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志刚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足球教研室,上海 200438)
影响高尔夫球员运动表现的体能类制胜因素研究
柳志刚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足球教研室,上海 20043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高尔夫球员赛场运动表现的体能类制胜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高尔夫球员和教练进行训练、提高比赛成绩提供参考依据。分析表明,经过系统、专业的体能训练后有利于增加击球距离、落点准确性、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与流畅度,进而减少外在因素的负面影响,保障提升成绩和获得赛场优胜,并会起到预防运动损伤、延长球员运动生命的作用。
高尔夫运动;体能;运动表现;制胜因素
随着高尔夫球被纳入2016年和2020 年2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标志着高尔夫球运动由休闲娱乐性游戏向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的转变,高尔夫球员如何在赛场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当今高尔夫球界的重要研究热点。本文以体能与高尔夫球员的赛场运动表现间的相关关系为研究主线,对相关外文文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诸多争议与误区。由于前人专项研究与资讯的匮乏,很多人误认为高尔夫球场的佳绩创造靠的仅仅是技战术和心智,与身体、生理方面的因素毫无关系。
随着高尔夫球运动注重科学化发展以及新科技的兴起,加上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将体能训练课纳入训练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高尔夫运动并不特别强调任何一项身体素质,但缺少其中一项便足以影响挥杆。诸多研究证实,加强肌力与体能训练能明显提升各级不同水平的高尔夫选手的运动成绩,并能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由此可见,优异的体能是成为一名高水平球员的必要条件。本文重点探讨不同体能类因素对高尔夫球员运动表现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高尔夫球员和教练进行科学化训练、提高比赛成绩提供借鉴依据。
2.1 高尔夫运动涉及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心率与能量代谢
众所周知,高尔夫比赛球场非常宽阔。比赛时,球手主要通过步行与乘坐高尔夫球车完成赛程。完成一轮比赛大约要走6.5~7km,总步数要超过10 000步。Smith(2010)研究得出,每位球手完成一轮赛事步行距离约为球场总长度的38%,约2.32km,在任何球场步行的距离基本不会超过10km。高尔夫运动属低强度运动,对心肺没有很高要求,生理反应相对较低,球员最大摄氧量(VO2max)约为33.8~45.7ml/min/kg,老年组约为29.2±5.7ml/min/kg,有氧能力要求为中等。心率方面,Smith(2010年)研究得出,球员比赛时的心率约95~137次/min,运动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52.7%~67.4%。而Unverdorben(2000年)等人研究认为最大心率约为100.5±7.3次/min。Skubic&Hodgkins (1966年)发现比赛开始20min的平均心率为97次/min,范围为72~116次间,完成9洞平均心跳率103次/min,范围为72~168次之间。可见,比赛开始至结束的运动过程中,球员心率不是很高,证明高尔夫运动属中、低等运动强度。心肺的负荷强度方面,Smith(2010年)测量运用不同运动方式往返完成一轮比赛的平均摄氧量,背负球包步行最高,为22.4ml/min/kg;使用电动手推车次之,为18.3ml/min/kg;搭乘球车最低仅为15.6ml/min/kg;完成9洞的摄氧量也仅为10.75~13.98ml/min/kg。