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衔接的研究

2016-07-23 06:10:12刘子贵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刘子贵



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衔接的研究

□刘子贵

【摘要】文章分析研究了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目标和具体方案,尤其是在实训室建设上提出了具体建议,对相关专业中高职校内实训室的错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共享课程;市场营销策划;教学模式

目前,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制的衔接度不高,出现了实训室的重复性建设和实训设备的错位建设不明显等现象,导致资金浪费严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涉及的技术领域较为宽泛且实训室建设投入资金大,若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明确且有效衔接,将会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的阻力和负担。科学合理地规划中、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是减轻学校资金压力、按需培养专业人才的最佳途径。

一、成立中、高职衔接工作委员会

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中职高职学校领导和机电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工作委员会,负责整合中、高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校、政、行、企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二、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结果,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适应机电行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一线需求,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机械测绘、机械加工、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相对而言,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能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操作等一线工作,且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

三、中、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1.成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要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设置,坚持工学结合,实现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注重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尽量与企业生产接轨,使学生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2.成为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实训基地要做到职业技能训练与国家资格证书认证接轨,学生毕业时,除了取得学历证书外,还能通过在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获得本专业至少一个对应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同时,也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机电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使他们能够承担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焊工、维修电工和数控机床维修工等工种初、中、高级工的鉴定任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3.成为中高职师资培训场所

实训基地除了具有学生培养和技能鉴定功能外,还应在功能设计和设备配置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满足教师进修培训需求,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试验基地和专业水平提升的培养基地。

4.成为产学结合、对企业展开生产及技术服务场所

实训基地的场地设计和设备配置应注重生产性,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和技术服务。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能够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品加工、产品测试、新产品推广和产品研发服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和产学密切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实训基地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和产学结合。

表2 专业(技能)方向实训室(车间)建设方案

四、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由于机电一体化融合了多种技术,为了降低学习难度,中职应以设备安装与维修为主要学习内容,这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高职则以机电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据。

1.专业基础实训室(车间)建设

在中职阶段,专业基础平台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注重实用性,如机械制图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机械基础与钳工技能、机械焊接技术与技能和机械拆装工艺与技能等。升入高职后可增加专业基础课程,拓宽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增加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公差与测量技术等课程。

表3 专业核心技术实训室(车间)建设方案

2.专业(技能)方向实训室(车间)建设

在中职阶段,以设备安装与维修作为学习的载体来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因此,专业技能可分为三个专业(技能)方向模块: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自动生产线安装与维修、数控机床安装与维修。在高职阶段可继续深化以上三个专业(技能)方向,也可考虑增加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专业(技能)方向模块。根据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与取舍教学内容,做好与中职教学内容的衔接、深化与提升,重点考虑职业资格证书中级与高级的衔接。

3.专业核心技术实训室(车间)建设

根据专业(技能)方向模块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提炼能反映专业特性的技术,以此为基础来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共5门:继电器控制系统安装与维修、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维修、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维修、机电安装工艺与技能、机械维修工艺与技能。在高职阶段可继续深化5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做好与中职教学内容的衔接、深化与提升。同时,要考虑专业核心课的扩展和延伸,例如,增加机电设备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核心课程,提升本专业的基本技术、方法和综合职业能力。

加强中、高职衔接,明确各自不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尽量避免同类型、同层次设备的重复购置,实训室的设置与建设要尽量错位,这样才能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充分实现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杨家坤.加强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西部大开发,2013,(3):64.

[2]牛君彦.关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24-127.

(编辑:郝婵)

【基金项目】中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1-0068-03

作者简介:刘子贵,硕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40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