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研究生学术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2016-07-19 01:18刘祥和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刘祥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广州 510420)



会计专业研究生学术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刘祥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广州510420)

摘要:以研究生的学术素养、高级别获奖情况为评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变量因素,对某高校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128名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对比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具有跨专业学科背景的硕士生在学术创新能力、高层次获奖、升学深造上有突出表现。

关键词:跨专业跨学科; 创新竞争力; 会计学研究生

0引言

面对严峻的经济转型与升级压力和激烈的就业,如何培养更具创新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成为教育界的重大教育改革问题,而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育人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部分专门指出“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1],明确指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目标任务。“学科会聚”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新趋势[2],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某高校是涉外省属重点大学,该校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从2007年首次招生开始,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复合型的财经类高层次人才。文中以研究生的学术素养、高级别获奖情况为评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变量因素,对比研究了该校跨专业、跨学科会计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对象是会计专业学术型研究生,跨专业是指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以外的专业,跨学科是指管理学以外的学科。

1广东某高校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1.1会计学学术型硕士生招录状况

广东某高校会计学学术型硕士生2007年首次招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专业、学科的招生宣传,在扩大财会类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同时,跨专业、跨学科的生源招生也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效果,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包括软件工程、经济学、药学、教育学、历史学、英语等专业在内的学生被录取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2007—2013级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录取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2007—2013级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录取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广东某涉外省属重点大学,截止到2013年7月。

由于受制于国家对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再扩招,虽然该校会计学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递增,生源扩大,吸引力扩大,但是录取人数维持在每年20人左右。2007-2013级跨专业人数的平均值达到了47.29%,其中2009年达到最大比例,为75.00%。2007-2013级跨学科人数达到总人数的30.23%,其中2011年比例达到最大,为44.00%。

1.2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估指标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结果的考核实施分类指标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围绕着研究生的生源、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重要获奖、就业率等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考核[3-4]。学生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等)是综合评估指标中的核心指标,在各类学科点申报中也要求填写历届研究生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如《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试行)》指出“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申请者在读期间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其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含录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在发布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行榜时指出“激烈的学术竞争,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创新能力、提高中国学术界整体学术水平、提高研究者的勇气和自信心、激励更多的人才探索未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5]。

为此,综合各种因素后,对跨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结果的研究和实证分析选取学术成果和省级获奖作为评估标准。

1.2.1学生论文发表情况

该校会计学研究生在毕业前都要公开发表一篇3 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2007-2010级各届研究生论文发表分布情况见表2。

当推免生在确定拟录取状态、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时,学院通过分配导师、安排老生引导、辅导员督导等形式帮助新生及时进入学术研究状态。实施了系列措施:

1)培养方案给定必读书目;

2)课堂教学布置教学必读书目和必写一篇课程论文;

3)要求每个学生全面参与大学研究生的五个一工程(主持一次学术沙龙,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参加一项课题研究、一次社会实践以及一次学术会议);

4)同时实施校内外导师兼有的双导师指导制度,在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配备校内研究生指导老师的基础上,邀请政府和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作为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兼职指导教师,双导师深入指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

5)开设了系列学术前沿讲座,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旁听至少10场讲座,其中至少3场外文类学术讲座。

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表2 2007-2010级各届研究生论文发表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某涉外省属重点大学,截止到2013年7月。

从表2可以看出,发表论文篇数中跨专业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平均占到63%。其中2008级跨专业发表论文篇数最多,占到了93.33%。

1.2.2学生获奖情况

这里的获奖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级)、南粤优秀研究生(省级)、省级优秀硕士论文(省级)、校级奖励(含综合奖、单项奖、优秀毕业生、科研成果奖等),2007-2010级(2013届)研究生获奖人数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2007-2010级(2013届)研究生获奖人数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某涉外省属重点大学,截止到2013年7月。

从表3统计中发现,在获奖人数(非获奖人次)中,跨专业获得省级奖励的人数占到71.43%,跨学科人数占获奖人数57.14%;在高层次获奖方面,跨专业、跨学科研究生显著强于会计专业背景的研究生。

1.2.3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情况

经统计,历届省级获奖中,南粤优秀研究生2人(物流管理、计算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人(药学、物流管理)都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3人中有2人(金融学、药学)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个人在参评奖项时都发表了至少4篇论文,其中有至少1篇是大学认定的三类以上(含三类,即CSSCI期刊论文级别)级别杂志论文,发表的专业权威杂志包括《会计研究》、《统计与决策》等,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情况见表4。

表4 2007-2010级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某涉外省属重点大学,截止到2013年7月。

广东省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从2005年开始,广东某涉外省属重点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从2010年开始参评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根据评选文件的规定,2008级硕士毕业生参评2011年度优秀硕士论文,2009级硕士毕业生参评2011年优秀硕士论文,2010级硕士毕业生没有评选优秀硕士论文。