完成一轮比赛的心肺功能的负荷强度,其运动反应为中低强度。能量代谢方面,由于高尔夫运动没有肢体接触与跑跳,主要运动方式为挥杆和步行。挥杆动作属无氧运动,ATP-CP供能比例为100%,糖酵解与有氧系统皆未介入。Smith(2010年)研究得出,完成一轮比赛中的血乳酸仅为0.8~1.1mmol/L,而Unverdorben(2000年)等人则发现比赛时血乳酸为1±0.3mmol/L,而完成9洞与18洞的数值则分别为1.1± 0.8mmol/L与0.8±0.8mmol/L。对照能量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MET),Wilmore(2008年)等人测量出整个高尔夫运动过程能量代谢当量为4MET。Powers&Howley(2008年)等人研究认为,其能量代谢当量约为4.5MET,拉手推车步行为4.3MET,搭乘球车仅需3.5MET,挥杆则可达5~5.5MET,打完9洞约为4.3MET。所以,就乳酸与MET的强度来看,高尔夫挥杆动作对竞赛体能要求较单一,主要以短时间爆发性供能为主。
2.2 参与高尔夫运动技术动作的肌肉与肌群
2.2.1 高尔夫运动技术动作结构力学分析传统观念认为,高尔夫球员仅需专注于技战术与心理的训练即可取得佳绩,基本不涉及肌肉、体能训练。但随着人们训练理念的更新、改变,竞技竞争日益激烈,国外高尔夫球手的肌力与体能训练已经悄然进行多年,尤其欧美的职业球手,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球技层面。Hume(2005年)等人研究指出,增加肌力与爆发力训练可加快击球时的杆头速度以有效形成球的更远距离位移,进而产生最大力矩。挥杆动作仅由双手持杆经过身体转动,通过重心转换形成动能能量释放,整个动作需要全身肌肉的协调参与。所以,训练目的不是单纯强化个别肌群,而是动员相关肌肉共同做功,建立一个自然协调的动力定型挥杆动作,达到提高运动成绩并减少运动损伤。就完整挥杆动作来看,优秀选手下杆动作过程会产生比一般选手更短的重心转移时间,并且其下肢能更早产生最大力矩,而肌力训练则是强化地面反作用力的最佳途径。此外,除完整挥杆动作所运用的下肢力量,上肢力量训练是改善短杆成绩的关键,因手臂、手腕与肩是短杆、半挥杆动作会动用的肌群,出色的上肢肌肉力量与挥杆速度可强化切球处理等技巧,特别是沙坑救球环节。
2.2.2 完整高尔夫挥杆动作动用的相关肌群 高尔夫运动完整挥杆技术动作的参与肌群含手臂、胸、手腕、下肢、肩膀、躯干等。而Smith(2010年)则研究归纳为高尔夫运动完整挥杆技术动作参与肌群主要集中于躯干、肩、臀。利用肌电图观察挥杆时肌肉活性时,发现肌肉都有参与,所存区别仅是活化程度上的不同及参与做功的肌群不同。我们可以发现,挥杆动作看似简单,动用肌群却是遍及全身,高尔夫教练与球员可根据参与肌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动作设计与专项体能训练。
2.2.3 肌肉力量与动作速度 研究表明,高尔夫运动是构建于肌力、耐力、柔韧性和平衡感基础上的爆发性动作运动。优秀高尔夫球员所创造的挥杆速度,是所有运动项目中动作速度最快的,上杆至击球后收杆瞬间的整个完整动作过程仅用时0.2s,平均时间小于1.3s。为将球打得更远,其要求球员上下肢与躯干主要参与做功肌群快速地完成伸展到收缩的过程,使现代高尔夫球挥杆技术动作成为一个闭合的伸展—收缩循环的爆发性动作。研究认为,开球及长铁杆击球属于伸展—收缩动作,所以在上杆过程中,髋关节、躯干和肩关节都要完成足够的伸展,上杆与下杆的转换过程需用最短时间来完成,才能有效利用SSC增加击球距离,职业球员比业余球员有更大的上杆角度与更快的挥杆速度。
2.2.4 核心肌群的平衡能力与稳定性众所周知,球场的地面也是影响高尔夫比赛的重要因素之一,挥杆时双脚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球的位置调整站姿用来保持身体平衡。研究发现,平衡能力与短杆成绩及推杆距离有显著相关性,良好的平衡感和能力也增加了将在不平坦的球道或乱草区的球打上果岭的成功率。有关研究表明,良好流畅的挥杆技术需要保持节奏的平衡与稳定并减少赘余的动作,维持球的中心于两脚间,而转移重心与随后的地面反作用力(GRF)也需将球的中心控制于双脚之间;平衡与本体感觉的功能丧失,会导致慢性伤害的发生与成绩的下滑。由此可见,速度、力量与爆发力的训练非常重要,是高尔夫运动的必要基础体能,但足够的关节活动度、良好的肌肉力量、肌群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则是前提条件。因他们可以让力传递更为直接,使挥杆更协调、完整和流畅。
