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作品通过讲述四对美籍华裔母女的故事,反映了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和第二代移民的女儿之间由于代沟、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不同而引起的情感冲突。小说从出版至今,一直受到华人文学界和美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但是对于小说的语言功能,却很少有人触及。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小说《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探究其语言功能。
【关键词】喜福会 语码转换 语域理论
【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面上项目(JB201412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69-02
1.语码转换
在语言学中,语码转换指一个人在一个对话中交替使用多于一种语言或其变体的语言现象。多语者有时会在对话中使用多种语言的元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受到很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很多学者分别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等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选取的语料多是口头语即社会语境中的会话,很少涉及到文学作品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2.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1985)非常强调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他认为任何一个情境因素的改变都能引起所交流的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语域就是语言在不同语境中受不同情景因素支配而出现的变体。他把语域区分成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三个部分。语场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论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即交际参与者的语言知识、身份角色、地位、经历、年龄等及参与者之间的主题角色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 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口语或书面语。
3.语码转换的类型
语言学家从语码转换的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等角度,对语码转换做了不同的分类。 Poplack(1980)从语言结构方面把语码转换分为三种类型: 句间语码转换(inter?鄄sentential switching)、句内语码转换(intra?鄄sentential)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句间语码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分句的分界处,而且每个句子或分句都分别属于一种语言。句内语码转换涉及到句子或分句内部的转换。附加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单一语言表达的句子或分句中插入另一种语言表述的附加成分(tag)。根据Poplack(1980)对于语码转换类型的理论,《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句内语码转换(Intra?鄄Sentence Code?鄄switching),小说中语码转换现象主要是出现在句中的词汇,多是地名,人名,食品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词语,或者是在英语当中找不到对应表达的汉语词语,如:Kweilin(桂林),mah jong(麻将),shou(孝), Taitai(太太), Popo(婆婆), Aii?鄄ya(哎呀),pung (碰)、chr(吃);chang?鄄O (嫦娥)、yitai (姨太太)、 sz tai(四太太)、 aiyi(阿姨)、 syi Wang Mu (西王母)、hong mu(红木)、tounau(汤药)、syaumei(烧卖) 、 ywansyau(元宵) 、 tyandi(天地) 等。再比如:当Lindo Gong讲述她如何对一个售货员大光其火是说:“I was chiszle(气死了)”;当Rose Hsu Jordon讲述时她父亲说到:He believed in his nengkan(能干)。这些语码转换都是发生在句子或分局内部的,因此都是句内语码转换。
2.句间语码转换(Inter?鄄Sentence Code?鄄switching),这类语码转换在小说中占到的比例很少,一方面是由于汉语的语言特点,很难将汉语的长句融入英语语篇;另一方面,汉语的长句不方便英语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在小说《喜福会》中,只有以下几处句间语码转换的实例:
(1)Shemma bende ren. (什么笨的人)
(2)Shwo buchulai(说不出来)—Words cannot come out.
(3)Shemma? Meimei?鄄ah?(什么?是妹妹吗?)
(4)Dangsying tamende shenti.(当心他们的身体)
(5)Shemma yisi?(什么意思)
(6)Mei gwansyi.(没关系)
(7)Jrdaule.(知道了)
4.《喜福会》中语码转换的语域研究
《喜福会》是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英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19世纪50年代移民旧金山的四位中国女性和她们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四位母亲出生在中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相反,她们的女儿出生在美国,从小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所以母女之间的文化背景,语言知识和社会经历都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表现出这些差异,谭恩美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英汉语码转换。下面我们就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分析一下这些语码转换的语言功能。
(1)语场与语码转换。
前面我们讲过,语场是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论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在《喜福会》中,因为母亲们熟悉汉语,所以汉语语码多出现在和她们有关的场景中。例如,母亲们打麻将聚会的场景中,汉语语码的出现频率明显较高。在小说的开头,Jing?鄄Mei Woo讲述她妈妈去世以后,她代替妈妈参加喜福会的麻将活动。汉语语码mahjong(麻将)出现了19次,还出现了和麻将相关的汉语语码pung(碰),Mahjong pai(麻将牌),chr(吃),另外因为她在这一部分回忆起她妈妈讲给她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所以Kuilin(桂林)这个词出现了16次。在喜福会的聚会中,大家还会一起享用美食,所以这一部分也出现了很多表示食物的汉语语码。例如,dyansyin(点心),chowmien(炒面),ywansyau(元霄)等。另一个汉语语码出现频率较高的场景是描写母亲们回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小说中四位母亲分别回忆了她们在中国的往事,在这些篇章中就有很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出现。这些词语都用汉语拼音组成,形成汉语语码。例如,popo(婆婆), shou(孝), Taitai(太太), Houyi(后裔), Yat?鄄sen(先生),(koutou(叩头), tyandi(天地), Syaujye(小姐),Yi tai(姨太), Sz tai(四太太)等。
(2)语旨与语码转换。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即交际参与者的语言知识、身份角色、地位、经历、年龄等及参与者之间的主题角色关系。在《喜福会》中,主要是在熟悉汉语的妈妈们的对话或回忆中出现汉语语码。当女儿们讲述她们和母亲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时,只有在引用母亲们说过的让人难忘的汉语词语或句子时才使用汉语语码。例如Rose Hsu Jordon 在讲述她和母亲的故事时,引用了母亲说过的两个汉语词语:hulihudu(糊里糊涂),heimongmong(黑蒙蒙),还有母亲让她照顾弟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 Dangsying tamende Shenti”. Jing?鄄Mei Woo在讲述母亲在她童年时望女成凤的期盼时,反复使用了汉语语码Ni kan(你看), Lena St. Clair 则引用了母亲说过的词语(Chunwang chihan唇亡齿寒)。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女儿,英语已经成为她们的母语。汉语对她们而言,是一门外语。只有当她们和讲汉语的母亲进行交流时,她们才会接触到汉语。
(3)语式与语码转换。
《喜福会》一共包括20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故事,所以小说的语言比较口语化,并且有很多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不论是句内语码转换,还是句间语码转换,大多都出现在对话中。例如Lindo Jong在讲述她和一个售货员发生冲突的故事时,她说:“I was chiszle.(气死了)”因此语码转换现象贯穿整部小说。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依据,对《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运用语域理论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来分析文学语言中的语码转换,可以更好地揭示出作品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英语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Tan, Amy. The Joy Luck Club, Ballantine Books,1989, New York.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1985.
[3]Poplack, S. Sometimes Ill start a sentence in English y termino en espaol: Toward a typology of code?鄄switching. Linguistics,18, 581-618, 1980.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杨海霞(1976.3-),女,汉族,河南济源人,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