2跨专业、跨学科培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1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中,对该校奖学金的评选标准及入选学生研究发现:跨专业、跨学科学生更容易获得省级表彰奖励。对照评选条件,目前广东省面向硕士研究生的省级及以上奖励包括南粤优秀研究生、广东省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三类,都以学生的学术成果数量为关键性获奖标准,专业成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评选条件中,专业学习成绩仅仅是评奖一个方面,奖项候选人的专业成绩要求在本专业排名前10%~50%。对入选学生的研究发现,推选出来的会计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成绩在专业排名前20%,专业成绩排名不是获奖优势,而是以公开发表的论文级别及数量(该校论文级别分四个级别,第一、二、三类均是CSSCI期刊论文,第四类是普通期刊论文)、兼顾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参与省级科研项目研究等学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推选依据,尤其是在省级及以上高层次获奖上成为决定性依据。

为此,文中选取了获得奖项作为培养指标,而在现有的数据中,选取了生源、是否跨专业、是否跨学科、本科学校类型、导师有无在研项目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具体变量选取指标见表5。

表5 变量定义

根据以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award=β0+β1source+β2major+

β3Z+β4subject+β5school+

β6paper+β7project+et

在进行回归之前,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了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变量间pearson相关系数

从表6可以看出,研究生获奖与否与本专业、本学科具有显著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本专业、本学科研究生具有专业背景的优势,其基本能力较跨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不超过0.7,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多元回归结果见表7。

表7 回归结果

从表7可以看出,本专业研究生与获奖情况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本学科研究生与获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来自于211学校的研究生与获奖呈显著负相关。

从结果可以看出,本学科研究生在获奖方面相对于跨学科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对高级别的获奖情况分析中,发现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多于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生(见表4)。经过比较研究发现,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获得高层次获奖方面优于会计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究其原因可能与跨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多专业多学科的发散性思维而擅于发表跨专业学科的论文相关。

2.2检验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以该校跨专业、跨学科的招生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得以实现,招收跨专业、跨学科研究生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学术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验证,促进了生源质量的提高。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得到认可,如1名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1名首届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在考取博士时获得报考学校好评被择优录取。实证研究表明,该校学术型会计学研究生的培养呈现出“多生源、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态势。

3政策建议与后续研究

3.1政策建议

长期跟踪研究和探索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重要获奖为核心的培养路径,并没有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有任何歧视。对所有学生实施同一个培养方案,使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促进了整体研究生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本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专业学习、校级获奖上优势多于跨专业、跨学科学生;另一方面,跨专业、跨学科学生的多专业多学科发展优势多于本专业学生,学术创新能力更强些,更容易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而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聘用。

“学科会聚”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新趋势,为培养具有多学科视野、独立创新意识强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独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独立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专题讲座和课程,加强交叉学科交流与学习;在境内外、校际、院际、校政企学会、学者、师生之间搭建跨学科学术和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实行跨界教与学[6];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学、教、研、就业”的功能,保证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和提升研究生“用以修学”、“以实践促理论提升”的行动研究能力[7];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研究生选拔和培养考核机制,和本科完全学分制对接,对获得了推免生资格的优秀本科生提前录取进入到研究生学习阶段,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完全学分制,让学生有更多选择跨专业、跨学科课程的机会[8],更加合理规划学习进度,促进和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化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创新竞争力。

3.2后续研究

跨专业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是对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项目研究以论文发表质量、高级别获奖为量变因素进行学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及质量研究,验证了学生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是提升学生学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9]。本研究以单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样本进行特定研究,样本及样本研究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后续的研究将扩大研究对象样本数量,包括高校数量和文理学科专业研究生的数量,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纵向和横向数据的对比研究,包括对学科思维能力、研究方法、跨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等具体影响学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质变因素进行拓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栾春娟,黄福,覃雪.学科数量变化与科学会聚趋势的相关性分析:基于1900-2014年间的SCI-E与SSCI论文数据[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1):18-24.

[3]刘平,顾丽琴,吴旭舟.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5):60-64.

[4]白君贵.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学理论,2012(26):166-167.

[5]武书连:2012,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EB/OL].[2016-01-23]. http://www.tesoon.com/a_new/htm/15/74443.htm.

[6]于汝霜.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4):90-94.

[7]庄志强.高校专业型硕士“方向”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27-30.

[8]李中亮.跨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Z1):104-108.

[9]蒋伟伟,钱玲飞.基于创新过程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力测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227-236.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academic-oriented MA accounting

LIU Xiangh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China)

Abstract:The indexes such as academic accomplishment and award are used as vary factors to evaluat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128 graduates majored in accounting from an university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uate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background are more competitive in academic research, higher-level awards and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competence; graduates majored in accounting.

收稿日期:2016-01-23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2CGL05); 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5〕133号); 校级教研项目(广外教(2016)6号)

作者简介:刘祥和(1978-),男,汉族,广东梅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助理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跨文化研究方向研究,E-mail:380545962@qq.com.

DOI:10.15923/j.cnki.cn22-1382/t.2016.3.20

中图分类号:G 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374(2016)03-0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