2.2.5 柔软性与关节活动范围 研究表明,身体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是提高高尔夫球员运动技能的重要因素,因为挥杆动作的精确与复杂性需要充分利用相关关节的活动范围以产生力量,并且上杆时需要将身体充分伸展,故训练中会强调肩、髋关节与躯干的ROM。关节活动范围是高尔夫球员的核心制胜因素之一,就算其他体能条件相对不足,良好的活动度仍可保障全力击球并改善击球距离、落点准确性、击球动作和球飞行线路的稳定性。卓越的挥杆动作基于出色的身体柔软性,来达到并维持动作所需的姿势与位置,尤其是极需躯干柔软性的X因子,若开球上杆时缺乏足够的躯干柔软性,将无法增加躯干上下端X因子延展的差距,会导致击球距离锐减,开球上杆至顶点若结合躯干转体与左肩延展,可有效增加击球距离与提升杆头速度,而方向转换时加大延展将可提升弹性能量与伸展反射,有效增加远端的转体速度。所以,躯干上端完全延长伸展并保持骨盆的稳定性,能够形成更多的躯体扭转以产生更大肌力与更快挥杆动作速度。相对于没有离心预载的下杆,能改善击球距离的X因子便是透过延展的离心动作来增加肌力与下杆前力的作用时间。故增加杆头释放速度需透过最大ROM达到专项动作与角度来产生更强的撞击,而并非借助最大肌力,如果缺乏关节活动范围降低了ROM,便无法达到最佳挥杆角度。更大的ROM使上杆顶点更长以提高角速度,所以低差点选手肩、髋关节与躯体转动的ROM与柔软性,都要明显优于高差点选手。因股二头肌与躯干转体柔软性不足,大多高尔夫球员都曾有过下背痛经历,若柔软性较好则伤病产生相对较少。研究表明,虽然坐姿体前屈的柔软性对高尔夫专项运动表现无明显相关性,但对降低球员总杆数则有显著性相关。传统静态伸展无法改善挥杆动作技术,只有让肌肉与连接的软组织拉伸时时处于动态运动,才是最有效的专项柔软性训练。肌力与柔软性的整合训练,甚至柔软性单独训练都能改善成绩,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综上所述,动态柔软性是挥杆的必备要素与优劣分别,针对躯干上端的ROM进行训练,并配合静态训练不仅可以提高球员的运动成绩,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背部肌肉痛等运动损伤。
3.1 高尔夫球运动无法凭借传统观念取胜
由于挥杆与推杆技术动作是高尔夫比赛中运用的主要技术,好的技术仍需依靠专项体能的转换才得以实现赛场优胜,毕竟二者都需透过身体神经与肌肉系统来协调配合执行。
3.2 体能影响挥杆与成绩
研究与实践表明,体型中胚与较长臂长等人体测量指标已成为优秀选材的重要参考,更是一种趋势与优势。
3.3 完整的挥杆技术动作会动用全身肌群
完整的挥杆技术结合肌力、动作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等体能类制胜因素相互促进,以完成距离与落点俱佳的击球;而推杆则需卓越的平衡感与肌力;心肺功能、耐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体能恢复速度的能力。
3.4 卓越的体能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
经过系统、专业的体能训练后有利于增加击球距离、落点准确性、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与流畅度,进而减少外在因素的负面影响,保障提升成绩和取得赛场优胜,并会起到预防运动损伤、延长球员运动生命的作用。
[ 1 ]Smith,M.(2010).The role of physi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golf performance[ J ]. Sports Medicine,2010,40(8), 635-655.
[ 2 ]CDavies,VnDiSaia.Golf Anatomy[M].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10.
[ 3 ]B.J.Sharkey,S.E.Gaskill.Sportphysiology for coaches[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
G849.3
A
1674-151X(2016)06-03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21
投稿日期:2016-05-02
柳志刚(1967—),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