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2016-07-19 04:30董春诗樊凤凤
中国市场 2016年29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对策

董春诗+樊凤凤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证券和金融市场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发展,资本,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工具。为了开拓市场使其成为更具有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进行调整,这样会影响中小股东及投资者的利益。要解决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深入研究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操作方法,以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084

1 盈余管理的概念

国外的学者对盈余管理研究历史已经久远,我国的学者也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会计学家 William R.Scot 把盈余管理概况为:“当经营者在面对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原则)选择时,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盈余管理。”Healy 和 Wahlen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或控股股东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对公开的会计报告进行修改,使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虽然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没有达成共识,但有以下四点却是大家在阐述盈余管理的过程中所一致认同的:一是主导盈余管理的主要是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等高级管理阶层。而会计人员只是参与其中而没有决策权。因此高级管理阶层才是盈余管理的主导者;二是盈余管理改变的是企业的利润。企业运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归根到底最后都会回到利润这个概念;三是盈余管理的实现主要依靠有操作空间的会计方法。盈余管理一般都是利用那些可以选择的会计政策、具有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法规制度中的漏洞等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来实现盈余的改变;四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盈余管理并未改变企业实盈利情况,只是短期内通过盈余管理达到管理层的某些目的。

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2.1 机会主义动机

管理层为了使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在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主观地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代价。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动机又进一步划分为:建立在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契约上的机会主义动机,如果企业盈余低于或高于某些界限,就会使政策发生一些改变,甚至招来一些惩罚;由于 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离,管理者为了达到股东在契约中约定的盈余,就通过盈余管理来操作利润,而且也能增加管理者的财富。机会主义也分为误导资本市场的机会主义,投资者在评价企业价值时,参考盈余这类数据,盈余与股价也呈正相关。

2.2 降低交易成本动机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高或降低利润,为此降低交易成本,其中就包括避税动机。在盈余管理时,避税动机是很明显的,报告的会计利润低了,税收就低了,由于税法在某些年度实行优惠税率,企业在此年度就尽量增加利润,在其他年度减少利润,以降低税收。获得比较业绩优势动机。既使税法对企业收入费用有严格的规定,但税收以企业利润为基础的,进行盈余管理,利润的高低与税收有直接的关系。

2.3 满足债务契约的动机

债务契约也就是企业与债权人签到的合同,源于借贷业务。为了限制企业对债权人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债权人到期可以收回本息,债权人在合同中会订立一些限制性条款及约束条件,如对发放股利的限制,营运资本的维持、对外投资的限制等。而债权人要求的此类条件,往往是以会计盈余数据为基础的,当业管理当局察觉到将要突破这些条款时,可能会采取某些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不违反债务契约可能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增加利润,降低违约风险。

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3.1 关联方交易

我国的股票市场不同于欧美国家是完全的市场化,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大部分是通过国企改革,计划经济和政府控制较明显,所以关联交易大量地存在于上市公司日常的经济业务中。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有:一是购销商品; 二是提供、接受劳务;三是购销商品以外的资产;四是担保、租赁、代理;五是提供资金、资金占用;六是许可协议、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等。上市公司常利用关联交易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2 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的不确定性

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也是对应计项目管理,通常只影响盈余在各会计期间的分配。由于公司的业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会计准则规定某类业务具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的处理方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有四种方法,当企业需要调整利润时,首先选择变更会计估计的折旧年限,选择会计折旧较低的方法例如年限平均法等计提本年折旧,此外还有存货的计提方法、金融资产的划分、资产减值的计提等,都会影响企业盈余。

3.3 利用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在法院或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下对原债务履行条件做出让步的事项。包括:以低于原债务账面的现金偿还、或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转为资本、延期偿还等。由于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虽然债务重组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但管理者可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会计盈余的操纵,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信息使用者。

3.4 提前或延后确定销售收入

收入确认的条件:一是与商品有关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购货方;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所有权也没有继续实施控制;三是收入和费用可以可靠计量;四是与收入有关的收益可以流入企业。而企业为了增加盈余,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下,提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交易有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虚增利润。延后确认收入是已经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推迟开具税票,在以后期间确认收入,实现利润的平缓增长。

4 有效控制的建议

4.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发生盈余管理现象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整。公司治理结构由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组成,而我国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较低,决策不具有公平性,还有很多企业国家股占控股地位,法人股与社会公众股处于劣势,造成了公司治理的无效区。经理人员的激励制度要合理制定,还要进行严格的审计,在财务信息中披露。所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应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保证制度的完善与建立。

4.2 完善会计准则

制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使企业规范使用或选择适合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政策,是各利益方进行博弈的产物,所以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完整性。如果政府制定的准则没有为企业留下自主估计的空间,企业就会觉得准则过于死板而不适合公司的发展,如果选择空间过大,企业就会过度地进行盈余管理,所以制定准则的限度特别重要。参照国际上的会计准则制度,进一步规范准则制度,以减少盈余管理。

4.3 强化证监会监管

在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中,公司法、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上市、退市、停牌、融资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但都以盈余指标作为基础,所以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目的、迎合监管部门的要求,积极的使用盈余管理粉饰报表。因此,证监会应从多方面要求企业,不仅仅以盈余水平为核心。除此之外,证监会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管理,完善披露规则、扩大披露内容,对披露信息不合规的公司加大惩罚力度、追究法律责任。以此来减少和预防企业盈余管理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艳娜.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中国外资,2014(4):125-126.

[2]贾小鹤.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及管控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15-16.

[3]张瑾.上市公司盈余手段与治理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6).

[4]常虹.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方法实证研究[J].商,2015(41).

[5]张先治,王语嫣.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4):55-58.

[6]匡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基于2013—2014年A股市场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6(16).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