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抓改革发展

2016-07-21 08:55薛云钟淑珺李曼
当代贵州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六盘水三变生态

薛云?钟淑珺?李曼

六盘水市328万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指示精神,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突破口,把发展蓝图变为生动实践,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盛夏时节的六盘水市,万木葱茏、生机盎然。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省视察指导,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六盘水市328万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指示精神,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突破口,把发展蓝图变为生动实践,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守底线:

生态与发展比翼齐飞

过去,位于珠江上游北盘江畔的水城县营盘乡荒漠化、石漠化严重,上世纪九十年代全乡森林覆盖率最低时仅有10%,是名副其实的“穷乡僻壤”。近年来,营盘乡广泛发动村民种植经果林,既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现在,该乡森林覆盖率达64.49%,各个村寨果树成荫、果林成片,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绿色大道”。

营盘乡的变化只是六盘水市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一个缩影。

六盘水作为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在经济新常态下,以煤炭、钢铁等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受到资源、环境、市场容量等的严重制约,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同时,作为“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六盘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过去,由于对煤炭资源的无序开采,加之地质地貌独特,生态基础脆弱,六盘水曾一度成为生态的“重灾区”,森林覆盖率降至7.55%,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荒漠化、石漠化现象严重。

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因势利导做强长板,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六盘水实现同步小康面临的当务之急。全市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以“5个100工程”为平台,以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为载体,规划建设了26个省级农业园区,启动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320.75万亩,真正把产业做成了生态,把生态做成了产业,成功获批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同时,结合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政策, 以“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工程。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5%,有力地支撑起“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让曾经“傻大黑粗”的“煤都”六盘水,摇身变为“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绿色画卷不断延伸。

走新路:

催生“三变”改革样本

每天下午6点,盘县普古乡舍烹村54岁的村民陈琴都会坐上考斯特通勤车准时从地里“下班”。

与陈琴一样,舍烹村的村民几乎都实现了从“农民”到“蓝领”的变化。他们有统一的工作服,坐着专属的“公交车”上下班,吃着丰富的工作餐,除了工作对象还是“庄稼”外,舍烹村的村民与在大企业里上班的工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更有甚者,部分村民除了“蓝领”的身份,还是“股东”,他们自己筹资10万元、借贷10万元,入股成为当地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股东。

出现这种“蜕变”的并不仅仅只有盘县的农村。六枝特区新华乡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富民又富山;水城县青林乡探索“山上经济、林下经济”产业脱贫路径,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发展葡萄种植,村民“种”出好日子……六盘水四个县区通过“三变”改革,闯出一条山地特色产业生态路、山地特色现代农业路。

推进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推进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推进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共整合财政资金6.5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1.21亿元、农民分散资金2.94亿元、社会资金39.4亿元参与“三变”改革。

在“三变”改革中,全市建立了159个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了175个农旅产一体化旅游村寨,实现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同时,以“三变+旅游”思路创新产业业态,培育冬季滑雪、温泉度假、户外运动等旅游新业态。让“中国凉都”这颗镶嵌在磅礴乌蒙山中的高原明珠、绿色翡翠,日渐成为休闲旅游的“香饽饽”,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和农业的“接二连三”。

“三变”改革通过股权纽带,把农村各种资源要素聚集到产业平台上来,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013年的93.8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84亿元,农业增加值由58.26亿元提高到114.51亿元,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助农增收综合考核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走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奔小康:

精准脱贫梦圆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六盘水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腹地,喀斯特山区地貌突出,全市山地面积占97%,山高坡陡、耕地破碎、生态脆弱,难以发展传统农业。2013年,全市“空壳村”超过半数,村集体经济空心化严重;2014年底,全市有农村贫困人口50.99万,贫困发生率高达19.55%,4个县区中的3个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新时期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六盘水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创新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机制。一方面,贫困群众通过把扶贫资金转为股金投入到经营主体,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变“输血”为“造血”,变短期效益为长期效益;另一方面,经营主体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和资源整合,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为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物资支撑。

土地入股、林地入股、水域入股、房屋入股……2014年以来,全市共有106.75万亩农民承包地经营权、45.28万亩集体土地、24.34万亩“四荒地”、67.65万平方米水域入股。通过股权收益,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累计达到2.7亿元,2015年全面消除“空壳村”,形成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实体、户户有门路的增收格局。

截至目前,该市参与“三变”改革变为股东的农民人数达到35.26万户116.53万人,其中贫困户10.78万户32万人,农民通过股权收益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带动22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可确保到2018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三变”改革,凉都大地产业结构调整大局已定、农村发展风生水起、脱贫攻坚步履铿锵、同步小康梦圆可期。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六盘水正在造势、搏势、扬势中前行。让我们时刻铭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再谱发展新篇。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顾 全)

猜你喜欢
六盘水三变生态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诗书画苑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重视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