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伟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42)
刍议第16届亚运会女篮前锋进攻能力
卢 伟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42)
第16届亚运会女篮比赛于2010年11月18日在我国广州市举行,经过8天的激烈角逐,25日结束,中国队获得冠军,而此次比赛中前锋进攻能力显现得尤为重要。根据世界女篮发展的趋势和亚洲女篮的现状,结合中国女篮的实际情况,把前锋队员的个人进攻能力和参与配合进攻能力2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第16届亚运会;女篮;前锋;进攻能力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7支女篮队伍的前锋队员,以中国、韩国、日本和中华台北队之间比赛时的前锋队员的进攻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专家访谈法 对篮球运动管理中心领导、资深篮球界专家、国家队教练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为本研究提供比较权威的第一手资料。
1.2.3 分析法 根据观察比赛和访谈专家,结合临场统计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2.1 前锋队员基本情况
参加第16届亚运会的前锋队员共有32人,其中中国队4人,韩国队5人,日本队7人,中华台北队3人,泰国队4人,印度队6人,马尔代夫队3人。
在参赛7支队伍的前锋配备中,中、韩、日基本是以老带新,中华台北队没有新人出现,南亚的3支球队基本全是20岁左右的新人。由于亚洲女篮整体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亚运会女篮比赛中,南亚的3支球队不能和东亚的4支球队抗衡,在南亚球队与东亚球队的比赛中,南亚球队的个人技术粗糙,战术配合单一,失误频频,经常以大比分输掉比赛,前锋队员也没有太突出的个人表现。而东亚的4支球队,特别是中、韩、日3支队伍,曾经在世锦赛、奥运会上都有过辉煌的过去,她们的技战术风格特点一直在各自的队伍中延续,在第16届亚运会女篮的比赛中,中国队的整体优势,韩国队的凶悍防守、精准的外线投篮,日本队的快速反击、强有力的个人进攻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展现,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样,东亚球队的一些前锋队员在比赛中,依靠顽强的拼搏精神,良好的比赛作风,超强的个人攻防和协同配合能力,为各自的球队做出了贡献。
2.2 中国女篮前锋队员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2008年奥运会之后,随着外教马赫和隋菲菲等一批老队员的退役,国家女篮面临着新教练人选的确定和队伍的调整等实际困难。在经过2009年世锦赛失利的阵痛之后,国家女篮的主教练和队伍基本确定,但队伍仍处于新老交替尚未完成阶段,整体水平较低。为准备第16届亚运会,专门征调身体有伤的卞兰入队参赛,经过8天的比赛,中国队获得冠军。从整个比赛的过程看,中国队已没有绝对的优势。本专题只对前锋队员的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
2.2.1 中国女篮前锋队员的优势 中国队在亚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证明我们在亚洲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具体到我们的4名前锋队员来说,优势体现在:其一是身高年龄,最低身高是1.83m,最高身高达1.90m,这样的身高在世界强队中是有优势的;她们4人年龄结构合理,最大的马增玉27岁,张伟26岁,她们代表中国队参加过多次世界大赛,经验丰富,张帆24岁,是正打之年,最小的是只有18岁的新秀高颂,身体条件非常好,是一名很有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队员。其二是比赛作风硬朗,意志品质坚强,敢于强对抗,符合世界女篮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其三是4名前锋队员技术特点各异,中远投准确,不同的前锋上场比赛时,给对方造成了许多防守的不适应,特别是18岁的高颂,技术动作的运用有明显的男子化特征。
2.2.2 中国女篮前锋队员的不足之处第16届亚运会对女篮比赛进行调研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在总结中国女篮获胜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为2011年的女篮亚锦赛和2012年的奥运会做充分的准备。为此,本专题从亚运会女篮前锋的现状出发,针对中国女篮前锋队员的表现进行探究分析。经过大量的访谈调查之后,专家组认为中国女篮前锋存在以下问题。
(1)前锋队员没有成为进攻的核心。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女篮的核心队员是苗立杰和陈楠,前锋队员没有成为进攻的核心,关键场次的得分能力难以展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亚运会,并且还可能继续下去。纵观亚运会女篮的几场关键比赛,如果不是依靠苗立杰和陈楠的个人进攻能力,比赛结果可能会改写,随着苗立杰和陈楠年龄的增大,中国女篮需要有年轻队员担当重任。
