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岚
3岁的冬冬每晚必定赖在妈妈的被窝里,由妈妈拍着、搂着、哄着才能入睡;夜里一睁眼,如果见不到妈妈就大哭不止,而出生前就为他准备好的房间则归爸爸独享。跟爸妈挤在一张大床上睡,或者干脆将爸爸赶出卧室,这种做法会大大延长孩子走向独立的进程。
能独立睡觉,是孩子心理断奶的重要标志。对于那些想要实施分床计划的家庭来说,要想使宝宝尽快适应独自入睡,一定要把握住3个最佳时期,在这期间对宝宝加以训练,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
第一个最佳时期 从出生开始
如果条件具备,最好从宝宝一降生起就直接让他单独入睡,这样日后宝宝就不会经历分床睡的折磨了。即便只是几个月大的宝宝,一旦有了和父母一起睡的经历,就会迷恋父母的体温、气息、皮肤的接触带给他的安全感,这时候再把他放到自己的小床上,他能清楚地辨认出自己是睡在不同的地方,于是立马吵闹着要睡到父母身边。
试试这样做
向宝宝传递你的声音 安全感对宝宝至关重要。即便是小婴儿,也开始对周围环境有所响应,父母有事留他独自一人时,也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因此,从一开始爸妈就要让宝宝感受到,你们总是在他身边。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做法是,让宝宝随时听见你的声音,对宝宝的情绪反应随时做出响应。一旦宝宝确认爸妈永远在身边,就会建立起可靠的安全感,就有勇气和信心独立入睡。
父母要不放弃。如果到宝宝几个月大时才分床睡,那他是一定不乐意的,年轻的爸妈要考虑能否战胜自己 如果父母下决心让宝宝一个人睡了,那就要和宝宝一起经历痛苦的“意志磨练”:宝宝用哭声提出要求,责怪爸妈把自己扔到一边,强烈要求回到爸妈身边。多数爸妈听到孩子的哭声,很快就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宝宝单独入睡的计划于是就会半途而废。
布置一个可爱“小窝” 把宝宝的房间装点成美丽的“儿童乐园”:墙上贴一些可爱的卡通图画;把小床布置成小船、军舰、大汽车或胖胖熊,周围挂上毛绒小动物、可发出悦耳音乐的小玩具……童趣和温馨弥漫,会让孩子感觉很放松,睡得也会更塌实。
第二个最佳时期 叛逆的2岁
2~3岁这一年龄段,宝宝的自我意识一天天增强,早已明白自己和父母不是一体的,能清晰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开始反抗父母。爸妈如借此时机趁热打铁,孩子有可能因需要霸占自己的小床而独立入睡。
试试这样做
宝宝是儿童房的主人 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儿童房的所有家具和玩具都在期待它们的主人,希望主人统领它们一起游戏一起休息,主人不理它们,会让它们很伤心和失望,有可能投奔别的主人。同时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就在隔壁,需要时随时过来。”
循序渐进,从2分钟开始 宝宝很不情愿单独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心里会觉得陌生、奇怪、失落、担心和害怕,于是会召唤妈妈。妈妈试试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宝宝逐步走向独立,可以安慰宝宝说:“你静静地躺着,过2分钟我就回来。”2分钟后准时回到宝宝身边,然后再对他说你3分钟后回来;反复几次,时间一点点延长。如果孩子非常胆小,可以试着先坐在床边陪伴,慢慢离开远一点,更远一点,让宝宝一点点适应。
消除宝宝怕黑情结 宝宝多半怕黑、怕独处。睡前,你开一盏小灯,把房间内的光线变暗,给孩子讲故事或放儿歌录音,转移其注意力;把他喜欢的毛绒玩具放在他身边;轻拍他的背直至他入睡再离开。别忘了,这盏小灯一直开着,直到宝宝自己觉得可以关掉了,才去关。当你不在的时候,留下音乐或故事给他听,有毛绒玩具陪伴,孩子会给自己鼓气,不再感到害怕,困了之后就会入睡了。
第三个最佳时期 独立意识渐强的4~5岁
4~5岁的孩子会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感觉到自己不是爸爸或妈妈“唯一心爱的”,希望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其实是在努力争取爸爸或妈妈对自己的全部关注。好在4~5岁这一阶段是孩子独立意识的发达期,也是日后能不能自立的关键期。顺应孩子的个性鼓励、引导,让小王子小公主认同“自己睡是很棒的”。
试试这样做
尽量多陪陪孩子 晚上下班回家和休息日,爸爸妈妈尽量多陪孩子玩一会儿。特别是在晚饭后这段时间,让孩子高兴、精神放松,这等于给了他一颗定心丸,那就是“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也可以借助故事,使孩子明白:只有爸爸妈妈彼此相爱,宝宝才能有一个幸福的家。
激励的话 孩子都渴望自己快快长大、在很多事情上自作主张。这时妈妈可趁机告诉他,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是长大的标志,并承诺给孩子一些做主的权利。顺便再给他讲讲勇敢的孩子单独睡觉的故事,被“自己也要做个勇敢的孩子”的想法激励着,他会在心里说服自己单独睡。
看得见的榜样 带宝宝到朋友家串门,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当着宝宝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做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随后参观小主人的床。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觉得“我也有自己的床”,父母则可趁机鼓励孩子单独睡。
睡前故事加“晚安仪式” 分床之初,爸妈在宝宝睡前多陪他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或读孩子喜欢的书,也可一起听配乐童话故事或优美的音乐。之后,平静地和宝宝互道晚安,再和宝宝一起向娃娃、玩具说晚安,这样的仪式,使孩子有安全感,产生想睡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