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的应用分析

2016-07-19 08:37徐天琪
财会学习 2016年13期

文/徐天琪



货币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的应用分析

文/徐天琪

摘要:货币时间价值作为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在财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根据财务管理和最新会计准则,结合案例分析,彰显货币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体现学习货币时间价值的重要性。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货币资本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根据经济人假设,人们都是理性的,会用赚取的收益进行再投资,企业的资金使用也是如此,因此,按照复利方式进行的财务估值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本文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为例说明货币时间价值的工具性作用,也正因为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才赋予每一笔资金更鲜活的意义,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一、案例分析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简要介绍

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到期日及回收金额均固定或明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意图明显,同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一般而言,持有至到期投资包括企业持有且有市场公开报价的金融债券、国债以及企业债券等。

(二)初始计量

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进行核算,以其品种与类别为依据,分别核算各项明细,包括成本、应计利息及利息调整等。其中,成本明细是对持有到期投资面值的准确反映,应计利息是对企业计提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未付利息的反映,利息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与面值的差额,以及按照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后该差额的摊余金额的客观反映。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入账金额应为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的总和。若实际支付价款中含有到期付息且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则应将其视为应收项目,不应视作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

【例1】2011年1月1日,大成公司购得阳光公司当天发行的面值600 000元,5年期,票面利率为6%,付息时间为每年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还本的债券,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包括交易费用)为603 8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000

——利息调整 3800贷:其他货币资金 603800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即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入账金额进行相应调整的结果,调整类型包括将减值损失扣除、将偿还后的本金扣除、将通过实际利率法摊销初始入账金额与到期日金额的差额所构成的累计摊销额进行扣除或累计。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摊销,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我国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确定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项利息收入的方法。对于实际利率的确定应在获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进行,在其存续阶段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

1.确认分期付息债券利息收入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则需要以票面利率为依据对未收利息进行计算,借记“应收利息”科目,则应以摊余成本及实际利率为依据,对利息收入进行计算;贷记“投资收益”,应以差额为依据进行计算,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例2】2011年1月1日,大成公司从二级市场上购入阳光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600 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6%,付息时间为每年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还本的债券,初始入账金额为603 800万元,持有期间运用实际利率法对利息收入进一步确认,并明确摊余成本,会计处理如下:

(1)用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对实际利率进行计算。

因乙公司债券初始入账金额比面值高(也就是溢价发行),因此,实际利率一定低于票面利率6%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和复利现值系数表可知,(P/A, 6%, 5)=4.2124, (P/ F, 6%, 5)=0.7473。按照6%的折现率对阳光公司债券本息进行计算的现值如下:

债券每年应收利息=600000×6%= 36000(元)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36000×(P/A,6%, 5)+600000×(P/ F, 6%, 5)=151646.4+ 448380=600026(元)

计算结果显示债券利息和本金的折现值明显比阳光公司债券初始入账金额低,结果表明实际利率低于6%,再按照5%的折现率进行计算,折现情况如下: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36000×(P/A,5%, 5)+600000×(P/ F, 5%, 5)=36000× 4.3295+600000×0.7835=625962(元)

所以,实际利率应在5%-6%之间,采用插值法对实际利率进行估算,具体如下:

(2)通过实际利率法对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进行编制。(见表1)

(3)编制各年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利息调整的会计分录:

①201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收入等

金额单位:元

表1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实际利率法)

*数字四舍五入取整

**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

借:应收利息 36000

贷:投资收益 3532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78

借:银行存款 36000

贷:应收利息 36000

②201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收入等

借:应收利息 36000

贷:投资收益 3528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7

借:银行存款 36000

贷:应收利息 36000

③201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收入等

借:应收利息 36000

贷:投资收益 3524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59

借:银行存款 36000

贷:应收利息 36000

④201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收入等

借:应收利息 36000

贷:投资收益 3519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04

借:银行存款 36000

贷:应收利息 36000

⑤2015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收入等

借:应收利息 36000

贷:投资收益 3515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42

借:银行存款 36000

贷:应收利息 36000

(4)到期日,收回债券本金。

借:银行存款 6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000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分析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则需要以票面利率为依据对未收利息进行计算,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则应以摊余成本及实际利率为依据,对利息收入进行计算,贷记“投资收益”,应以差额为依据进行计算,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例3】2011年1月1日,大成公司从二级市场上购入阳光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600 000元, 5年期,票面利率6%,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580 000元,持有期间运用实际利率法对利息收入进一步确认,并明确摊余成本,会计处理如下:

(1)货币时间价值原理为依据对实际利率进行计算。

因阳光公司债券初始入账金额比面值低(也就是折价发行),因此,实际利率一定高于票面利率6%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可知,( P/ F,6%,5)=0.7473。按照6%的折现率对阳光公司债券本息进行计算的现值如下:

债券每年应收利息= 600000×6%= 36000(元)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 (36000×5+ 600000)×(P/ F, 6%, 5)= 780 000×0.7473= 582894(元)

计算结果显示债券利息和本金的折现值大于乙公司债券初始入账金额,结果表明实际利率比6%高,再按照7%的折现率进行计算,折现情况如下: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 (36000×5+ 600000)×(P/ F, 7%, 5)= 780000×0.7130= 556140(元)

所以,实际利率应在6%-7%之间,采用插值法对实际利率进行估算,具体如下:

⑵通过实际利率法对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进行编制。(见表2)

(3)对每年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利息调整的会计分录进行编制(每年收到债券利息的会计处理略):

①2011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36 000

贷:投资收益 35 438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62

②2012年12月31日

金额单位:元

表2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实际利率法)

*数字四舍五入取整

**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36 000

——利息调整 1 603

贷:投资收益 37603

③2013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36000

——利息调整 3901

贷:投资收益 39901

④2014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36000

——息调整 6339

贷:投资收益 42339

⑤2015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36000

——利息调整 8719

贷:投资收益 44719

(4)到期日,收回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 78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000

——应计利息 180000

二、结论

众所周知,“货币时间价值”这一工具的运用贯穿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的全过程。本文旨在通过相关案例,分析货币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中的应用,并以此表明,货币时间价值作为分析工具,能更为动态地量化投资收益,为投资者理性决策提供参考,是财务管理工具与财务会计核算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4(第1版).

[2]田晓佳,都新英,罗亚洪主编.中级财务会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7(第1版).

[3]张海林主编.财务管理(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第4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