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娟,杨本香,陈开平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射阳224314)
机插粳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卢丽娟,杨本香,陈开平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射阳224314)
摘要:总结了江苏农垦新洋农场的机插粳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大壮秧、整地、栽插、配方施肥、水浆管理、强化抗逆栽培与实施化控等,为此后机插粳稻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机插粳稻;高产;栽培技术
2015年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种植水稻3 889.74 hm2(不包括外包制种稻),实收总产为4 125.92万kg,平均产量707.50 kg/667m2,较2014年的产量583.95 kg/667m2增产21.16%,创历史最高。本文主要总结大面积机插粳稻产量超过700 kg/667m2的主要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为今后机插粳稻生产提供指导。
12015年机插粳稻高产栽培主要特点
1.1品种布局好
以优质稻生产和种子生产为重点,优化品种布局,进一步提高效益。增加优质稻种植面积,积极拓展定单种植,强调品种的多样化,以适应种子生产。该场最终生产水稻种子1 000万kg,优质稻超2 000万kg,特别在2015年粮价下跌的情况下,为高产高效提供了保证。2015年优质稻以武育粳3号和99-25为主,比例由2014年的40%调整到2015年的52%,种子生产近1 334 hm2,其中华瑞稻、金粳787、津稻263等品种产量及效益优势明显。
1.2秧龄大苗壮
水稻落谷到移栽,秧龄在25~30 d,移栽叶龄4叶1心,小秧绿叶数在3叶以上,株高12~15cm,秧苗素质较好。
1.3技术革新快
1.3.125cm行距机插。从2012年引进25cm行距机插后,经过不断的试验示范,2015年新洋分公司的25cm行距机插面积达1 667.5 hm2。25cm行距的田间成苗率明显提高,缺穴率明显下降。据调查,25cm行距比30cm行距的成苗率提高1%以上,缺穴率下降0.4%~1.3%。
1.3.2旱整水栽技术的推广。2015年分公司推广旱整水栽面积1 607.47 hm2,该项技术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从而提高了整田质量和效率,同时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有效地缓解了季节矛盾,加快了栽插进度。经过田间调查,旱整田的秧苗返青活棵快,栽后3~4 d就见新根生长,一般7~10 d可见新生分蘖的发生,而水整田的秧苗栽后5 d左右见新根生长,见分蘖在12 d左右。收割前调查,旱整田水稻根系活力强、分布广、抗倒能力强,且成穗数高,比水整田高1万/667m2左右,每穗总粒数增加0.5粒,结实率提高0.5%。收割后的旱整田比同期的水整田土壤疏松干爽,便于秋种。
1.4基本苗栽足
机插秧有效分蘖期栽后25~30 d,有效分蘖叶片数3~4叶。栽足基本苗是争足穗的前提。2015年水稻栽插的特点:第一,栽足667m2穴数,30cm行距栽插密度不少于2万穴/667m2,25cm行距栽插密度不少于2.2万穴/667m2;第二,栽足基本苗,基本苗9万~11万/667m2。2015当年进一步加大了7寸盘的推广面积,推广面积达1 667.5hm2,有效地提高了中晚期栽插田块的基本苗,充分利用了生长空间和温光资源,有效地保证了成穗数,提高了结实率,确保了产量的提高。
1.5水稻长势旺
2015年水稻长势整体较好。栽后秧苗的成秧率比较高,90%的面积成秧率达90%以上。高峰苗30万~35万,群体适中,株高95~100cm,比2014年矮1~5cm,生长量略低于2014年,原因在于6月下旬和7月中旬低温寡照,光合积累少,从而减缓水稻生长。但在8、9月份有利的温光条件下,破口抽穗进程与2014年相当且略偏快,光合积累多,结实率提高2%~7%,千粒质量增加1.81~3.19 g,为2015年水稻大面积的高产丰收提供了保证。
1.6产量结构佳
2015年产量结构整体表现为“三高一平一低”(表1),即结实率比去年高2%~7%,千粒质量比去年高1.81~3.19 g,穗数比去年减少0.6万~1.7万/667m2,每穗总粒数与去年差不多,产量比去年高123.55 kg/667m2,增产21.16%。
表1 2015年与2014年水稻主体品种产量结构比较
22015年机插粳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要点
2.1引进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对新引进的品种通过农科所大面积示范种植,把产量表现突出、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病好的品种在分公司进行推广种植,并采取配套的栽培措施,做到真正的优质高产高效。
2.2合理布局
常规机插粳稻以选择中熟中粳品种为主,围绕优质、高产进行种子和订单生产,早中晚合理搭配,保证周年增产增效。早栽品种以镇稻99为主体;种子生产以大华公司所需品种为主体,如淮稻系列、武运粳系列、连粳系列等;订单生产以优质稻99-25、武育粳3号为主体。
2.3培育大壮秧
2015年在使用“育秧绿” 专用肥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播量、提高秧板制作标准、采取旱育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秧苗素质,培育了大壮秧。
2.3.1严格控制落谷量。严格控制9寸盘(28cm×58cm)干种120 g左右,苗控制在3 200~3 500棵,7寸盘(23cm×58cm)干种100 g左右,苗控制在2 700~2 900棵。
2.3.2使用“育秧绿”育秧。全部采用“育秧绿”,促进秧苗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成秧率。吸取了2014年壮秧剂没拌匀、秧苗形成高低苗的教训,2015年把“育秧绿”和床底肥一起拌到营养土的底土里,大大改善了高低苗的情况。育秧绿、床底肥、营养土质量比为1∶1∶200。
2.3.3增加秧盘数量。插秧时增加秧块取秧面积,减少植伤,提高成秧率。一般每667m2大田备足7寸硬盘50个或9寸硬盘40个。
2.3.4秧板制作。严格规范秧板的制作标准,提高秧板制作质量,做到秧板“实、平、光、直”,沟系畅通利于排水。
