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拥有13亿手机用户和7亿互联网用户——其中90%的人都通过手机上网,这让它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智能手机市场。这给中国和外国企业带来了无限机遇。但随着大陆人越来越依靠手机支付账单、订票和购买商品,他们也成为国内外一些训练有素、狡猾老练的高科技犯罪分子下手的对象。
对于大陆人来说,每天都会接到大量主动找上门的电话,有些是房地产经纪人或者金融机构电话推销员的骚扰电话,有时甚至是非法组织成员的宣传录音。为了让骗局更有说服力,网络电话会利用大陆、香港和海外的无数服务器。受害者总被告知,他们违反了大陆的法律,按照法律要求他们把钱转到“受保护的官方银行账户”上。据公安部说,诈骗分子平均每年通过电话诈骗从大陆人身上骗走100亿元人民币。
4月,大陆警方成功将77名嫌疑人从肯尼亚引渡,其中包括45名台湾人和32名大陆人。尽管这次行动可能有助于打击电话诈骗,但它也凸显了一个重要现象——缺少对隐私的保护和猖獗的私人信息交易,这种现象尚未引起大陆的重视,而且帮了诈骗分子一个大忙。
电话诈骗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获得了受害者详细、真实的个人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易地购买到这类信息。
事实上,兜售个人信息资料的中间人和电话诈骗分子一样有罪。中间人发展了一个极其有利可图的产业,他们出售包括人们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教育程度甚至是金融交易细节的敏感信息。他们通常从一些在房地产开发商、银行、保险公司、医院和汽车经销商等机构工作的人手中非法购买信息。这意味着人们在这些机构提交的任何私人信息都会被出售不止一次,是多次卖给不同的人。
政府偶尔也会将一些银行或者保险机构非法泄露私人信息的人绳之以法。但总体来说,中国还严重缺乏保护隐私的法律框架。直到2009年,中国才修订了刑法,规定非法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在2014年的一项司法解释中,被侵权人因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可以获得最多50万元的赔偿。但内地法律专家一直强调,这些条款过于模糊并且难以执行。
在这个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时代,大陆真该制定一套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以保护个人隐私、惩罚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