(2)进攻技术单调、信心不足。在亚运会的中日、中韩比赛中,我们的前锋队员进攻时,技术运用单调,缺少灵活性,信心显得不足。主要表现在:进攻无球时,在跑动中接球少,在原地等球多;接球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决定怎样处理球;持球突破时,动作僵硬,在突破中处理投、分球能力差;在篮下进攻时,动作少,用蛮力强行投篮的多。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在比赛中过分依赖苗立杰和陈楠,即使在场上出现非常好的攻击时机,也不敢出手投篮。
(3)进攻战术机械、组合少,应变能力差。由于中国队在亚洲具有整体的身高优势,同时又有“双核”苗立杰和陈楠,教练在制定进攻战术配合时,围绕这两个人完成进攻的配合相对比较多。这样的配合设计从发挥自己优势来说,是正确的,但比赛场上情况瞬息万变,面对对方对苗立杰和陈楠的严密防守,围绕这2个人的配合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战术就显得呆板机械,在一次配合不能顺利实施时,应变能力差,缺乏战术的连续性,二次配合以及战术组合使用少,使参与配合的前锋队员有时显得不知所措。反观韩国队和中国队的两场比赛,韩国队在整体身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跑动积极,战术应用灵活、组合多变,在运动中通过连续掩护打乱中国队的防守,创造出了许多进攻机会。在跑动中接球的队员,接球几乎没有多余的假动作,就直接利用中国队员重心不稳的瞬间突破,突破时遇到中国队员的补防时,迅速将球传给空切篮下或外线空位的同伴完成进攻,给中国队的防守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2.3 中国女篮前锋队员进攻能力提高的对策
提高中国女篮的进攻能力,是中国女篮整体水平提高中的一部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基于这样的前提,在亚运会比赛期间和比赛之后,调研组对部分队员、一些资深教练、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篮球界的专家教授和参与篮球信息报道的媒体人等进行了访谈,归纳总结之后认为中国女篮整体水平的提高,应从2个层面进行,其一是社会对女篮应该有更多的关注,办好我们的国内联赛,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现更多的有潜力的年轻队员;其二是各俱乐部教练应狠抓基本功训练,打好基础,使得进入国字号队伍的选手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始训练。具体而言,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 关注女篮、完善人才训练培养体系女篮在我国的发展和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度,同男篮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领导层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应从制度上完善,立足于中国女篮的长远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强力支持,对基层体校扶持,打好女篮发展的坚实基础;其次,抓好省队和各俱乐部二线队员的科学训练,着重从基本功、基本技术、基础战术和体能下功夫,重点考虑运动员个人的全面长远发展,而不是拔苗助长、为短期目标而进行的毁人的训练;再次,扩大进入国家青年队集训名单,从中选拔优秀的前锋队员,在兼顾全面训练的同时,进行专项的前锋技战术训练。前锋的技战术训练,应从实战出发,结合世界女篮高水平比赛的需要进行,并不断创新,使前锋队员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战术风格。最后,对选拔进入国家队的选手,重点进行配合训练。教练组要认真研究世界篮球发展规律、女篮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战术发展趋势,同时多和世界强队交锋,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尽快形成中国队的技战术风格。
2.3.2 提高国内联赛水平 提高女篮国内联赛水平,无疑是对中国女篮发展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帮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WCBA的比赛精彩程度和观赏性已大大提高,联赛为国家队培养了许多的优秀队员,但联赛还需在持续发展中解决许多问题。对此,专家组认为,提高联赛水平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包装我们自己的明星队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其中;其次,为提高联赛水平,各俱乐部应真正走向市场,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外援,在比赛时对外援使用上进一步放开。同时,对一些优秀的国内队员,俱乐部要鼓励她们去世界高水平的联赛中锻炼,形成良性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和体验世界先进篮球理念,使国内联赛和世界高水平联赛尽快接轨。在国内联赛水平持续提高的情况下,培养出一批优秀高水平的女篮前锋队员是指日可待的。
2.3.3 突出基础训练 高水平的比赛,比的是基本技术和基础战术配合的灵活使用。通过观看世界大赛,我们可以看到,就技术运用而言,优秀的前锋队员一定是技术比较全面的队员,在场上进攻时对对方威胁大的就是突破技术的运用,通过突破,不仅仅成为自己得分的主要手段或给同伴分球创造得分机会,更重要是打乱了对方的防守部署,给对手制造了压力。基于对世界高水平女篮优秀队员技术运用的趋势特点分析,专家组认为在我们国家女篮前锋的技术训练方面,应顺应世界女篮临场技术运用现状,突出突破技术的训练。在具体训练时,一定要提高防守的质量和强度,使队员在强对抗的条件下进行,以提高在强对抗情况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在比赛中要鼓励队员大胆使用突破技术,并且战术的安排要和突破技术合理结合。
