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花 自强,自我独立中的民营美术馆

2016-07-21 01:21李旭辉
艺术汇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术馆当代艺术艺术家

随着国内经济的下滑,国内像长沙,成都一些二线城市的私立美术馆也随之出现了退潮现象,除去实验性展览不断减少,以往的企业赞助资金也开始紧缺。即便像北京元典这样的非盈利民营美术馆也面临着同样情况。“元典”地处北五环桥下的居民社区中,正如其名字一样对于观众和艺术家或者藏家来说,的确“远了点”。假如不是其展览的一直以来总是以其带着争议地方式吸引着艺术圈达人们的目光,那么利泽中街这个地方或许也会和其他商业楼盘一样,只是盘踞着一些餐饮店和商铺罢了。在刚过去的2015年中,元典带来像《无常之常》、《奇幻博物馆》、《乡建在中国:碧山&许村》等展览都获得不错的口碑,2016年元典美术馆迎来它的新馆长,金秀花女士,美术馆也会迁馆。我们在留恋之余也在希望元典在逆流中能闯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艺术汇:你是怎样看待民营美术馆的现在的处境的,特别是作为推广当代艺术的非盈利美术馆,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金秀花:很多西方的民营美术馆将近100多年的历史,它所处的社会体系,生态比较健全,在国内元典作为一个完全非营利的美术馆,要像其他民营美术馆一样寻找自己的生存的方式。那么,它所面临的问题是美术馆的自强、自我独立的一个问题,这可能也是现阶段最大的问题。

艺术汇:你是怎么看待过去元典美术馆所获得的文化基础的,你上任元典之后会做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变吗?

金秀花:元典已经运营七八年了,从西边搬到现在的地址。期间也做了很多好的展览,推出了一些好的艺术家,其中一些虽然不被市场看重或者不像一些成名的大家那样受大家追捧。但是这些艺术家是有他们的文献价值的,这也是元典是区别于其他美术馆的一大特征吧。

中国很多非营利美术馆都面临着一个自我运营资金的问题。今年我与美术馆的创始人联合一些企业界人士着手准备艺术基金会,与国内外美术馆及基金会之间会有一些互动活动。而我从基金会的角度建立基金会和美术馆的工作体系。2016年元典也会搬迁,地段是靠近朝阳公园的观众很容易靠近的地点。面对这一系列的改变,我们的一些展览方式,和选择艺术家的方向,以及学术方向也会做一些调整。

艺术汇: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私人美术馆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他与公立美术馆之间将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的互动。在哪些方面可能实现?

金秀花:与西方的民营美术馆比较,他们的美术馆实际上都有一个基金会的支持,比如说MOMA,古根海姆等等。美国基金会的职能,一般是承担基金会理事的捐赠,它也可以在社会上募集一些资金,然后用这些资金去支持美术馆的一些活动。西方基金会发展了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在社会募集资金的环境肯定是优于中国。今天很多西方企业意识里是有艺术板块这一块的。相比而言,中国大企业很多,经济规模发展比西方也快很多,但很多企业没有这种文化意识。当然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历史只有10多年,还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当中。我也和一些企业、品牌接触,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慢慢地和他们沟通,跟他们讲企业赞助美术馆的优势,包括企业的社会功能的放大,社会责任这一块。当然美术馆自身,要非常严肃的做好非营利体系的搭建和学术和展览品质,这样企业才会赞助,才愿意把品牌放在你这边来宣传。所以在中国这么一个特殊的企业社会责任变化过程,这个变化不是主动的,需要我们艺术圈和美术馆主动去跟企业沟通,把好的概念传播给他们,提供优质艺术平台,这也是作为一个民营美术馆的责任。

艺术汇:你最喜欢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是谁?

金秀花:我做画廊10多年的展览,感兴趣和推动的方向可以分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不同命题分别有不同关注的策展人和艺术家,很难以几个名字来概括全部。整体上我所追求的艺术家是善于发掘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身份的艺术家。

艺术汇:之前元典美术观地下一层一直作为鼓励新的实验性艺术排演场,你会持续进行还是有其他的变化?

金秀花:实验艺术家的部分是一定要持续的,甚至这个单元搬到东风北桥,朝阳公园北边后,会有一个专门的场地来做,同时我也在做一些青年艺术家项目,会根据元典的展览来结合国家艺术资金的支持来持续推动这个部分。国内外当代艺术正在呈现多元化面貌,通过这个单元希望能发掘具有创造性思维、不同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创新艺术家们。他们目前不是很成熟,但恰恰是最敏感的,代表着未来的可能性。

艺术汇:在未来几年内元典关注的艺术家或策展方向是否会有其他的侧重点?

金秀花: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时间是很有限的,从1977-1978年开始到现在,40年的过程。假如我把亚洲当代文化的参照范围扩大,提到日本和韩国,因为他们的文化的根基和中国文化是相通的,有一种东方精神,比如说韩国的单色画,日本的具体派和物派都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明年我们正在筹备的一个展览跟这个有关系。实际上中国的当代艺术不是凭空而降的,像之前我也跟国内的机构和批评家们合作方力钧的文献资料整理,我愿意花很多精力做这个工作的原因是,好的艺术家会自我思考,自我疏理作品背后的文化脉络,转变成自己对文化的态度,所层现作品是当时社会人文和文明的表达,所以是有价值的。

艺术汇:今天艺术圈普遍再谈论传统和当代的联系,但似乎逐渐把社会现实责任堙没掉了。

金秀花:社会现实一直是艺术家思考的部分,艺术家都有他们自己很深的文化根基,所思考或是关注点跟当下的人的生活状态是有关系的。有些艺术家不一定在作品的形态上直接关注社会现,不过创作的过程或思考中会融汇这些思考。每个艺术家的着重点不一样,他其实是把社会问题潜藏在作品当中。

艺术汇:现在很多民营美术馆都在逐渐加强社会教育和艺术实践参与的功能板块,元典未来是否会在此方面有所发展?

金秀花:教育、讲座等在非商业展览机构里必须的版块,元典以后肯定也要加强这些版块,社区功能也一直是元典美术馆一个重要的功能,另外也跟元典所处的位置是有关系。元典的新地址搬迁完成之后会更关注以展览和项目为平台的社会互动。(采访/撰文:李旭辉 图片提供:元典美术馆)

猜你喜欢
美术馆当代艺术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