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中
老家安徽桐城近日的水灾牵动人心。央广网桐城7月6日消息,受持续降雨影响,桐城境内灾情严重。目前桐城市境内姜团圩、包兴联圩等4个万亩圩口全部漫破,数万亩农田被淹。武警等救援力量正在逐户搜查撤离被困群众,确保一个不漏。这意味着,前一阶段加固圩堤的工作已告一段落,现在转入灾后救人的安置环节了。
岳父现在跟我住在远离故乡的城里,他年轻时曾经在这些万亩圩口奋战过。那时候冬天兴修水利,他曾经连续几个月吃住都在圩堤上。他对这些大圩是有记忆有感情的,听到这些万亩圩口全部漫破的消息,岳父怅然若失,叹息了很久。圩破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自然会有重大损失,这一点是肯定的。前一阶段,干部群众为保圩而做出的奋斗牺牲,是非常感人的。但万亩圩口全部漫破,需要反思的东西也很多。岳父静静地眼望窗外,似乎回到了当年修圩的现场。
“圩多了也不好,你看那条条圩埂,将河道挤得缩成了一条线,洪水来了,不破才怪呢。”岳父说。说实话,当老家大圩全破了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在农村长大,对于那道道圩埂相当熟悉,它像一条条坚固的绳索将河道捆得紧紧的,然而河水有它的泛滥区域,现在人为地或者说过分地限制了它,物极必反,它当然要还人类以颜色了。不由得,我想起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在南亚等一些国家,野生象经常出来糟蹋人类的庄稼,有时还伤人。有专家就指出,这是人类侵占了野生象的领地,它们生存的空间被一再压缩,没办法,它们才出来为捍卫自己的生存权而与人类抗争。其实,洪水来犯不也是这个道理么?!
说到这里,就涉及一个宏大的主题,那就是人对自然的敬畏问题。不可否认,当年筑圩拦水围湖造田,对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洪水袭来时,我们为保圩也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及至圩破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水退后,我们又开始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就这样周而复始没有休止。也就是说,在自然面前,人类以前采取的方法是主动进攻,一心想征服自然战胜灾害。其实,有些自然灾难或者说这些灾难的扩大化,正是我们人类对自然的冒犯引起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否可以退一点?将自然的还给自然,人与自然各安其位,这样也许才能最大限度地相安无事。就以圩口为例,对于那些范围太大又实在有违泄洪天然需求的大圩,可否将圩内人口迁出,将圩还原成永久性的沼泽地和湿地?沼泽地和湿地并非毫无价值的荒地死地,其作用与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当然,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规划调整,需要有关部门审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