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晴
[摘要]目前,EAP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行业、公司被应用,也有更多类型的机构成为EAP的提供者;另外,EAP在中国仍然有覆盖企业比例低、企业内部员工覆盖比例低、了解和定位不足、应用目的单一等问题。同时,EAP在中国的发展已经面临并且将要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在传统观念、中国国情、管理意识、专业人员等方面。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EAP与新技术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成为今后EAP本土化的新趋势。
[关键词]EAP(员工帮助计划);现状;未来趋势;新技术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124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是在企业所推行的用以帮助员工解决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方面的问题的一种福利项目。EAP萌芽于20世纪初的美国,目前已经扩展到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香港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并且已经在实践中成为一种增强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增加组织绩效的有力工具。目前在美国,EAP已经成为上亿名的美国员工寻求职业、家庭、工作等帮助的第一途径;到2009年,已经有75%的美国公司为员工提供EAP服务。在日本,EAP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已于2000年,建立了亚洲第一个EAPA(EAP Association)分会——日本分会。在中国,EAP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其雏形是当时盛行的心理健康相关培训,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张西超教授在三星等公司受邀进行的相关心理培训。完整的EAP项目诞生于21世纪初,以2001年联想集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专家主持的EAP项目为标志。此后,中国的EAP迎来了快速的发展。中国首家EAP专业服务机构——易普斯咨询,于2001年成立于北京;EAP年会也从2003年开始召开。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EAP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未来还有很大的潜力。
1 EA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1 EAP在中国的应用状况
在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EAP渐渐将触角伸到了众多行业,应用EAP项目的公司大幅增加,且EAP的机构类型也更加多样化。第一,就行业而言,目前,EAP的应用已经分布在金融、机械制造、信息技术、医药、房地产、餐饮、公务员、零售等众多行业和岗位。第二,而就公司而言,EAP从最初的联想、三星等公司,迅速扩展到了目前的惠普、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思科、阿尔卡特等数量众多的公司。EAP在中国短短十年的发展,走过了在西方国家数十年的发展之路。第三,EAP的机构类型也在逐渐增多。从最初的外资EAP公司进入中国、本土EAP公司诞生以来,又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转型加入EAP行业,比如管理咨询公司、心理咨询公司、健康体检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开始成为EAP服务的提供者。
目前在中国,虽然越来越多的行业、公司、EAP机构开始参与到推动EAP发展的大军中;但同时,EAP在中国应用,也面临着覆盖企业比例低、企业内部员工覆盖比例低、了解和定位不足、应用目的单一等问题。首先,应用EAP的公司占所有公司的比例仍很低。目前中国应用EAP的公司,在中国所有公司中,占比仅为不到5%。尽管引入EAP的企业的数值逐年增高,但是仍然不能掩盖应用EAP的企业在总企业数中占比过低的问题。其次,即使在一些应用EAP的公司中,也并非所有员工都能接受这一服务,只有小部分员工能体验到EAP带来的帮助。再次,企业对于EAP的了解不够,定位偏差。我国的企业还有相当部分不了解EAP,更毋庸提及运用。在北京盛心阳光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张捷的一项调查中,104位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受访人的回答表明,对EAP非常了解的企业代表人仅有0.96%;即使是在调查之前有一定了解的代表人也仅为不到七成。仍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EAP是奢侈品、试验品、尝鲜品等,仅有少部分企业认为其是必需品。最后,EAP的运用目的过于单一。在美国的企业已经使用EAP解决wellness(身心健康)的问题,甚至提升well-being(人类福祉)时,中国企业还在利用EAP解决最简单的心理问题。目前国内使用EAP的公司,大多集中于利用其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而忽视了EAP的其他重要作用。
1.2 EAP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1.2.1 传统观念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强调压制本能的欲望,以及个人意识对于集体意识的妥协。这为EAP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中国传统观念压制人本能的情感与欲望,即使到现代也有渗透,让中国人对心理服务产生抵触,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异类。这对EAP在中国的顺利推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阻力。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观念过分强调集体主义。这让现在的中国人也一定程度上,习惯用集体意识代替个人意识,产生了自我丧失感,忽视自己的内心感受,认为没有必要接受心理服务。集体意识对于个人意识的吞噬,也是EAP本土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2.2 中国国情
