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睿,侯 曼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体育与健康促进相关概念的探究
薛冰睿,侯 曼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与调整,体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就全民健身而言,许多人却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及体育相关概念的认识等问题并不清楚。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针对体育与健康促进相关概念的含义与发展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加强健身人群对体育与健康促进相关问题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运动;体育;健康促进;概念
2014年10月,全国各大报纸、网站等纷纷转载了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是对我国近几年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这也标志着全面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与调整,体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都将增强我国人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然而就全民健身而言,许多人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及体育相关概念的认识等并不清楚。这不止影响了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发展,更影响了全民健身的动机和效果,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体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此时,急需明确体育与健康促进相关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1.1 “体育”一词的由来与发展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体育活动的出现,相关的术语有“养生” “游息”“讲武” “角力”“尚武”等。19世纪末,“体育”一词才由日本传入我国,其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被人们所接受;直至1922北洋政府颁布新学制,将“体育课”代替原来的“体操课”,这也标志着“体育”一词正式融入我国文化当中。而日本最早出现“体育”一词是在19世纪70年代,其是由欧洲西方国家Physical Education一词翻译而来。日本最早将Physical Education译为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等,最后才定为体育。欧洲最早出现Physical Education是在16世纪60年代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尔》一书中,其使用Physical education,即“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培养、训练和养护等身体教育的过程,由此Physical Education“体育”一词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体育”一词最早都是形容通过身体练习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体育”一词刚传入我国时也是指身体的教育,是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目的、内容等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思维的导向,以及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政策方针的影响等,人们将Physical Education(身体教育)和Sport(具有游戏、比赛性质的竞技运动)混为一谈,逐渐发展为我国独特的一词多义的“体育”一词。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学者展开了长达10年之久的体育概念相关问题的研究,虽然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但还是取得了很大突破。现多认为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身体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3个方面的下位概念;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身体的教育(体育教育)。
1.2 “健康”的含义与发展
传统观念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这是人们一般常有的朴素想法。没有疾病就是健康没有错,但不全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此观点也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认同和支持。其后,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重申了健康包括的3个方面,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即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以外,又加了一条道德健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一个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对健康不断追求的完美理想状态,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4个方面。
2.1 与“体育”相关词汇的分析
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可以在基础代谢的水平上增加一定的能量消耗。国际上一般将其分为职业体力活动、家庭体力活动、休闲体力活动和交通体力活动。 不难看出,体育运动是休闲体力活动之一。虽然不同的体力活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体质、促进人体健康的发展,但与其他体力活动不同,体育运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的活动,可以说是“对内的”。与体育运动相对应,运动能力指一般运动能力,如走、跑、跳等。一般认为运动能力是一种先天获得的,稳定且持久的身体运动能力,是完成特定动作、学习运动技术的基础。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是运动训练的重要部分。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动作,即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运动技术。运动技术不是个人层面的,而是客观了物化的某种东西,可以把它传给任何人。运动技能是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技能中的一种。技能一般包括动作技能、社交技能、音乐技能等;动作技能又包括生活技能、劳动技能、运动技能等。我国学者张洪潭(2000)认为:“运动技能,不是运动技术加能力,而是练习者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既程序化知识的操作状态。” 综合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主干课程对运动技能不尽相同的定义,我们能够得知:运动技能是通过后天运动技术的学习从而获得的一种能力,是对运动技术学习产生的一种结果,有着不同的层次之分。运动技巧则是运动技能发展的最高层次。
2.2 与“健康”相关词汇的分析
我国传统上以体质监测水平反应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概念涵盖了5个范畴,即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或发展)水平和适应能力。日本多以体力反应人体健康水平,是指构成人的活动基础的身体能力,它分为积极进行活动的行为能力(行为体力)和适应外界冷热、抵抗疾病等维持生命的抵抗力(防卫体力),即其体力是指身体素质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欧洲国家多以Physical Fitness(体适能)水平来反应国民身体健康的水平。1996年,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体适能是人们所具有的或者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形态与功能特征”,并将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和运动体适能。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心肺机能、肌力、肌耐力、柔韧性及身体成分等要素;运动体适能是建立在健康体适能基础上的,其主要包括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等于竞技运动能力有关的体适能要素组成。虽然“体质”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Physical Fitness”(即“健康体适能”)的含义有较多交叉,都反映了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一种应变能力;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研究内容的差异,体质多强调人体的一种静态的质量,体适能则强调动态的应变能力。可以说体质与体适能的关系是“材料”与“功能”的关系,并且是“材料”决定了“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体适能”一词过程中,其与我国竞技体育中“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一词内涵发生交叉,一段时间内两词概念较为混淆不清。经过多年体育研究的发展,现“体适能”一词较多偏重于大众健康领域,而“体能”作为竞技能力的基础,依然活跃于我国竞技体育活动当中。
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和生活方式4各方面,其中生活方式及良好的体育锻炼是最为易控和有效的。良好的饮食起居、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健康状态对体育锻炼也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能够增加锻炼者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自信,能够更好地提高锻炼中的运动表现,更是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基础。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与健康促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及体育相关概念,不止有助于提高我国人民体育健身素养,更会强化全民健身的动机,提高锻炼效果,进而促进我国体育强国的发展。
[ 1 ]董安生.体育一词的由来与我国体育用语的状况[ J ].山西大学学报,1987(2).
[ 2 ]杨万森,赵天辉.对我国“体育”一词多义的研究[ 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 3 ]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30.
G80
A
1674-151X(2016)06-14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80
投稿日期:2016-04-22
薛冰睿(1991—),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