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盛:复合式手术平台可确保颅内动脉瘤治疗质量

2016-07-22 02:33文图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沙龙脑血管病神经外科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刻志学

卢旺盛:复合式手术平台可确保颅内动脉瘤治疗质量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刻志学

卢旺盛教授近照

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率、治疗手段、预后均极具代表性,其治疗水平直接与现代外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微创、精准、个体化、复合技术等现代医学理念均在这一疾病的治疗上得到体现。2016年2月23日,在京津冀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活动中,天坛普华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卢旺盛教授在谈及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时强调:“复合手术室在神经外科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快速发展时期。这类平台可以更好地保障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质量。”

卢旺盛教授的这一观点,引起了记者的高度关注。沙龙活动结束后,本刊记者就这一核心观点和其他神经外科的热点话题,深入采访了卢旺盛主任。

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优势显著

据记者了解,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事件中,颅内动脉瘤出血是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的脑血管意外。由于其病变位于颅内,手术治疗中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将对病人产生巨大影响。

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开展过大量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卢旺盛主任谈及此话题时首先介绍说:“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远比人们想象的高,据统计约为0.7%至7.9%。这种疾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发生在40至60岁之间。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55%,幸存者亦多有残疾。同时,由于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因此,生活中极易被患者忽视,从而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鉴于上述情况,”卢旺盛教授继续说,“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瘤应积极干预这一点,已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他进一步介绍说:“在手术治疗方面,颅内动脉瘤主要有开颅夹闭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属于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手术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并不是绝对安全。”卢旺盛教授还强调,“关于这一点,医生一定要让家属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在术前取得家属的理解。”

卢旺盛教授继续阐述说:“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术中破裂出血,造成脑出血,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分支闭塞,造成脑缺血,这就比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另外就是有部分病例可能会有复发。那么如何避兔这些问题的发生呢?结合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这两种手术的优势是最佳选择之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合手术,。”

卢旺盛教授接着介绍说,“颅内动脉瘤复合手术的优势包括:外科手术为介入手术提供通路、保驾护航;介入手术为外科手术控制血供、无血手术创造可能性;同时提供术中实时影像学评估,指导手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先进的理念与先进的外科技术将给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也给脑血管病专家提供更好的辅助手段,它将在一段时间内引领颅内复杂动脉瘤比如血泡样动脉瘤、巨大动脉瘤、蛇形动脉瘤,多分叶动脉瘤治疗的创新思维模式。这种优势在神经外科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复杂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思维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手术质量,而手术风险则明显降低;除复杂颅内动脉瘤外,治疗高分级脑动静脉畸形、慢性闭塞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体瘤、颅内富血运肿瘤等疾病优势也很明显。”

多位专家力推颅内动脉瘤复合手术

谈到刚刚结束的“京津冀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活动时,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的卢旺盛教授首先说,这个学术沙龙简称“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3J”即代表京津冀。当前,京津冀三地正在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而医疗也存在同样的发展趋势。三地在医疗方面的合作有很高的互补性,必将迎来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本次沙龙活动开幕当天,来自京津冀三地的老中青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就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据卢旺盛教授介绍,在沙龙活动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的吴中学教授在阐述颅内动脉瘤复合手术的学科背景时介绍说,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表在2014年10月的Lancet,结果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有效且具有稳定性,这在治疗1年后即可显现,在随访第10年仍然维持。在最长18年的随访中,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很小,临床实践正在逐渐改变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至少在英国,目前已有85%的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李桂林教授则强调,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复合手术室就是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安装在常规外科手术室——洁净手术室内,以满足医务人员联合为患者同时进行常规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即复合手术室Hybrid Operating Room,也称为杂交手术——的要求。复合手术室实现了介入医学、外科医学和影像诊断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它将传统的外科手术室和介入治疗室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学科同步联合的最佳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同步进行,可以避兔患者在手术室与导管室之间转运的风险,降低患者损伤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院的医疗效率、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复合手术室开展的手术类型涉及心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等临床领域,目前在心血管外科和血管外科开展相对较早较好,而在神经外科开展相对较慢,这主要与前者的手术量较大、相关设备投入较多,而后者从业人员的观点相对滞后有关,这与这几个学科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

来自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常斌鸽教授指出,复合手术的优势在神经外科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复杂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思维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手术质量,而手术风险则明显地降低,尤其是对一些复杂颅内动脉瘤、高分级脑动静脉畸形、慢性闭塞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体瘤、颅内富血运肿瘤等疾病,优势较为明显。复合手术在神经外科必将大有可为。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吕彦锋教授认为,复合手术的优势包括:外科手术为介入手术提供通路、保驾护航;介入手术为外科手术控制血供、无血手术创造可能性;同时提供术中实时影像学评估,指导手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先进的理念与先进的外科技术将给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也给脑血管病专家提供更好的辅助手段,它将在一段时间内引领颅内复杂动脉瘤比如血泡样动脉瘤、巨大动脉瘤、蛇形动脉瘤、多分叶动脉瘤治疗的创新思维模式。

