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鑫建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回收保障机制研究
谢鑫建
自2007年开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全国推广实践,2012年后开始进入贷款回收期。文章对江苏省教育厅通报的该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逾期情况的最新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根本性的回收保障机制。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逾期;回收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生源地贷款这种新的模式自2007年在我国普遍推行。目前,我国实施的助学贷款制度主要以生源地贷款为主、高校助学贷款为补充的混合模式。理论界认为生源地贷款有以下优点:一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对象容易甄别。由于生源地教育主管机构对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和家长信誉比较熟悉,可以准确掌握贫困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资信情况,避免合约签订前逆向选择的发生。二是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在学生家乡办理,其家庭相对稳定,大学生毕业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与家长保持联系,到期后追讨容易,还款率高。三是学生为了父母和自己在家乡的形象往往不会背信弃义,不会恶意拖欠连累父母。因此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要远远小于原高校助学贷款。但是实际运行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实施过程中,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的违约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以江苏省为例,自2012年至今,我省每年都以省教育厅的名义下发“关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回收情况的通报”文件。笔者对最新的2015年的“通报(苏教助〔2015〕1号)”文件中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1.总体平均逾期率严重偏高
截止到2014年底,全省贷款余额2,394,123,734元,其中对回收情况统计发现,应收人数65,542人,实收人数56,103人,逾期人数为9,439元,人数逾期率14.40%;应收本息合计117,571,955元,实收本息合计105,187,434元,逾期金额12,384,521,金额逾期率10.53%。而国内各商业银行2014年的年报显示,不良贷款率基本都控制在2%以内(其中中国工商银行1.13%,中国银行1.18%),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逾期情况相比,后者的逾期率严重偏高。
2.高职高专类学校的逾期率明显高于本科类学校
笔者对数据进行了重新归类统计分析发现,高职高专类学校的逾期率明显高于本科类学校。数据显示:(1)在人数和金额逾期率上,高职高专均高于本科院校。其中本科院校应收人数30,076人,实收人数26,396人,逾期人数为3,680元,人数逾期率12.23%;应收本息合计59,321,563元,实收本息合计53,615,715元,逾期金额5,705,848,金额逾期率9.62%。高职高专院校应收人数35,466人,实收人数29,707人,逾期人数为5,759元,人数逾期率16.24%;应收本息合计58,250,092元,实收本息合计51,571,719元,逾期金额5,705,848,金额逾期率11.46%。(2)按人数逾期率大小排序,逾期率最高的前二十所学校中,有16所是高职高专类学校,而本科类院校(含本三)仅有4所。
3.非恶意愈期情况占比较多
数据统计发现,全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逾期率高达14.36%,而金额逾期率却只有10.53%,逾期人数和逾期金额存在较大的悬殊。同时结合对贷款学生的回访和问卷调查发现,有为数不少的逾期者是对贷款利息、还款日等信息的忽视或理解错误导致还款额度不够或还款不及时等,多属于非恶意逾期情况。
通过上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理论界原先认为在降低违约率方面有诸多优点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在实践上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逾期率还是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如果简单的归结为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学校的问题,或者是社会诚信问题等,那么银行其他类型的个人信用贷款的逾期率又为什么远远低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呢?结合上文数据分析和对贷款学生的回访和问卷调查资料,笔者研究得出逾期率居高不下的最根本原因如下:
1.大学生就业水平低
“毕业即失业”是在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在我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一直不能真正正视这个问题,官方每年公布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统计数据都是十分喜人的,但实际上近10年来大学毕业生都遭遇扩招以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刚毕业的大学生成“校漂族”、“蚁族”的不在少数。当初贷款的学生家境贫困,社会关系匮乏,毕业后完全靠自己寻求出路,工作初期的待遇相对底下,没有余钱自然没有能力归还贷款。前文数据分析得出“高职高专类学校的逾期率明显高于本科类学校”的结论可以反推,高职高专类毕业生的竞争力可能不如本科类学生,就业水平低下导致收入水平相对更低。笔者认为目前社会公布的高职学生的就业率高于本科院校的统计结论有待商榷,其中难以统计的本科毕业生主动失业备考研究生的庞大人数对统计事实有很大的失真影响。