在战术配合训练方面,要结合队伍的现状特点,根据世界女篮大赛配合简洁使用的发展趋势,制定符合自己队伍实际的配合套路,配合的制定一定要使参与配合的队员在运动中完成,同时注重配合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在亚运会的中韩决赛中,虽然韩国队输给了中国队,但韩国队的技战术打法有些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像韩国老将边年河的突破技术的运用,以及突破后处理球的能力,在亚运会赛场上是无人能敌的,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另外就是韩国队战术配合的使用,她们的配合基本上都是在快速的跑动中进行,从我们在现场观察和统计的数据看,韩国队的配合得分优于中国队,配合得分和中国队相比显得轻松许多,战术的连续性也比中国队好。
2.3.4 在“快”字上下功夫 “快”是亚洲女篮风格的最主要特点之一,但在本届亚运会女篮的比赛中很好诠释“快”字的应属韩国队和日本队,中国队和这两个队相比已经落伍了。中国队在亚洲比赛中可以放慢速度,依靠身高的绝对优势获得胜利,那么在奥运会、世锦赛等世界大赛中身高则没有明显的优势,如果失去了“快”的风格,想获取任何一场比赛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我们的前锋队员训练中,更要体现“快”这一主导思想。
3.1 参加第16届亚运会女篮比赛的队伍,强弱太过分明,发展呈两极化趋势,强队依然是东亚的中、韩、日和中华台北4支队伍。在对4支队伍整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前锋队员的进攻能力从个人进攻和配合进攻两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比赛时各个队伍中的核心队员位置不同,使得前锋在进攻时担负的任务不同,中国队是以后卫、中锋为双核心的阵容配备,前锋在进攻时处在相对的被动地位,进攻能力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韩国队是以前锋边年河为核心的阵容配备,韩国队前锋的技战术发挥都比较充分;日本队世界级的优秀后卫大雄神子,比赛进攻时以后卫为主,前锋队员协同辅助进攻;中华台北队整体和上述3支队伍存在差距,没有太突出的优秀队员,使前锋在比赛中的个人进攻数据和协同配合进攻数据相对较少。
3.2 中韩日台4支队伍的前锋队员在个人进攻中,突破技术的运用成为主要得分手段和方法,突破投篮的次数和得分数据处于首位,其次是运球突破上篮的次数和得分,篮下强攻和二次进攻因个人情况出现差异,进攻次数和得分的数据相应都比较低。配合进攻时,各自依据自己队员的特点,实施进攻配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比赛中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在基础配合的四种方法中,前锋队员利用传切配合的得分和成功率是最高的,依次是突分、掩护和策应。四强各队的前锋利用配合得分是:中国队36分、韩国队59分、日本队64分、中华台北队24分,日本队前锋得分最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队的战术配合单调、变化少、连续配合能力差,前锋队员在配合中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韩国队战术的实施过渡依靠前锋,复杂的连续战术配合,使队员体能消耗较大,攻守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日本队后卫大神雄子攻击能力的出色发挥,使得队伍的整体配合简单,战术的二次以上配合较少,给对方的反击造成了多次机会,中华台北队与中韩日相比,整体上都处于劣势,前锋队员上场人数少,面对压力大的防守,各种配合都受到限制。在个人技术运用和配合进攻时,以韩国队的老队员前锋边年河表现最为突出,无论是个人技术的运用还是利用配合的能力都是亚洲一流的,她的3场比赛得53分,远远高于第2名中华台北队刘君仪的38分,她的技战术特点代表着亚洲前锋的最高水平。
3.3 中国女篮前锋队员的优势是比赛作风顽强,对抗能力强,身高接近世界优秀女篮队伍的水平,年龄结构合理,马增玉27岁,张伟26岁,她们代表中国队参加过多次世界大赛,经验丰富。张帆24岁,是正打之年,最小的是只有18岁的新秀高颂,身体条件非常好,技术动作的运用有明显的男子化特征,是一名很有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队员。不足之处是以苗立杰和陈楠为双核心的阵容配备,前锋队员没有成为进攻的核心;进攻技术运用单调、进攻时信心不足;进攻战术配合机械、战术组合连续性差,应变能力差。
[ 1 ]孙民治,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62.
[ 2 ]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7.
[ 3 ]于振峰.篮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1.
G841
A
1674-151X(2016)06-03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18
投稿日期:2016-05-02
卢伟(1966),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