2.3.5秧田管理。培育大壮苗移栽,秧龄在25~30 d左右,移栽叶龄4叶1心,小秧绿叶数在3叶以上,株高12~15cm,秧苗素质明显好于往年。秧田管理以湿润为主,采取旱育管理,保持钵土湿润不发白,秧苗不卷叶,含水又透气,促进根系生长[1]。为防止晴天中午高温秧苗卷叶、床土过干,可在上午9:00左右灌跑马水,下午3:00后及时排出,除施肥外,不建水层。大田上白茬水时严禁出现串水现象,以免造成秧池长时间淹水。
2.4实行机械整地与旱整水栽
2.4.1提高整地质量和效率。精整、细整,提高整田质量和效率。2015年在水田平整上,一律采用74 kW以上的折叠式水田打浆机,这样整田平整度明显好于往年。采用水田刮平机整田,力求精、平、细,同时缩短了整田到栽插的时间,确保沉淀2 d以上,为栽插按时结束提供了保障。
2.4.2推广旱整水栽技术。大力推广旱整水栽技术,分公司引进了联合整地机5台,通过对水田旱整机械的更新和改进,减少机械作业次数,大大提高了水田旱整的整田质量和效率,基本苗栽得足,人工补秧量大大减少。2015年分公司推广了旱整面积1 607.47 hm2,有效地缓解了季节矛盾。旱整水栽的作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耕翻→施肥→大功率正反旋旱整机开沟作畦→筑埂→上水→栽插→化除,对田块的平整度要求比较高;另一种是耕翻→联合整地机整地→上水→水田刮平机刮平→上水→施肥→化除→栽插,这种旱整方式对田块的平整度要求较小,更为实用。
2.5提高栽插质量
围绕栽足基本苗的原则来抓好栽插质量。1)保证栽插密度,30cm行距栽插密度不少于2万穴/667m2,25cm行距栽插密度不少于2.2万穴/667m2; 2)控制栽插深度在2~3cm,以不漂秧为原则,但旱整水栽田栽插深度应控制在3~4cm为宜; 3)缺穴率控制在3%以内; 4)减少单株率,提高栽插均匀度,力争为足穗打好基础。
2.6科学设定投肥比例
在2014年的基础上,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要求,结合分公司实际,完善了水稻的施肥方法,统一了施肥配方及施肥时间,一是减氮增磷补钾;二是基肥中增施二铵,穗肥中普施复合肥,改变了以往只施氮肥的施肥模式,提高了磷、钾肥的比例;三是第1遍施肥时间在栽后5~7 d,要求20 d内施好3遍分蘖肥,提高田间氮浓度,提早分蘖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量;四是穗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喷肥2~3次,要求一般田块每667m2尿素控制在50 kg左右,二铵10 kg,三元复合肥10 kg。
2.7搞好水浆管理
2.7.1水稻生长前期。加强活棵分蘖期肥水管理,坚持浅水活棵、薄水分蘖、干湿交替,努力提高成秧率及低位分蘖的比例[2]。
2.7.2水稻生长中期。在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苗时开始搁田,采用“晾、晒、搁”技术,以搁田防倒为中心,协调好施肥、打药与搁田的关系,逐步实现在拔节前清水硬板的要求,达到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的目标。
2.7.3水稻生长后期。在水稻中后期的水层管理上,除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外,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保证穗分化期土、水、气协调,提高长穗结实期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功能,提高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3-4]。
2.7.4科学制定断水时间。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大麦茬水稻断水时间在9月底,小麦茬水稻断水时间最晚在10月5日,断水后要加大对放水质量和排水口标准的检查力度,确保排水效果,保证秋种的播种质量。
2.8改进化除方式
由过去的带水化除改为湿润化除。即不论在栽前还是栽后,化除时田间没有明显水层,化除后1~2 d复水并保水48 h。湿润化除效果比较好,解决了难保水田块的化除问题。
2.9及时有效的病虫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关键在“及时”二字,即认真做好病虫调查和测报工作,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期发布病虫情报,保证病虫防治的适时性和有效性。在病害上主要抓住恶苗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以及突发病害的防治;在虫害上主要抓住稻飞虱、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以及突发虫害的防治。
2.10结合化控强化抗逆栽培
为了提高武育粳3号、糯稻99-25、大华香糯等易倒品种及穗数超过25万/667m2的条田的抗倒伏能力,在拔节前后使用一遍矮壮丰60~70 mL/667m2,在破口5%时用劲丰80~100 mL/667m2。同时重视水稻中后期的水层管理,干干湿湿,以干为主,以保证根系的活力[5],同时也可避免在后期狂风暴雨情况下发生大面积倒伏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郭敏,李俊.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11):95.
[2]孙春梅,陈宗明,杨彩云,等.机插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381-382.
[3]刘家明,姜文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4(5):7.
[4]吴春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9):67.
[5]张宏.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71-272.
收稿日期:2016-02-03
作者简介:卢丽娟(1988—),女,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工作。E-mail:897690147@qq.com 。
中图分类号:S511.2+2;S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486-20160146
网络出版时间:2016-04-28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0428.112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