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2016-07-21 10:49福建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海峡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文明

福建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林 洁

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雾霾”“红河水”到“毒土地”,一次次引发人们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在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国家六部委联合编制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新要求和“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新的部署。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受国务院委托,就 2015年度全国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了报告,报了九“喜”十“忧”,这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年度环境报告。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环保靠宣教起家”这句话是环保人毋庸置疑的观点,更是环保宣教工作者引以为傲的信念。但长期以来,环保宣传教育的生存状况却与这句话不相匹配,环保宣传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人人环保、事事环保、时时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时,环保事业才能蓬勃发展,这一片片“绿水青山”才能永葆。《纲要》指出,环境宣传教育的现状与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要促进环境宣传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剖析环境宣传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纲要》指出宣传教育存在的四方面不足,其中,宣传教育手段创新突破不足也是一方面原因。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环境改善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必要性,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环境信息的传播形式和方法亟待调整;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生态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福建省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进程,就是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发挥好、保护好。而要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必须先行。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大动力”,古人云“不破不立”,只有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手段才能突破创新,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宣传教育要想发展,必须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理念和形式。

1 创新环保宣传教育理念

构筑环保一体化思维。传统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常常单打独斗,环保从业者、专家学者、环保组织、企业、民众等各个环保相关的不同群体,常常被剥离开来。这些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各自所处的立场也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要把环保事业做好,就必须搭建一个纽带、一处平台,将各个环保相关的不同群体联系起来,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把环保事业做大做强。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好用足社会优质宣传资源,大力弘扬和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形成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

1.1 树立环保宣教全局观念,一盘棋统筹思维。环保宣传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任务,它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环保宣传教育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像打“游击战”,“这里放一枪、那里放一炮”,小打小闹是占领不了高地。要做好宣教必须统筹规划,谋篇布局。不仅要注意纵向的发展,也要注意横向的联系。也就是说环境宣传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环保教育应该成为贯穿我们一生的教育,包括幼儿的环保行为养成、学校的环保教育、家庭的环保教育以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环保宣传教育。而环境保护并非环保部门的工作,它涉及的面很广,包括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林业部门、海洋渔业部门、农业部门,甚至包括纪检法三家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各个部门密切配合,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早该消除,互相推诿的事件也不容发生。因此,各部门应该在做好各自分工的同时,通力协作,才能真正把环保宣传教育做好。而作为环保部门,要借力用力,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传统媒体、自媒体、环保组织、环保专家、学者、热心环保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环保部门必须开拓一个平台,让大家自由发声,把好的想法、做法一起分享,用不同的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同时,环保部门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包括宣传的重点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形成一个大的框架,再通过媒体、家庭、学校、企业、社区等各方面细化,再到具体的典型的活动框架,特别是教育方面,应该进行环保教育实验,对有效的教育模式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和实践,然后将好的模式进行全面推广,再要求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结合地区及学校自身特色进行优化,做到环保教育核心不动摇,环保教育目标不松懈,环保教育多管齐下、多样化蓬勃发展。

1.2 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让环境保护根植于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面临着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顺势而为、扎实推进。

价值观会影响人一生的行为举止,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就是要用一只无形的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每个人都自觉地遵守环境保护规则。培育价值观是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程,必须贯穿于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通过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来体现,每一个行为来规范。生态文明价值观看似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但实际上落到实处,就是形成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监督杜绝他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它需要法律的规范,同时,更重要的是道德约束,成为全社会最高的共同准则之一。

1.3 形成全社会环境保护共识,共治共建生态文明家园。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的关键因素。好的生态环境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也关系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如果毫无节制地破坏生态环境,那地球毁灭的灾难性后果就不只是存在于电影中的画面,它便会成为我们人类自己酿成的恶果。要形成全社会环境保护共识,不仅让每个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每个人明白破坏生态的毁灭性的恶果,还应该让每个人意识到一时的蝇头小利有可能把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整个环境的破坏,最终承受的还是每个个体本身。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对污染企业的约束力不断加大,但环境立法的道路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地修订完善。而对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面,特别是应把环境教育写入法律,让环境教育成为学校必修的课程。

2 创新环保宣传教育模式,做活环保宣教事业

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环保意识都在提高,而现阶段的环保宣传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的阶段,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针对目前互联网环境下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把解决的新方法、新措施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拓宽渠道,增加活力,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使工作效果更加显著。

2.1 创新环境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文化”是一个比较宏大的概念,普遍的说法是,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代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风俗观念等,它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但是将文化还原到现实中来,就是用精神食粮来武装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也是如此,只有人们的精神富足,能够认同环境保护的各种观念,才能使环境保护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一是要鼓励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作品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传统的文学样式,也包括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动画片等的剧本(脚本),以电影为例,在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电影市场不断扩大,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普遍选择的方式,通过在电影中融入环保题材,使人们在观影过程中渗透环保理念,正如电影《美人鱼》,它是一部故事片、文艺片或者是一部环保宣传教育片?很难把这部影片单纯地归类,我们不从它的艺术性去评判,单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33亿元的票房至少说明它影响了一批人,至少是提醒了公众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来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是个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所以,应该不断鼓励各种环境文化作品的创作,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宽松的、自由的创作环境,创造出好的环境文化作品。

2.2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资源,扩展宣传渠道。环境保护不仅是环保部门的工作,而是宣传、教育、林业、海洋渔业等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因此,需要统筹各类资源,不能单打独斗,也不能各自为政。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可以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仅应该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还应该与媒体通力合作,相互沟通,形成一个良好向上的舆论氛围,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宣传各项环保中心和重点工作,达到约束和震慑排污企业,给公众对生态环境以信心,以便更好地身体力行地去保护环境。

同时,借助各种平台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一方面是传统的平台、场馆,包括电视、广播、报纸,还包括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利用这些传统的平台进行宣传,必须有针对性,必须满足某部分人群的习惯方式。例如广播的受众,一部分是有车的人群、一部分是专职的司机,还有一小部分就是老年人了。所以在进行广播宣传环保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受众人群的分类,要得到他们的共鸣才有效果。传统的平台并不是老旧的,被人弃之不用的,跟不上潮流的,而是会跟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就如电视,有一部分已经演化成用网络观看。在城市,有一大部分人还是以公交、地铁作为自己出行的交通工具,而长途的距离,搭乘动车、高铁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公交车、地铁、动车上的电视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环境保护的平台,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人们除了玩手机,一般就是盯着电视屏幕,这时,适时地播放环保短片、环保公益广告或者环保相关的节目,是一个很有效的宣传方式。

2.3 创新环境教育手段,培育全社会生态意识。支持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工作。环境教育立法是个十分关键的一步,只有以法律的形式才能更快速、有效地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应该明确规定环境教育的相关教学大纲、指南等,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每个阶段的环境教育目标和要求,这就需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在学校的相关课程中增加环境教育内容,鼓励环境保护等相关教材的编写,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培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校环境课程教学水平,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的课程。鼓励学生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还应积极发挥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组织开展环境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同时,应该在高校设置环保相关专业,培育更多人才,对于环境保护人才的就业进行扶持和倾斜,创造更多的环保人才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提供各种环境保护专业性的培训,增加环境人才储备,提高环境保护的综合实力。

总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全社会用自己的力量来促进它发展。它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必须高度重视的领域,我们必须有一种长远的眼光,真正去践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深入人心,从而促进环境宣传教育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文明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环境保护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对不文明说“不”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