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6-000-02
摘 要 精益文化是一种基于精益生产理念的企业文化。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分关注对生产方法的改善,忽视了对精益文化的培养,导致企业精益文化的建设效果不明显,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分析了企业精益文化的内涵,并指出企业在建设精益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改善建议,以期促进企业精益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 精益文化 企业管理 文化建设
精益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精益文化的内涵
精益文化就是使企业在适应市场竞争的所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质量的意识和观念的总和。提高精益生产应用效果的关键,不在于模仿或引用精益手法和工具,而在于深入探索、学习并吸收精益生产的文化精髓。可以说精益生产的手法是外在的、浅化的、表面的,而精益文化则是相对稳定的、本质性的、内涵性的东西。精益文化一旦养成,就会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可以引发员工的情感共鸣,更好的规范员工的生产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使企业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精益文化的根本目标是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在管理上更上一层楼。精益文化反映的是危机意识和人本意识,只有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能实现长久发展,危机意识能够给予员工奋发向上的力量,促进其不断拼搏进取,不断解决问题、创新方法,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企业建设精益文化的必要性
精益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演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表现为以产品设计、质量、成本、交货及时率、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售后服务等为中心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很显然,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目前生产实际的要求,因此各个行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具有高度灵活性、高效率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它以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以尽善尽美为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人的潜力致力于持续改进生产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从而提高劳动利用率,尽最大可能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的生产组织方式。而精益生产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从更深层面上理解,它应该是一种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在推进精益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精益文化的培养。
三、企業精益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精益的认知不到位
一些管理层人员认为精益管理要另起炉灶,这种看法认为企业一直在以质量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现场管理等管理方法抓落实,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下,再提出“新式”管理模式,尽管表面上接受,但心底不认同。这种模糊认识,源于对精益管理的深度缺乏理解,将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混淆。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精益文化重要性、必要性的认知程度比较深、也比较统一;中层管理人员虽然能够认识到企业精益文化的重要性,却在认知程度上参差不齐;而职工对企业精益文化的认识相对较浅,大致了解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基础的概念,但通过企业精益文化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等目的,还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
(二)难以实现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和建设精益文化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做到全员参与,才能更加深入的建设精益文化。我国企业在建设精益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生产管理流程的单位和部门。多数员工只是被动的接受企业的指导方针,对精益文化的建设热情较低,存在被动应付现象。缺乏积极主动的思想认知,步调不一致,难以形成合力,成效不明显。而员工是企业精益文化建设的主要源泉,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发挥所有员工的创造力和智慧,引导企业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精益改善”中来,通过精益理论的宣传与“人人改善”相结合,才能真正建立精益文化。
(三)过于依赖工具方法
有的企业在建设精益文化过程中过分关注对工具方法的研究,忽视了对精益文化内涵的挖掘。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和理念较为先进,但许多国内企业在研究和学习丰田公司的技能和经验时,将重心过多放在了对丰田公司高效率工具的研究上,比如对标准作业法,看板管理、1分钟换模法等多种方法的研究,忽视了研究丰田公司是基于什么样的思想创造出不同的高效率工具。过分依赖工具方法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做法,没有优质的精益文化就无法创造出良好的高效率工具,这才是精益文化建设的关键。
四、企业精益文化建设策略
(一)构建体系,导入理念
与企业文化相比,精益文化更加强调节约和效率,而企业文化则相对较为广泛,可以说,企业文化包括精益文化,精益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精益文化纳入企业子文化建设,从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系统方面着手,总结提炼出精益文化的核心内涵、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内容,要结合企业实际,将企业精益文化渗透于各项工作之中,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发展,规范制度文化、推广行为文化,营造视觉文化,切实将行业精益文化内化为职工的道德准则、固化为职工的行为准则、外化为职工的言谈举止。逐步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制度,引导职工在工作中挖掘潜力、释放能量。
(二)注重宣贯,营造氛围
精益文化要落地,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极为重要。精益文化理念的认知、认同、实践,认知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但接受知识转化到改变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从实现内心认同到行为改变,精益文化建设才是真正落地。因此,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贯,通过精益知识看板、内部刊物、海报、宣传栏、网站、征文、简报等渠道,对精益理念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大力营造精益管理的良好氛围,营造了“人人都是精益实践者、人人都是精益改善者”的良好氛围,使精益思想内化于心,推动精益行为外化于形。
(三)加强培训,掌握方法
开展分阶段、分层级、多渠道、多形式的精益管理培训,购买精益管理专业书籍,邀请国内精益生产的专家学者授课,详解精益管理的知识经验,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员工,使各层级人员深刻理解精益管理的内涵,熟练掌握适用的精益管理工具和方法。培养一批高素质精益人才队伍,逐渐形成全员了解精益、全员掌握精益、全员实践精益的精益组织。
(四)制度创新,机制保障
制度保障就是精益推进过程中需要完善相关的程序、制度,要做到标准的执行力度必须强,也即标准制定以后必须最大限度地执行。在精益推进的前期,可能员工的工作习惯、长期形成的工作思维与创新的、反常规的精益手法、精益思维相悖,因此,在精益推进的前期必须用制度保障精益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在遵守制度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员工的精益意识。
(1)建立奖励机制,创造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企业首先要创造一个使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此来提高员工对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要给员工进行适时的奖励。奖励机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在物质方面,企业应该将员工的绩效考核和对精益工作推进的贡献相挂钩;在精神方面,企业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员工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场所,并关注员工的自身发展,给每个员工提供进取的机会和平台。其次,企业要明确激励导向,一旦企业部门的员工被考核,其从事的岗位工作业绩和收入将会息息相关,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员工都会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然而这种机制也可能导致员工个人和公司工作的关联性逐渐减弱,致使企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激励机制,明确激励导向,注重对员工个人的培养和企业获利能力的增强,将员工的努力方向和企业目标相一致,使員工的发展和企业发展方向紧密相联,促进企业在精益文化和经济领域上的进步和发展。
(2)建立保障制度,促进员工持续改进。在学习和推进经济文化的过程中,光有奖励机制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一套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在推进精益文化过程中完善各项程序和制度,促使员工做到经常性和日常性的改进,不断进步和发展。为达到该目的,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鼓励全员参与精益文化的建设。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是精益文化建设的基础,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改进源泉,企业必须鼓励和相信员工,尽最大的可能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共同努力,改变企业目前现有的问题;二是强调团队协作,精益文化的建设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养成能够使精益文化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在企业日常运营中,管理者必须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凝聚团队力量。三是明确企业精益文化核心价值,明确企业精益文化核心价值对企业整体系统的整合和改造作用,企业应该以精益文化核心价值为主要载体,建立企业精益文化组织,这不仅是企业精益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从线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转变过程,能促进企业在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上作出重大改变。
五、结语
在我国企业精益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企业过分强调了对精益方法的模仿,从而忽视了对精益文化本质内涵的挖掘,故而本文着重阐述了精益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措施,希望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精益文化的重视程度,以促进企业精益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汉青.从丰田生产方式对丰田企业文化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6(4).
[2] 周宇静.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精益文化建设的方法研究与实践[J].甘肃科技,2015(17).
[3] 郭飞云.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2(2).
[4] 李建忠.中小企业精益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及保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
[5] 齐二石.企业精益文化建设[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2).
[6] 张增良.建立提案改善运行机制 推进企业精益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