2.生活教育长期缺位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和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吻合的。但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诚信却失是助学贷款逾期的最直接原因,这种错误结论不仅掩盖了事实,还长期伤害着整个大学生群体。基于上文分析得出的“有为数不少的逾期者是对贷款利息、还款日等信息的忽视或理解错误导致还款额度不够或还款不及时等,属于非恶意逾期情况”的结论,结合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资料,笔者认为造成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对学生的生活教育的长期缺位导致个体发展失衡,当代大学生对关系到自身利益的生存能力的轻视和欠缺。
3.贷款银行在管理服务上缺位
贷款银行在管理服务上缺位责任一直被社会忽视,文献综述也发现,关于大学生助学贷款逾期问题的研究中几乎从不涉及这个话题。当笔者看到“通报”后的第一个疑问就是截止发布通报时间,涉及逾期的学生或家长都得到贷款银行的追讨通知了吗?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主体多,主要涉及政府、银行、高校、学生及其家长等,加之该贷款的政策性等因素,贷款责任不明确,贷款银行在贷后管理上过度依赖政府、高校等;二是贷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相比,其贷后管理能力和水平可能相对薄弱。
1.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一是要明确高校定位,不一味追求综合性大学建设,不盲目设置新专业、开设新学科,要重点发展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教育,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使培养的毕业生的“文凭毕业”和“能力素质毕业”相匹配。对于高职高专类学校更要摆脱“既不愿意象中职、中专类学校那样专门培养一线专业技术类人才,又无法摆脱本科类学校的教育模式的影响”的模糊定位,切实从专业教学改革中摆脱“培养出来了毕业生在专业理论上落后于本科学生,在技能上又不如中职、中专类学生”的怪圈。二是解决“重视入口、漠视出口”的通病,从根本上改变各高校“在招生宣传上重视程度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远大于就业工作”的功利教育管理理念,回归教育本色,强化就业服务的责任和能力,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2.推进改革顶层设计,提升生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将在大学阶段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最后转变,大学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就是要让大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担当好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未来社会角色所赋予的历史责任。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必须推进改革教育顶层设计,应该从制度上加大推广和实践生活教育,真正完成教育的使命。作为高校,必须改变原来重知识传授,轻生活教育的育人模式。不可否认,许多高校都普遍重视素质教育,搭建平台让学生多动手、动脑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强调与社会紧密联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常常对一些社会正负面现象展开讨论、教育等。但是,这些与生活教育还差之甚远。
3.创新高效的移动互联网还款平台,加强贷后管理
作为银行,贷后管理与贷前审核同等重要,它是贷款的一个环节,逾期率水平也是衡量银行贷款管理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国开行要转变思路,在贷后管理上减少对政府、高校的依赖,真正运用现代银行管理理论和技术严格落实贷后管理工作。尤其要充分运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高效的移动互联网还款平台,提高查询和还款的效率。截至到2016年,目前贷款学生需要到生源地县(市、区)资助中心查询还款金额或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服务系统(https://csls.cdb.com.cn)查询“本金还款计划”和“贷款及应还款”,我们发现目前的查询环节还是相对繁琐的;对于还款则需要“提前5天存入合同约定的支付宝网站或邮政储蓄账户”,在还款环节我们欣慰的看到了借用了“支付宝”的便捷平台。但是,支付宝的功能或业务门类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并不是专门针对生源地贷款管理的平台,贷款学生“登录支付宝网站办理实名认证及账户关联”仅仅提高了转账的效率,还谈不上“创新高效的移动互联网还款平台”的要求。笔者建议,基于生源地贷款的实际需求和重要意义,国开行应该开发专门针对生源地贷款的APP平台,把从贷前资料上传、审批、下款,到贷后的查询、提醒、还款转账等都能在该平台上完成,这既提高了效率,又能对贷款学生起到全程的管理作用,大学生贷款逾期水平将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1]司晓悦,王超敏.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全面推行生源地贷款[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JSJM1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