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江市老年大学 李如松
绘画也有哲理
□ 九江市老年大学 李如松
我在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已有四五个年头了。虽然恍恍有些迟钝,但总算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最大的收获和感悟,莫过于认识到绘画跟世间万事万物一样,充满了哲理: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如果我们能自觉灵活地将这些哲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我们的绘画水平势必会不断地提高,甚至有一个质的飞跃。
《黄山松云》 陆俨少
绘画中究竟充满了哪些矛盾,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
用笔,有藏露、中侧、顺逆、提按、快慢、虚实之技巧;线条,有曲直、粗细、刚柔之风韵;用墨,有干湿、浓淡、轻重、缓疾之变化;构图,有主次、黑白、虚实、疏密、开合、呼应之法则。由此看来,绘画的过程就是处理矛盾的过程,也就是既制造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衡量一幅画的好坏,除了立意,就是看其是否善于制造矛盾并完美地解决它,从而使之达到完美地统一。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矛盾辩证法来指导自己的绘画实践呢?我认为,首先应从基本技法学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具体来说,主要把工夫下在用笔和用墨(色)上,在掌握藏露、中偏、顺逆笔法的基础上,着重练习提按;在掌握墨分五色的基础上,着重练习浓淡。因为在一幅画中,如果没有提按,没有浓淡,便会平俗如白纸一张或是杂乱无章,终致毫无生气和韵味。正因如此,老师在点评学员习作时,讲得最多的便是提按问题。可见,提按和浓淡对国画的重要性。
以画梅竹为例:梅干与梅枝,除中侧锋并用外,必须有提按,才能表现出梅的不畏风雪严寒的苍劲精神;在几组竹叶中,必须有浓有淡。在画竹干中,如果有二三根组合,也应有浓有淡,粗的淡些,细的浓些。
国画老师曾讲:“在一幅画中,亮点要适当。如果到处都是亮点,就等于没有亮点。”我想这又是一个哲学命题,即亮点与非亮点。因为,亮点与非亮点作为一对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就是说,没有亮点就没有非亮点,反之没有非亮点就没有亮点。矛盾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到处都是亮点,就等于没有亮点”,说的就是亮点向非亮点的转化。老师在点评学员们画的梅花时,几乎都要叮嘱我们注意这个问题,说只要将几朵梅花画得鲜艳突出即可,不要将整树、整枝梅花画成一个样。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处理好绘画学习中的矛盾,运用这些哲学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使自己的绘画水平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