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珺
作为缅甸外交部长,昂山素季上任不到一星期,就做了一件让外界颇感惊讶的事:邀请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缅甸。
这是昂山素季任职外交部长后的第一次外事活动。她似乎是有意打消中国对“亲西方政府”的忧虑。
一名不愿具名的民盟成员说,在党内会议上,昂山素季总是强调,“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居(中国),不应与中国交恶。”
密松大坝背后
密松大坝是中缅关系破冰的关键。
这项建造在缅甸伊洛瓦底江干流上游的水电站项目,于2009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耗资36亿美元。2011年9月30日,缅甸时任总统吴登盛单方面宣布,出于环境影响和人民意愿,在他的任期内,搁置密松水电站。这成为外界眼中中缅关系走弱的标志。
厦门大学南亚研究院教授、缅甸问题专家范宏伟认为,密松大坝是中缅关系中一个棘手难题,吴登盛政府“把这块烫手山芋扔给了民盟”。范宏伟说,在前政府的引导下,缅甸民众对中国的认识被“标签化”,完全否定了早年中缅关系的积极作用,“(上任)政府的这种做法,在民间留下特别不好的效应。”
而此次,在与王毅共同召开的联合记者会上,昂山素季巧妙地绕开了关于密松大坝的提问。她表示,此次会见“并没有就(密松和有关经济计划)具体细节进行讨论,因为我自己对合约细节也还不熟悉”,并称中方此次外访“只是来向民盟新政府表示祝贺”。
克钦民族党议员左提认为,密松大坝备受当地人民指责的原因,正是由于项目将迫使村民迁徒,而当地的水土生态也将大为改变,“但这一切并不会使本地人受益”。
“如果民盟政府决定恢复密松水电站,缅甸人民将要求他们下台。”缅甸知名政治新闻网站《伊洛瓦底新闻》在一篇社评中写道,“恢复大坝也将严重降低昂山素季在缅甸民众心中的道德感召和政治影响,甚至在民盟内部引起巨大的意见分歧”。
舆论与中、缅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密松大坝重新启动可能性很小,但中方的努力并没有结束。今年6月初,克钦省首府密支那,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密松大坝主要投资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代表会见了克钦民主党(KSDP)主席,商谈重启密松水电站事宜。对于受影响的村落,中电投曾多次派人给予当地的昂敏达、玛丽洋移民村等资金和物资帮扶。
实际上,密松大坝只是中国在缅巨额投资的冰山一角。缅甸的投资和公司管理局(DICA)近日汇总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15年4月至16年3月),中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额猛增至上年度的6倍,占整体投资额的35%,约33亿美元。还有不少中国资本以新加坡公司为跳板间接投资缅甸。
曾经参与调查中国企业缅甸投资情况的民盟党员妙敏对本刊表示,中资企业的透明度存在问题,也很少咨询当地人民的意愿,仅仅与官员打交道。“中资企业受到不少指责和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他们的行为正在发生转变,我们会平等地对待来自中国的投资,所有在缅投资都必须最终有利于缅甸民众。”
重新融入东盟
而实际上,早在正式上任外交部长前,昂山素季已在内比都接见各国使节时,称缅甸的外交重点已经从“双边关系”转变到“区域一体”以及“多边主义”。
落实在行动上,昂山素季选择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既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日本——尽管这三方都向昂山素季发出了邀请。昂山素季和吴廷觉的外交首秀选在了东盟轮任主席国老挝。
东盟是缅甸主要外资来源。缅甸加入东盟历程艰难,2006年,在“人权和民主状况恶化”和国际压力下,缅甸放弃担任2006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直到2014年缅甸才再次获得轮值主席国待遇,重新融入东盟。
缅甸也将由此促进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截至目前,缅甸仍是一个严重依赖农业和资源开采的国家。
另一项意义重大的出访是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总统吴廷觉5月中旬出访俄罗斯索契,参加了一个为期两日的“东盟-俄罗斯抗战纪念峰会”,并与俄达成深化军事合作及大额军备订单。这份军事深化合作案在前届政府时期已在讨论,但并未获得通过。民盟政府上任后,迅速通过了这项提案,这项举动被广泛认为是民盟及昂山素季向缅甸军方势力释放善意,以赢取更多军方支持及信任。
此外,昂山素季还曾在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会面时,正面回应了西方社会最为关注的罗兴亚人问题。
“罗兴亚人”泛指从孟加拉国通过合法或非法方式移民到缅甸西南部若开省地区的穆斯林群体。2012年,若开省实兑市发生以“罗兴亚”为主的穆斯林群体与当地佛教徒之间宗族仇杀事件,政府迅速宣布当地进入宵禁和军管,一些“罗兴亚人”从此被限制人身自由在隔离区内,生存与居住环境极其恶劣。
昂山素季表示,“我希望人们了解到我们面临的困难,让我们有足够空间解决问题”。有知情者向本刊透露,昂山素季早前通过其信任的第三者转告美国新任驻缅大使,“建议”美方克制使用“罗兴亚”一词,以避免引起缅甸国内民众反感。
民盟担心,高调宣扬罗兴亚人人权问题,将不利于有关问题解决,反而会煽动起缅甸国内已日益高涨的民粹主义与宗教狂热情绪;也不利于国家的民族和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