第一,中国自从转入市场经济以来,过分追求效率。脱离了20世纪70至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的时代,中国又迎来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员工开始了高速运转。员工和企业都走向了另一个追求物质而忽视健康的极端。这对于EAP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第二,中国中小企业居多,其往往无力负担EAP项目。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其运营成本低,往往不愿也没有经济实力对员工开展EAP项目。第三,与中小企业相比,国有大企业有财力运用EAP,但是其常用具有极强党性、群众性的政治教育替代对员工的心理辅导(杨晓光,2014),不利于EAP的本土化发展。
1.2.3 管理意识
对于EAP在企业中顺利引进与否,管理者的支持至关重要。目前,中国企业中的管理者,对于EAP的重要性认知仍然淡薄。管理者不够理解作为新生事物的EAP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对其形式与作用了解不够;中国企业目前还不够“以人为本”,很难做到真正关心员工和理解员工的需求;中国企业的盈利模式太过强调心理辅导项目的短期收益,而EAP需要长期投入、回报也是长期性,其很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所放弃。管理者因上述原因,对EAP的不了解与不重视,导致了EAP在国内发展缓慢。
1.2.4 专业人员
EAP在中国发展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心理学领域与EAP领域专业人员的匮乏和不足。在与EAP高度相关的学科——心理学方面,目前中国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可谓鱼龙混杂。许多从业者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即使接受过,也大多数受到西方理论的培养,极少在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中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坚毅奋进、悠久历史、道家儒家的思想,正是心理学值得借鉴的独特养分。
2 EAP在中国的未来趋势——与新技术相结合
EAP在中国目前的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而新技术的引入,包括社交平台、远程视频、手机App、信息系统、大数据等,将有助于EAP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在中国未来更快速地发展。
2.1 EAP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作用
2.1.1 帮助克服传统束缚
人们对新技术不排斥,并且其能帮助人们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人压制本能与集体主义的传统观念,可能使其对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产生排斥,害怕当面接受专业帮助,暴露自己的问题。而与传统的心理服务相比,中国人可能对IT技术的接受度更高,不会过于反感。微博、微信等新技术平台,目前已经强烈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而将新技术与EAP结合后,新的EAP服务将会使得人们感到更愿意接受。
2.1.2 帮助适应中国国情
新技术能够解决EAP在中国当前国情下普及的大量问题。首先,EAP与新技术结合后,有利于使用者利用闲散时间接受EAP服务。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员工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而EAP在与新技术结合后,能够提供EAP网上视频咨询、实时对话、EAP网上自我测试、EAP网上学习视频、EAP网络社区、EAP网络支持小组等大量即时服务。这些新的EAP服务方式,能够使得员工利用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第一时间体验最新的EAP服务,帮助EAP在忙碌的员工中普及。其次,中国的大量企业还不够成熟,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九成以上,使用新技术后,EAP能够成为它们可负担的服务。传统的EAP,需要购买和提供EAP服务的组织双方,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庞大的该项支出是一般小企业难以做到的。且传统的EAP在企业内部只能覆盖一部分人、宣传和反馈的效率低,中小企业难以再花费精力解决这些问题。与传统的EAP相比,EAP若能与新技术相结合,那么可以通过视频授课、论坛沟通等方式,增强沟通的有效性,降低EAP服务的成本,让大量的中小企业也能负担,从而增加EAP在全国企业中的普及率和在企业内部员工中的普及率。
2.1.3 帮助更新管理意识
新技术的使用还能帮助管理者更新管理观念,让管理者对EAP引起了解和重视。目前中国的管理者,对于EAP的认知仍然不足。而一些关于EAP的移动端App或者微信公众号,能让管理者认识到EAP在中国流行的大趋势,了解EAP的最新动态,确定EAP的重要性,还能与其他管理者进行线上交流。新技术的引用,能使EAP快速地在管理者中扎根,从而促使他们对EAP的应用。
2.1.4 帮助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的EAP行业面临专业程度不够的问题:从业人员专业研究者与实践者少,专业知识欠缺,过度偏重西方理论,没有行业确定的专业标准或专业协会。如果能将新技术运用到EAP中,那么能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普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从业者,增加EAP从业人员的专业度。在EAP领域的线上论坛中,学者和实践者们还可以讨论EAP在中国的一些经验教训和研究成果,通过线上构建研究机构,带动EAP本土化的东方理论和中国特色的实践的发展。而利用实时视频会议的技术,能有助于EAP从业者讨论出EAP人员的考核标准,进一步确立行业认证协会与资格证。
2.2 EAP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用途
2.2.1 用于传播心理知识
