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马的马戏团

2016-07-22 18:03沈佳音
看天下 2016年18期
关键词:马戏工场大都会

沈佳音

猴子骑自行车、老虎钻火圈、山羊走钢丝、小狗做算术……对不起,新马戏《大都会》里这些都没有,整个剧场里一只动物都没有。那有什么呢?

舞台上,一片黑暗之中,穿着灰色制服的男主角坐在桌子前,背对着观众,不停地机械性给文件“啪啪”盖章,可是他眼前的文件还是越堆越高。

他的同事也都清一色身着灰色制服,机器人一般在舞台上麻木地行走。LED背景屏幕上渐渐升起丛林般的摩天大楼、巨大的机器齿轮、看不到尽头的车间……用柔术、托举等极限的肢体动作,演员们表现单调工作对生活的压抑,以及他们的挣扎。

直到女主角一袭红裙轻盈现身,这种乏味的灰色生活才被打破。在一个滚动的大呼啦圈(简称“滚圈”)里,她出神入化地起舞,美丽得令人窒息。色彩是打开暗淡生活的一扇门——男主角发现自己踏上了一段爱与奇幻的旅程。

七月,来自加拿大的炫光马戏工场带来新马戏《大都会》,开始了在北京、上海等十六个城市的中国巡演。

马戏曾经是风靡一时的娱乐方式。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经典造型便来源于马戏团小丑的形象,麦当劳叔叔也是如此。然而,上世纪中期,随着电视电影的兴起,马戏逐渐衰弱。为此,马戏从业人员开始着手变革:他们用更具艺术性的人物形象和更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逐渐取代传统的动物表演;在杂技以外,他们在马戏中融合了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新马戏”的时代到了。

在“新马戏”中,身体的极限挑战不仅仅是为了展示高难度动作,增加刺激,也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比如,故事开始时,女主角在滚圈中的独舞,在尾声阶段,变成了男女主角在滚圈里的共舞。这里的滚圈舞蹈正是来自于炫光马戏工场创始人之一丹尼尔·西尔的创新。他从呼拉圈得到灵感,“我们年轻时喜欢玩呼拉圈,那人是不是可以在圈里转呢?”他失败了无数次,但最终成功了,这种表演被命名为“西尔轮”,已经被许多杂技团体学采纳、效仿。

在《大都会》中,还有一段,当男主角对女主角单相思时,他站在晾衣架的钢管上,与一条挂在上面的红色连衣裙跳起了双人舞,诙谐而又细腻。肢体动作只是一个表演手段,而不是表演的目的。“新马戏”用人类最原始的肢体语言来诉述情感,向观众呈现一个富有完整剧情的故事,是一种比传统马戏更高雅,比戏剧更刺激的现场秀。

《大都会》的故事灵感来源于1927年的同名电影。“电影《大都会》的美学给我以启发:孤独的工人追寻激情、色彩、爱和满足,激发了我创作这部戏。我也被卡夫卡的小说感动,作品中的社会压抑着个体和梦想。” 炫光马戏工场的另一位创始人,《大都会》联合导演让诺·潘恰德如是说。

1984年,让诺·潘恰德在加拿大魁北克北部的小城盖世伯第一次观看了太阳马戏团的演出,就被深深地打动。他认为马戏艺术是诗意而幽默的,更是一种能量与灵敏度的结合。他进入国家马戏学校学习,几年之后加入太阳马戏团。1992年,他的节目,特技车表演《魅力》,赢得了巴黎明日马戏节铜奖。几个月后,他建立了炫光马戏工场,使之逐渐成为加拿大最好的马戏团之一。2014年,《大都会》在百老汇获得了“美国纽约戏剧委员会奖”和“独特戏剧体验奖”两项荣誉。

12名演员在舞台上用柔术、丢掷棒、抖空竹等技巧表达他们对钢筋水泥都市生活的反抗、对自身个性的重新发现,以及对生存处境的极限挑战。在这个世界里,幻想激发了现实,一个个无名的黑白剪影最终焕发出了绚丽的色彩。正如让诺·潘恰德所说:“《大都会》像是一个十字路口,想象与现实,个性与社会,极限与可能性相互交叉碰撞。《大都会》既诗意又幽默,既严肃又明亮,观众会在剧场里完全释放自己。”

猜你喜欢
马戏工场大都会
马戏团来啦
《玄宗避蜀图》
兄弟间的秘密
手艺网+手艺工场
过膝伞裙 大都会女孩蜂拥而至
联想打印工场体验分享
创新工场:李开复暂别的这一年
去看马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