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 杨颖
玉溪市发展庄园旅游的可行性分析①
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杨颖
摘 要:在大力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背景下,玉溪农业庄园的建设为庄园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庄园旅游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从政策资金、农庄品牌、农庄文化、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玉溪的庄园旅游才具有市场前景和市场吸引力。
关键词:农业庄园 旅游开发 可行性
现代农业庄园是庄园经济推动下的农旅产业融合新业态,也是实现“农旅双赢”的新途径。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讲,发展庄园旅游,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能够完美地将农业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地拓展庄园的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副产品加工、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庄园地产等综合性功能。庄园旅游既能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也能实现“以旅强农”和农旅协同发展的目标;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讲,通过发展庄园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农产品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发展,促使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而且还能有效缓解农业发展资金的供求矛盾,并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最终达到“以农促旅”的目标。因此,发展庄园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玉溪四季如春,热量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属于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农业资源富有多样性和鲜明的高原区域特色。近年来,玉溪市紧紧围绕云南重要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玉溪种植养殖业步入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轨道,创建了烤烟、畜牧、蔬菜、花卉、林果和生物制药等一批具有玉溪特色的优势农业品牌,特色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底,蔬菜产业已成为玉溪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种植蔬菜114.2万亩,产值跃居全市种植业榜首;以柑桔、火龙果、蓝莓、芒果、李子等为主的鲜食水果种植面积达到47.7万亩;花卉面积达到7万亩左右,是全省花卉生产的高标准示范区,花卉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以三七、龙胆草、芦荟、除虫菊、露水草、砂仁、重楼、党参等为主的34个生物药原料品种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芦荟、除虫菊成为亚州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示范基地。丰富的农业资源,高原特色的农业产业基础为玉溪发展庄园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充分的物质保证。
2.2农庄建设基础稳固,旅游开发初见成效
2011年以来,以玉溪庄园作为庄园经济的先行者,玉溪整合自然资源,依托各县区的产业优势、地域特点和政策扶持等条件,率先在全省发展起现代庄园经济,走上了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庄园经济成为玉溪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独特亮点和重要支撑。到目前为止,玉溪已有50余家企业启动发展了涵盖农业、林业、养殖业等多种类型的农业庄园。其中以褚橙庄园、玉溪庄园、猫哆哩庄园等为代表的省级精品农业庄园有11家,以新平桔荔庄园和澄江蓝茜蓝莓庄园等为代表的25家,农业庄园成为市级现代农业庄园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庄园建设基础稳固。在已建成的农业庄园中,部分农业庄园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积极进行了旅游开发的探索和尝试。2014年11月,褚橙庄园正式开门迎客。游客可在庄园中进行观光、餐饮、住宿和会议等活动,庄园旅游效益开始凸显。澄江荷藕庄园的380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入股,广泛种植荷花和养殖鱼类。庄园除了进行“荷”产品加工外,还开发了观光、餐饮、娱乐等旅游项目,再加上外围的抚仙湖休闲度假旅游,农庄旅游开发初见成效,荷藕庄园成为玉溪庄园经济发挥综合效应的一面镜子。
2.3生态环境良好,农业主题鲜明
玉溪农业庄园大多位于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庄园秉承“绿色、环保、有机”的宗旨建设和管理,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状态,田园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如今的玉溪,农业庄园所在之处,村美民富,已成为现实,是较为理想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地。全市各县区在发展农业庄园的同时,依托气候特征和特色农业资源进行农庄建设,形成了一批农业主题鲜明、特色迥异的农业庄园,具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如新平琴淮酒庄传承的是健康与养生并重的民族酒文化,猫哆哩庄园和红河谷西柚庄园主打的是热带河谷特色林果种植;通海玫瑰花庄园、大树村蔬菜庄园以蔬菜和花卉种植享誉国内外;峨山的高香茶文化庄园、竹海庄园,突出的是当地的彝文化、茶文化和竹文化;易门县主打菌文化,推出易门野生食用菌采集庄园等。
