象固有色平涂,它同样可以反映自然界丰富的色彩现象,在用色方面有很大自由。同时这一方法还可以根据作者的情感和爱好去自由运用和表达。因此,它在色彩运用的观念上不同于写实色彩之处正是强调一切服从于色彩组合。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这与社会和个性因素有关。朴素派画家也有与其心象联结的色彩观念。他们不受任何规律和传统束缚,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内在情绪,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象。比如南斯拉夫画家依凡•吉纳里克(Ivan Generalic)的《乡村》,画面中女孩的红裙与大片的绿地,远处屋顶的橙色与天空的蓝等都形成互补的对比色。其中黄,棕,白等纯色的运用,恰好使有趣的情节——驱赶上树的公鸡,更加出彩,给人一种眩目神秘之感,惊讶于画家的奇特想象。法国女画家塞拉菲娜最常见的花卉题材作品,往往用色大胆,鲜艳欲滴,动人心魄,殷红深沉似血,明黄质朴浓烈,蓝紫诡异如暗夜,鲜活灵动,仿佛盛开在纷扰尘世的一朵朵天外之花。

图3 伊凡·拉普仁(Ivan Rabuzin) 《田野》

图4 依凡·吉纳里克(Ivan Generalic)的《乡村》

总体而言,朴素派画家是在天真朴素的创作心态下,将传统的追求纵深、模拟现实的绘画,还原为最简朴的平面表达,无论是图式化,还是平面化,自然的变形都增强色彩的表现力,都是一种对绘画原始朴素精神的回归,正因如此,这些作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艺术与幻觉——绘画再现的心理研究[M].周彦,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46.

(责任编辑:梁 田)

①Primitivism的英语语义有原始的、太古的、朴素的、史前的之意。现代汉语对其译名也非常多样,如“原始主义”、“原始派“、“素人艺术”、“粗原艺术”、“稚拙派”、“稚拙艺术”、“质朴艺术”等。笔者认为,“朴素精神”是“朴素派”艺术中最核心的精神指向,所以本文采用“朴素派”这一译名。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6)02-0157-03

收稿日期:2015-12-04

作者简介:李骏逸(1984-),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墨写意。

猜你喜欢
卢梭亨利形式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找找看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大公鸡亨利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