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艳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而随着发展我国对职业教育的不断加大。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道路在不断完善,本文对于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重点是解决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重复问题而作一系列的分析思考。
【关键词】中高职会计专业 衔接课程 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6-01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即体现出层次性。课程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定,为实现培养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课程目标的定位亦应具有层次性。以武汉市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为例,课程目标层次混乱主要表现在:
1.课程设置趋同
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重点是解决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重复问题。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发现不少专业课程已经学过,且基本上没有程度和难度之差。这种现象要求我们,在制定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教学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职和高职专业课程在层次上的差异。但现实情况是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仍各自为战,不能对专业课程进行统筹性的设置,使得一些课程重复设置,不能突显职业教育的层次性,影响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会计专业为例,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这类课程的重复开设率达到 50%。这就意味着许多中职学过的课程,到了高职还必须重修这些课程。
2.课程内容没针对性
教师通过选择课程内容将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但实际情况是,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缺乏层次性,存在明显的重复问题,使得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并非他们真正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学者在对一些中高职院校名称相同的课程进行对比后发现,课程内容重复率不下30%,甚至高达60%,而教师又不了解这些课程内容重复的状况,缺乏对教材的处置,只能照本宣科,一任重复继续。课程内容选择不当,重复率高,层次不明,严重阻碍中高职课程衔接。
3.课程评价层次不清
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管理是否恰当,课程资源是否齐备并物尽其用,课程目标是否达到等,皆需依据课程评价予以定夺。毋庸置疑,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学校自身条件的层次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层次性,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均具有层次性,那么由于课程评价诸要素的层次性,课程评价的标准亦应具有层次性。但目前,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皆存在评价结果模糊不清的状况。
二、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
如何更好有效而当务之急是研究好中职一段,明白中职的事做好高职的事。所以,高职对中职的衔接始终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和关键。
中职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有一技之长,更多的是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获得经验性技能。其核心是培养操作型人才,高职重点培养技术型人才。
目前现有的中高职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中高职院校联合,是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保证
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实习实训课的设置上均要体现层次性。如上所述,某些专业课程的重复率极高,严重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为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使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明,实现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需要各职业院校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开发基于各自优势、符合各自特点,又不重复交错的课程。具体而言,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安排应比普高生源班适当增加,教学起点适当降低;专业基础课由于中职生已经有一定基础,课时安排可适当减少,教学起点适当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模块的衔接,在基础技能训练上,可比普高生源班少一些,而生产性实训、设计性实训、综合性实训可以多一些。
2.研究学生个性,是职业能力发展培养的需要
中职毕业生单独编班,单独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选择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授给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选择更精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授给学生。之所以这样划分,一方面是因为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恰好能够分担起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职生和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层次性。
3.培养师资力量,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因素
中高职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进入各种各样的职业领域工作,在校期间他们不仅要学习到够用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灵活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中高职院校要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排在师资队伍培养的首位,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双师型”培养环境。一方面要在本校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如请本校或对口院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为青年教师或教学、实践能力较弱的教师组织好传、帮、带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鼓励教师走入企业实习,把理论与实操学到的知识技能相融合,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唐林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13,(2) 94-98.
[2]张澧生,施大发,付军.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3,(2) 38-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