2.4市场支撑有力,区位优势明显
当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百姓大众化、常态化的消费需求。农业庄园凭借其生态环境、乡村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满足了人们日常休闲、回归田园的愿望。另一方面,“五一”、“清明”、“端午”和双休日等节假日使近郊的农业庄园成为游客的首选,农业庄园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契机。再者,玉溪本地、昆明等近距离的旅游市场交通便利,出游能力较强,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发达的经济水平,为玉溪农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消费潜力。从区位上看,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理区位优越。昆曼高速公路、泛亚铁路东线和中线等区域性的国际大通道在玉溪交汇,昆玉磨、石红和呈澄等高速公路过境,昆玉城际轻轨即将通车。布局合理、内通外畅、通边达省的综合交通网络将会极大地推进玉溪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和泛亚国际大通道体系,玉溪的区位优势愈发明显。与此同时,良好的交通通达性和可进入性必然带来巨大的客流,玉溪的旅游产业可借势而上,抓住机遇。可见,充足的客源、旺盛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将为玉溪农业庄园的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带来充足的旅游客源。
2.5政策扶持力度大,旅游开发意识和愿望强烈
201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云发〔2014〕11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云发〔2014〕19号)等政策,玉溪市委、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玉发〔2013〕11号)、《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实施意见》(玉发〔2014〕45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按照“有基地、有加工、有会所、有品牌、有市场、有文化”的六有标准建设农业庄园,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玉溪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和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使庄园旅游开发没有后顾之忧。在利好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庄园主们也找到了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的结合点,把准了市场脉搏,看到了庄园旅游的市场前景,对农庄旅游开发的积极性较高,具有强烈的旅游开发意识和愿望,也十分愿意对农庄旅游项目和产品进行投资建设,主观上对于玉溪市庄园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1缺乏科学定位和规划,旅游功能开发不足
由于大部分农庄最初是因为农业生产的目的而建的,后来由于农村土地政策的放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出于投资多元化和自身发展的考虑,在公众对休闲农业旅游高需求的前提下,农业庄园才开始在农业生产加工的基础上,融入旅游元素,发展庄园旅游。导致农业庄园的建设发展缺乏系统科学的旅游规划和论证,发展思路不清晰,规划定位模糊,旅游功能开发不足。在现有的农业庄园中,虽然部分农庄已经开始进行旅游接待,但是旅游活动仅限于采摘、观光、餐饮等基本层次,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相对单一和粗糙,参与性项目较少,缺乏创新设计,深度开发不够,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从而影响了庄园旅游发展的后劲。
3.2旅游景观特征不突出,旅游设施薄弱
在建设之初多数农庄没有充分考虑到景观设计和营造的重要性,更多的是出于生产和种植的目的,在可利用的土地上尽可能地实现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化,因此影响了农庄旅游景观的整体呈现。再加上农庄的种养规模不大,作物种类单一,不同的树木、瓜果、蔬菜、植被等营造的旅游景观季节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大部分农庄的旅游景观特征不突出,旅游景观的观光性和美感不足。另外,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全市的农业庄园已全部实现道路、水电和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连通,但是现有的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更多的餐饮、住宿、接待、娱乐和休闲等旅游接待设施还处于初期建设或是规划建设的过程之中,薄弱的旅游设施成为制约庄园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瓶颈因素。
3.3区域差异和地方特色不明显,庄园文化内涵不足
农业庄园虽因农业作物的不同而形成了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农业庄园,但是目前除了以玉溪庄园和凤窝庄园为代表的烟草科技文化独树一帜外,玉溪大部分的农业庄园均没有围绕农业主题去深入发掘庄园农业主题文化,尚未充分展示玉溪民风民俗,一味追求“大而全”的普通农产品,缺乏区域差异化和地方特色化,没有树立庄园“精品”的概念,没有培育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淳朴风情的农庄旅游产品,庄园文化内涵不足,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
3.4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