北京大兴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保钢在发言中也表示,基层医院、基层医生其实面临颅内动脉瘤这类患者很多,但如何保证这类患者得到最优的治疗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对于复合手术在处理颅内动脉瘤的优势是可见的,但作为基层医院,建立一个这样的复合手术室存在成本太高的问题,而复合手术平台可能是一种当前形势下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另据记者了解,卢旺盛教授就职的天坛普华医院的复合手术平台是亚太地区第一家顶级手术平台。在本次沙龙活动中,卢旺盛教授在发言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复合手术在颅内动脉瘤领域的治疗优势之后,着重介绍了该医院利用复合手术平台的临床经验。他坦陈:“我院的复合手术平台的确不同于一般医院的复合手术室。它不仅对所有相关专家完全开放,还为需要进行复合手术的病人提供了最佳的设备保障和最佳的服务品质。我们医院的复合手术平台由天坛普华医院与GE公司共同打造。截至2015年年底,我们已经在此平台上完成了各类介入手术131例、共计20多种手术;其中部分手术由外院专家来院主持完成。从当前运行的状况来看,这个平台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它能够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医疗质量,同时结合普华团队各方面的努力,也能使患者达到较高的满意度。这个手术平台中的IGS 730,无疑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行业中的佼佼者,而且我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因“预设轨迹,精确移动,优质影像与精确移动完美结合”的特点,而被称为“移动机器人血管机”。它引领介入从二维导航时代进入三维导航时代,其优良特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简单——各科室多源影像直接引导手术;精确——多源三维融合影像术中实时精确指导手术;便捷——床旁或控制室操控一键完成。另外它还具有超大孔径C臂、最佳成像质量的高清CT、彩色血流评估、多模态影像融合中心等特点。这些特点均为高端复合手术平台的功能实现提供强力支持,保证手术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地完成。

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将迅疾发展

前不久,机器人A1phaGo在与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之间展开的围棋人机大战中取得胜利这一事件,在社会各领域引发了高度关注;而与此同时,机器人在各医学科室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用机器人辅助的手术在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卢旺盛教授不仅多次参与国家“863”计划“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研究”等多项研究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时,他参与开展“便携式机器人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关键技术研究”又荣获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卢旺盛教授还曾在多个病例的治疗中使用机器人付诸手术。因此,记者希望他能够结合自身的科研和临床实践,谈一下手术中使用机器人的心得体会以及机器人辅助相比纯人工操作的优势和劣势。

对此话题,卢旺盛教授首先表示:“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外科中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远程医学的发展,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常规手术的空间限制,增强了医疗专家的能力辐射,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卢旺盛教授继续介绍说:“目前,血管介入手术已经成为医学的第三大支柱,并成为微创外科的代表,但也存在明显缺陷,如暴露在射线环境、人手操作不稳定和医生疲劳等各方面的不足。为减少这些缺陷,将机器人技术引入血管介入手术是必需的,而且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使其成为可能。我们正是在此基础上申请到国家‘863,计划的支持,经历长达10年的研究工作,最后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从整个系统上看,基本上达到减少医生接受辐射的初步目的,同时通过操纵手可完全掌控导管运动,减少了人手震颤的影响,同时在图像导航加强基础上方便了介入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为提高手术质量创下有利条件,但本系统还有一些不足,有待下一步继续研究并完善。”

卢旺盛教授认为:“机器人A1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取得胜利这一事实,虽然不能说机器人在人机大战中已经取得全面的胜利,但这表明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离我们已经不远,因为A1phaGo背后显示的是深度神经网络的成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外科中会取得更为迅速的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天坛普华医院从天坛医院国际部发展而来,神经内外科是医院的发展重点,介入科也应运而生。因此在采访中,作为天坛普华医院介入科主任,卢旺盛教授提及该科室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规划时谦逊地表示:“就整体而言,我们介入科的发展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正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借助天坛医院的神经学科优势,我们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神经介入领域,同时兼顾向其他专业拓展,主要包括: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机器人外科、肿瘤介入等方面,以后的科室重点方向将定位于微创外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希望广泛联合其他专家的力量,包括京津冀三地医学专家,借助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一支精英骨干队伍,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顺应时代的需求,打造一个开放的复合手术平台,更好地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采访到最后,话题又回到了刚刚闭幕的 “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活动上。作为这个沙龙的执行主席,卢旺盛主任最后展望说:“目前,京津冀三地在实施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过程中,医疗行业无疑也存在同样的发展趋势。缘于此,京津冀三地在医疗方面的合作将会有很高、很多的互补性,它将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上迎来医疗合作发展的春天。所以,我们将持续高举京津冀一体化旗帜,联合三地的医疗力量,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为核心话题,共同就脑血管病的治疗持续地举办青年医师沙龙,以期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专家简介

卢旺盛,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介入科主任;系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委员,全军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担任《中华外科杂志》杂志等多家专业期刊编委、审稿专家。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亚琛大学附属医院(RWTH)学习。近年来累积开展包括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等神经介入手术千余例。主要专业兴趣: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尤其是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癫痫的外科治疗和立体定向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脑瘫及肌张力障碍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脑血肿、颅内肿瘤活检、内放疗手术。参编《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技术》等专著。曾参与国家“863”计划“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研究”等多项研究,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冯理达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奖等多种奖项;2010年在“和谐使命-2010”活动中荣立三等功。

猜你喜欢
沙龙脑血管病神经外科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MS·CHIC美发沙龙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