EAP与新技术结合后,可以通过创建App平台,提供高效的心理学学习方式。以往,面对繁杂的心理学知识,员工虽由于工作或自身的需要,有意愿自学心理学,但在心理学的学习上往往很难迈开第一步,也很难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但是在新技术介入EAP后,员工就能通过一些心理学学习的App平台,无障碍地接触心理学、层层深入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这为EAP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知识基础。
2.2.2 用于进行沟通交流
EAP与新技术结合,能够促进不同人群对自身问题的讨论,有利于从别人的EAP案例中,发现自身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应用新技术后,员工不再局限于与身边极为有限的人交谈,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心理困扰匿名放在网络讨论组上,请求多元化的组友帮助自己,还能从讨论组中获得以往类似问题的解决方式。新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员工在EAP领域的问题解决效率。
2.2.3 用于培养健康行为
EAP与新技术结合,为员工提供了实施健康计划的新方式。应用新技术,能帮助需要行为矫正的员工,比如酗酒吸烟者,对自己进行每天的监控,比如一些手机戒酒、戒烟App等,可以帮助该群体养成更好的行为。新技术还能帮助员工主动树立起健康的习惯,比如现在流行的计步App、卡路里消耗计算软件等,能够帮助员工制订健康计划,培养健康行为。EAP与新技术结合后,其帮助员工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的有效性大大提升。
2.2.4 用于追踪身心状况
EAP与新技术结合,能够对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实时追踪。以往,员工只能定期体检来获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情绪问卷的回答、或者前往心理咨询中心以检测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而现在,新技术渗透在EAP实践中,员工可以通过手环、臂环、手持安有监控软件的手机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一些身体指标。另外,员工还可以通过手机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如,来自Intel公司的临床心理学家Margaret Morris就进行了手机情绪追踪的实验。最近,他在公司员工中实施这一实验,随机地打电话调查员工的当前情绪。在此过程中,他还发现某一男员工每天固定时间段情绪低落,他找到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新技术的引入,使得身心健康的检测更加便利。
2.2.5 用于建立危机预警
EAP与新技术结合,可以通过大数据,降低员工心理危机个案。以往,企业只能通过非常有限的方式来预防员工心理危机,比如管理者监督、员工自主求助、心理学问卷量表筛选等。但是这些自我汇报或者第三者观测的方式,很可能遗漏部分有危机可能性的员工。而在新技术引入后,大数据在危机的筛查方面就可以发挥作用。比如云端会自动搜集员工的位置、调查结果、图片等信息(在不侵害隐私的前提下),根据数据整合后,分析出个体产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从而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危机的发生。
2.2.6 用于开展心理咨询
当心理困扰、问题、危机等确实出现时,EAP与新技术结合,能够提供及时、远程的心理咨询。在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其带给EAP的是微信交流、远程视频或音频沟通、呼叫中心平台等新的发展机遇,相较于传统的心理咨询更具有便利性。
2.2.7 用于整合EAP系统
面对EAP综合化的发展方向,新技术能够促使其加快整合的步伐。EAP在中国的发展,包括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都将走向综合化、系统化。以往,EAP聚焦于压力、情感、情绪等话题,但是随着“健康文化”的发展,EAP也将整合健康管理的内容。以往,EAP在面对各个方面的话题时,常常是分散的、零碎的,但是在有了新技术之后,将员工的心理状况与其身体健康状况整合起来变得更加容易。在信息系统中,员工的疾病与营养监测指标等,能够与其压力、情绪指数等同时被记录,将这些指标关联起来后,就能得到一整套的EAP监控与项目实施的数据。信息系统在帮助EAP系统性的整合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洋为中用,正逢其时。EAP在中国,如果能搭上新技术的顺风,赶上互联网的浪潮,今后还将有远大的发展前程;但若非如此,EAP作为新生事物,本来力量就弱小,在强烈迅速的社会变革中,很可能“落伍”。EAP与新技术结合,是其本土化的必然趋势。就像张西超教授所认为的那样,新技术能够让EAP如虎添翼,就像20世纪的私人电脑一样,真正做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1]李金平,陈维政.员工协助计划(EAP)综述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管理现代化,2005(4):42-44,30.
[2]李禺磊,张西超,赵然,等.EAP在中国[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2):52-65.
[3]谭俊杰.EAP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8.
[4]肖晶,丛嘉祥,王晓宇,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员工帮助计划(EAP)本土化模式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48-51,70.
[5]杨晓光.对EAP在中国遭冷遇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1):25-27.
[6]张捷,汪智艳,庄唯,等.EAP国际动态与中国实践[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
[7]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8]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赵勇.EAP在中国发展的本土化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10]Wilson,Carol L..Challenge Your EAP[J].Benefits Magazine,2013,50(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