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体制创新改革探讨

2016-07-23 06:13:54方儒钦黄希斌
运动 2016年24期
关键词:体质改革体育

方儒钦,黄希斌

(1.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理论与方法探索

学校体育工作体制创新改革探讨

方儒钦1,黄希斌2

(1.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学校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学校体育工作;体制;创新

新中国以来(1949—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总会、共青团中央、卫生部等部门联合或专门出台、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级别有中发、国发、中办发、国办发、教发、教体艺发,层次有决定、决议、公报、意见、通知、函等。涉及学校体育文件近160份。其主要内容有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课程建设、阳光体育、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高水平运动队、体育场馆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安全。尤其是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体育课程建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政策、法规多于其他领域。可见,近年来国家重视国民体质并持续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提升为国家的战略高度来定位学校体育工作,连续出台了多项国家层面级别的文件,成为新时期现代教育改革的新常态。但是学校体育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场地、课外活动等问题仍然没有改观。学校体育工作究竟该如何按照国家既定要求来执行推进改革,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究竟该如何稳步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节点究竟要如何抓紧抓实,这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国人,特别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1 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文件贯彻执行力差,学校体育工作依然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薄弱环节

党和国家出台的学校体育法规文件政策,给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要求,规范了学校体育行为,这对我国学校体育法制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可是这么多文件政策、法规为什么治理不好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在“重文轻武”应试教育模式的传统体制下,地方领导的重视程度、行政的监管力度缺乏等这些都对学校体育工作带来很大阻力。思想上不够重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现实学校体育工作中依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

1.2 体育课程开设不足、教学工作量同工不同酬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以下简称《纲要》)。新《纲要》充分体现了现阶段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大纲)的依据,也是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新《纲要》明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目标。规定开设2年体育课,每周2学时,开足144学时,执行“三自主选项教学”模式,3年级开设选修课等。调查显示,体育课程开设不足2年的学校约占30%,其中以民办院校比例居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出于节约办学经费。在教学工作量方面,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多数院校体育教学工作量系数为0.6~0.8之间,体育教学工作量打折已经成为大部分院校的明文规定。

1.3 师资短缺、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据有关统计显示,师资严重不足,全国目前体育教师尚缺编30万人,个别学校的生师比达700:1。在教师应聘上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学校的场馆场地严重缺乏。调研显示,学校没有场地、煤渣场地或非标准400m塑胶场地的学校仍然占全国的10%左右。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必然出现学生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也引发了城市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

1.4 绩效工资改革对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绩效工资改革以来,其他补贴一律不能发放,出现体育竞赛及其奖励补贴问题等都难以兑现,体育俱乐部、课外活动及运动队训练补贴问题难以解决,严重打击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较大程度地制约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发展。

1.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问题

2015年11月,《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公报》(学生体质部分),正式发布《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教育部对全国大中小学2014年体测上报数据进行抽查复核,抽查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比例是小学为38.6%,初中为23%,高中为20.2%,大学更是低至14.1%。这说明国内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上报数据造假严重,但为什么没有相应的问责和处罚措施?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继续下滑,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大学生体质状况堪忧。可见地方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存在着走过场、形式化,好象是体育部门的工作缺乏高度重视。

1.6 体制、监管监督和第3方评价机制问题

国家已经把学校体育工作上升至战略高度,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起到上传下达的任务,3年行动计划、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1票否决等等,到目前为止,有哪一所学校被1票否决过?无论是对地方政府的评价、还是对学校的评价及学生的评价,都欠完善和缺乏完整机制,导致了学校体育工作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与做差一个样的现实存在,在体制上缺少监管、监督和第3方评价机制。

2 原因剖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落实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促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并明确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标准,但完全执行的学校寥寥无几,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边沿环节。这些政策法规性文件大多是方向性的指导,实际操作性较为模糊。最主要的是缺乏谁来执行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谁来监管和问责。学校体育出现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治理、解决,就是因为谁来评价及谁来问责存在问题。

2.1 贯彻落实学校体育政策的体制缺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对加快青少年体质健康工程和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但从近10年的发展现状情况来看,基本是徘徊在纲领性文件层面上的贯彻,虽有进展,但仍然没有达到实现青少年体质的战略性要求。同时,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转发了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专门针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给出了具体的发展意见、改革措施、保障条件,但从当前改革的成效上来看,也难以达到改革的深层目的,诸如此类,还有阳光体育、《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几乎都成了文字层面的“文件体育”,缺乏执行管理体制,改革成效令人堪忧。

2.2 体育教学监管和运行管理机制缺失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国家体育文件只能起到“上传下达”作用,对国家体育教育工作的任务能力和职责难以全面保障,各厅局体卫艺处以处级部门单列,人员编制一般不超过3人,很难深层次监管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情况;文件到了学校,领导对“体育文件”的重视程度各异,落实到具体执行层面就更难以有保障,致使很多文件留在案头、停在手头,效果不佳;各地各学校忙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分管教学及体育的副职领导在同等条件下往往很难再有精力顾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程度,再加之中层干部执行力影响,体育教师只得望而叹息。

2.3 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缺失

当前,从全国大部分省市来看,本科院校体育工作评估很难开展,占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有评无责,民办院校更难落实,几乎学校任何质量水平评估与学校体育工作无关,体育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难以形成,整体发展受到影响。

2.4 教学及活动激励绩效机制缺失

各高校执行绩效工资后,体育竞赛、课外活动等,运动队训练、俱乐部训练等教师训练强度加大、任务加重,但缺少切实可行的绩效补给制度、奖励机制,教师内生动力缺乏,学校整体体育工作竞争力缺乏。

3 改革建议

3.1 逐级形成“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并向社会公示。

3.2 学校各项质量水平评估必须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首位,占一定的比例,如果学校体育课程开设不足2年,未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不予评估。设立黄牌警告,限制招生办学。

3.3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于2016年8月19—20日在北京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订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2个1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切实考虑行政体制方面上的改革,用科学发展观来思考问题的存在和改革的方向,从战略的角度思考中国未来健康工程。形成“双轨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稳步发展。

3.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共6个部分有18条款,仍然是体育文件的“文件体育”。建议加强行政改革力度,各级学校必须有一位体育专业行政干部担任学校副职领导,专门分管学校体育工作,包括工会在内的职工全民健身活动。高等职业院校成立体育行政独立部,相信行政体制上的改革远比“体育文件”力度大,见效快,使中国体育彻底摆脱“贫困”,走出低谷。

3.5 制订学校体育工作文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3年行动计划,确保教师同工同酬;完善绩效工资体制下的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校体育竞赛、运动队训练、俱乐部活动等的奖励机制。

[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Z ].教体艺〔2002〕13号.

[ 2 ]教育部.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 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17jiaoyu.com/bangzhu/anli/201608/2 0160829140933-286547.html.

[ 4 ]方儒钦.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调查研究[ J ].体育科学研究,2013(4).

G807.0

A

1674-151X(2016)12-06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4.032

投稿日期:2016-11-05

方儒钦(1964—),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体质改革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