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洋
收视与话题齐飞的国产谍战剧《解密》(如图)16日落幕。“从年轻人的角度讲一个谍战故事,我们成功了。”这是《解密》导演安建的评价。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该剧出品人、华策集团总裁赵依芳也讲起了《解密》的青春故事,“当下的90后、00后不是愤世嫉俗的一代,他们的信仰没有缺失,而是需要我们去点燃。”
环球时报:之前预想到《解密》的高收视率吗?
赵依芳:我看样片时就预感到了。不过除了收视率,我更看重观众的反响,现在的好口碑证明了好内容、好故事仍然是任何时代的制胜法宝。其实观众对好内容的追求和喜爱永远是存在的,这也是华策集团SIP战略的创作核心。(编者注:SIP即超级IP,意指已经具有较大影响的小说、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版权作品,电视剧可借助或转换这些作品的忠实读者、观众)
安建:做这个剧我就是为好收视而来。我愿意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讲故事,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尝试。
环球时报:为何改编《解密》?原著被称为麦家最难改编的小说。
赵依芳:通过长时间的激烈讨论,我们创作团队确定了《解密》要致力于电视剧“俗化”,讲述一位年轻人热血成长经历的改编方向。偶像之所以存在,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遥不可及的敬畏心,一种是自我投射的存在感。《解密》原著塑造的“孤独天才”容金珍可能属于前者,电视剧塑造的“呆萌特工”容金珍应该属于后者。
安建:《解密》是麦家所有小说中文学性最强的,改编起来也是最难的。我们最后选择了争取年轻观众这个方向,这个目的我们达到了。对此肯定会有许多非议,这很正常,有些建议我也虚心接受。
环球时报:有不少网友质疑陈学冬的演技,认为他的演技比孙红雷、柳云龙等老戏骨差很多。
赵依芳:这样的观点对于陈学冬来讲是不公平的,作为一个青年演员,他的资历必然相比一些老戏骨要少,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在演员这条路上付出的努力。陈学冬刚进剧组时也曾被其他演员质疑过,但他说“我是因为你们才成长的”,一下子就让人感觉他很有内涵很有想法。安建导演和麦家老师对陈学冬在《解密》中的表现都是一致好评。
环球时报:在选角时是否有顾忌?赵依芳:安建导演曾有过顾虑,我说这一次一定要交给我们来选,一定要把国家的意志、民族的希望和原著的灵魂注入我们年轻的一代。
环球时报:与《暗算》《潜伏》相比,新谍战剧有何特点?
安建:谍战剧就应该是某种固定的模式不变吗?《解密》的一些人物设计都是故意反谍战剧设计的。商业类型剧的发展必须留出创新的空间。我未必是成功者,但会继续创新下去。我跟麦家马上还会有合作,也许下一部作品就会有人说“你怎么又回归传统谍战剧了”。
环球时报:有人说如今“谍战剧进入鲜肉时代”,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赵依芳:这种观点有点片面和单薄了,《解密》里除了陈学冬、颖儿等年轻演员,其实也有郭京飞、高明、印小天、白庆琳、刘涛等拥有丰富表演经验的实力戏骨。电视剧是综合艺术,单看演员阵容和表演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看剧作本身能否与观众产生心灵碰撞,让作品真正走进观众的心。
环球时报:国产剧如何抗衡韩剧、美剧等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的外来剧?
安建:中国电视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远比(中国)电影(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要小。对中国这个时代的纪录,没有比电视剧更准确的,这一点英剧、美剧和韩剧都替代不了。
赵依芳:从娱乐行业的整体工业化水平来看,欧美的确暂时领先于我们。但从文化层面来讲,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自信。现在欧美国家、好莱坞的一流影视集团都来找我们合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讨论的将不再是国产剧如何追赶美剧和韩剧,而是中国电视剧为什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