玉溪农庄旅游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市场宣传主要依靠散客的口碑传播,尚未形成合力以及时准确地扩大全市农业庄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庄旅游的发展。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农庄经营者中多数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经营管理人员,甚至是庄园主自己,他们缺乏对农庄进行经营管理的经验,经营管理欠科学。现有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于周围村寨,上岗前缺乏对旅游服务技能的培训,素质普遍不高,旅游接待服务质量较差,农业庄园缺乏人才市场竞争力。
4.1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快玉溪庄园旅游的发展,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是关键。一是深刻理解国家、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发展农业庄园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努力把农业庄园与新农村建设项目、乡村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结合起来,着力改善农业庄园的发展环境。二是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庄旅游的专项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投入。三是加大金融机构对农庄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发适合农庄的信贷产品,为农庄的发展保驾护航、创造条件,推动庄园旅游的发展。
4.2打造玉溪农庄的旅游品牌,强势营销庄园旅游
从开始规划建设之初,农业庄园就应该树立起品牌意识,寻求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景观、资源、体验、产品等方面形成较为突出的影响力,深层次挖掘旅游内涵,找准品牌定位,打造农庄旅游品牌,以品牌促生产,以品牌促销售,以品牌带动农庄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进行广泛地宣传营销,有效地扩大农庄的知名度。首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介进行宣传促销,利用作物成熟时节、地方节事活动等推广农庄产品。其次,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要改变目前的营销推广各自为营、一盘散沙的局面,将全市农庄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统一包装、集中整合,全面布局农庄的旅游营销推广工作,制定玉溪农业庄园的重点促销方案。各县区各庄园聚合发力,统一旅游形象、统一宣传口径、统一执行实施,采用整合传播方式来做营销农庄,最大程度地激活玉溪农庄旅游品牌营销的聚合力。
4.3深度挖掘农庄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农庄景观
文化是农庄旅游开发的灵魂和主题。农业庄园的建设要充分挖掘玉溪的农业生产历史、生产技艺、农耕器具、民族风情、农谚民谣、民风民俗、饮食习俗、祭祀庆典等文化元素,将其植入农庄旅游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注重保持原汁原味的农家风情、生态休闲的田园风格和深厚淳朴的乡土文化之间的协调,包装、打造、展示玉溪乡土文化和农庄文化。将深厚的文化积淀、别致的人文景观和日出、日落、动植物、溪流、田园、草地、牧场、高山等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做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打造别具一格的农庄景观。这样的农业庄园才能成为游客一心向往的地方,才具有持久的魅力和吸引力。
4.4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接待能力
旅游设施是目前玉溪市农庄旅游开发的短板。农业庄园要保持活力,必须下功夫,花力气改善交通、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保证游客出行的顺利畅通;配套建设餐饮、住宿、娱乐和休闲等旅游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从软件方面讲,农业庄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员工队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员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培育规划、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梯队,以满足农庄未来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4.5开发多元化的农庄旅游产品,完善农庄旅游功能
农业庄园要依托庄园资源和旅游设施打造具有自然淳朴、文化生态、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特色产品,如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养生养老旅游产品、运动休养旅游产品、商务会议旅游产品、体验教育旅游产品等。强调游客体验性和参与型的需求,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以及综合性的功能体系,最终使农庄发展成为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核心,融合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学教育、娱乐餐饮、养生度假、商务会议、居住和交通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庄。
参考文献
[1] 杨明艳,袁学安.普洱市庄园旅游可行性分析——以茶文化为主导模式的休闲观光农业[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4).
[2] 王奎荣.推进云南庄园经济发展的思考[J].社会主义论坛,2014(3).
[3] 李隆伟.海南省发展休闲农庄的对策分析[J].热带农业科技,2012(1).
作者简介:杨颖(1979-),女,云南江川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Y421)。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c)-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