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江
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小练笔”,目的是通过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就以苏教版的几篇文章为例,加以说明。
一、补充续写式小练笔
补充式续写,通常是教师给出文章前面的部分,然后让学生续写。因为有了前面部分的铺垫,学生在续写时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是,如果前期没有充分的语境渲染,学生在续写时就会出现续写无文、思维僵化的情况。怎样巧妙地设置语境呢?
教学《秦兵马俑》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教学中,我一边播放秦兵马俑的资料视频,一边进行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看得出神,听得也十分投入。这时,我对学生说:这是作者自己看到兵马俑的动作、神态后产生的想象。想必同学们的想象力比作者更加丰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也来想象一下不同形态的兵马俑丰富的内心世界。屏幕:有的抬头看天,好……有的神态凝重,好像……有的眉头舒展,好像……因为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很容易补充。
生:有的抬头看天,好像在思念远方的妻儿;有的神态凝重,好像知道下一场战争凶多吉少;有的眉头舒展,好像想起了往日家人团聚的情景。
二、词语组段的小练笔
这类小练笔,多是教师提前给出课文中比较重要的词语,让学生选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写一个小片段。
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我创设情境:文中的“我”在园子里是多么的自由啊,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干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大家想要这样的童年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请拿出笔来写一写。大屏幕:
蝴蝶 蜻蜓 蚂蚱 草帽 瞎闹 铲地 拔草 大喊 随意
生:我在赣榆农村长大,夏天那里有很多漂亮的蝴蝶和蜻蜓,我也会戴着草帽和妈妈一起下地。我可不敢在园子里瞎闹,那样妈妈会揍我的。妈妈在园子里拔草,我在园子里观察小动物。老家的童年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三、句子换位的小练笔
课文“水”中有这样一段: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一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液的流速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书中的“我”,只用一瓢水洗了个澡,就那么开心,如果洗澡时,你只有一瓢水,你会怎么想呢?
生:天真热,我满身都是汗,到了澡堂,天啊,就给我一瓢水,连洗脚都不够,这叫我怎么活啊!
四、对课文换位的小练笔
教学《珍珠鸟》一课,我是这样设置语境的:课文中所写的是作者冯骥才先生眼中的珍珠鸟,看他眼中的珍珠鸟是多么的顽皮呀!你觉得这只珍珠鸟过得怎么样啊?当学生说完后,我话锋一转,问学生,那珍珠鸟眼中的冯老先生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以《我的主人冯骥才先生》为题写一段话。看到这个话题,学生都很兴奋,一会儿,文章就写出来了。
原文片断: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生文片断:有一天,冯先生伏案写作时,我落到冯先生的肩上。冯先生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到我。不一会儿,我竟然趴在冯先生的肩上睡着了。
适时地布置小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语境的渲染下,学生“写”在“乐”中。
(作者單位: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院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