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大棚提升产量的六项关键措施
建造大棚过程中,机械及人工作业使耕作层变硬,严重破坏了土壤原有结构。此时耕作层都是实土,应先用大犁深耕2~3遍,然后用旋耕机旋耕2~3遍。一定记得先用大犁深耕,首先是由于旋耕机翻耕土层深度不够,同时大犁深耕后再用旋耕机旋耕也有利于保护旋耕机齿轮。通过深耕细旋,改良了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通气性,便于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的传导。
土壤有机质是作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同时还是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是新建大棚的高产稳产的关键。目前用于改良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有麦糠、稻糠、玉米秸秆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耕作前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施入田间,该法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缺点是秸秆腐烂慢,目标不明确,使用后当季效果不明显。另一种是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即土壤耕细耕匀后在定植行下开沟,铺秸秆撒菌种,然后起垄定植。该法目标明确,作用持久,冬季还可提高地温,加入菌种还可加速秸秆腐烂速度,使用效果明显。
补充养分除上述添加作物秸秆外,还可以增施腐熟好的畜禽粪便,如猪粪、鸡粪等,每667平方米大棚可使用鸡粪10~15立方米。注意畜禽粪便一定要腐熟完全才可使用。
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不仅有利于有机质的矿物质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增施有益微生物还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新建大棚土壤微生物较少,这时及时补施土壤有益微生物,增施含毛壳菌、放线菌的生物菌肥,对于快速提高土壤肥力尽快提升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利于构建土壤生态环境,有利于作物可持续生产。施用方式主要采用普施和穴施相结合的方式,即耕翻土壤前将生物菌肥撒施到棚室和定植时在定植穴内撒施两种方式相结合。施用时要注意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较大时生物菌才能繁殖,地温在12~35℃有利于有益菌的存活和作用。施用生物菌肥后,一般不能用杀菌剂进行灌根,特别是抗生素和铜制剂类。
作物正常生长需要合适的酸碱度,一般适宜蔬菜生长的pH值为5.5~7.0。土壤酸碱度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铁、锰、锌、铜、钴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其他营养元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因此,大棚建好之后应及时检测并调节土壤酸碱度。土壤酸性过大时,可加入石灰来改良,土壤碱性过大时可加入石膏来改良。
目前灌溉的主要方式有地面漫灌和滴灌两种方式。采用传统的地面漫灌方式,灌溉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板结,土壤透气性差,影响土壤好气微生物活动。采用滴灌等现代灌溉方式,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均匀灌溉,不仅节约用水,该方法还不破坏土壤结构,对土壤侵蚀性小,还能预防土壤板结。
新建大棚病原菌少,此时,应减少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入。在其他大棚或露天作物大田工作的人员应当减少进入新建大棚的机会,如果必须要进入时最好更换工作服。从携带病原菌的大棚用过的物品要做好消毒处理。
(张宝生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开发站 李继东 博兴县农业局)
新建大棚耕作区土层多被取走,再加上被施工机械碾压等因素造成耕作层土壤结构紧密、通气透水性差,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营养不良,土壤生物、微生物数量少等问题,造成产量较低。新建大棚前几年产量低主要由于新建大棚其自身还没有形成自有的生态系统,但新建大棚具有老棚所没有的优势,耕作层病原物和有害物质较少。这时及时改良耕作区域的土壤,少施化肥农药,注意构建新建大棚的生态系统,既可以解决尽快提升新棚区产量的问题,又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新建大棚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少的优势,为以后持续优质高产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